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98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5: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声乐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包括: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箱体、齿轮、移动框架、人体红外传感器、电源开关、滑槽、固定框架、转轴、伺服电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器,人体红外传感器与电源模块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伺服电机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这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能实现移动拍摄,提升了声乐教学的互动效果,同时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节约能源。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instrume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equipment, and discloses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instrume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which comprises a teacher'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and a plurality of student'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s, a teacher'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and a plurality of student'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Internet, a teacher's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and a plurality of students. The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mobil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a gear, a moving frame, a human body infrared sensor, a power switch, a slide, a fixed frame, a rotating shaft, a servo motor, a power module, a control module and an alarm, a human body infrared sensor connected with a power module, and a human body infrared sensor. Sensor, servo motor and alarm are connected with control module respectively. This kind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strument used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can realize moving shooting, improv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and alarm by alarm, saving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乐教学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教育不再成为难题,人们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网络即可实现教学视频互动,然而,声乐教学不仅仅需要展示唱歌,还需要展示肢体动态,现有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无法对老师或学生的动作进行移动拍摄,降低了声乐教学的互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包括: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箱体、齿轮、移动框架、人体红外传感器、电源开关、滑槽、固定框架、转轴、伺服电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器;伺服电机、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箱体内,电源开关嵌设在箱体上,伺服电机通过电源开关连接电源模块,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前端伸出箱体,齿轮设置在箱体的外侧,齿轮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移动框架的内侧周向设有与齿轮啮合的轮齿,移动框架的后侧上部的中间固定有连杆,连杆的后端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滑槽开设在箱体的外侧面上,固定框架固定在移动框架上,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固定框架上;人体红外传感器嵌设在箱体的外侧面上,人体红外传感器、控制模块分别和报警器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伺服电机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较佳地,所述移动框架为曲面,所述连杆为伸缩连杆。较佳地,所述固定框架由多个竖直伸缩杆和水平伸缩杆连接形成矩形框,矩形框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两端固定的橡皮条,位于下方的水平伸缩杆上设有挡板。较佳地,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把手。较佳地,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设有散热板、充电接口和数据接口,散热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充电接口和数据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较佳地,还包括:底座、伸缩支撑杆和多个驱动滚轮,伸缩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伸缩支撑杆的上端与箱体的底面可拆卸连接,多个驱动滚轮设置在底座的底部。较佳地,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设置在箱体的前侧面上,距离传感器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驱动滚轮为电驱动滚轮,驱动滚轮通过驱动机构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较佳地,所述伸缩支撑杆的顶部为圆筒状,所述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与圆筒相匹配的内凹环形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探测教师或学生是否在拍摄区间内,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伺服电机带动转轴,转轴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移动框架沿滑槽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框架沿滑槽移动拍摄,提升了声乐教学的互动效果,当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人员不在检测区间内,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停止,同时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后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齿轮,3-移动框架,4-人体红外传感器,5-电源开关,6-滑槽,7-固定框架,8-挡板,9-橡皮条,10-转轴,11-把手,12-散热板,13-充电接口,14-底座,15-伸缩支撑杆,16-驱动滚轮,17-距离传感器,18-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包括: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箱体1、齿轮2、移动框架3、人体红外传感器4、电源开关5、滑槽6、固定框架7、转轴10、伺服电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器;伺服电机、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开关5嵌设在箱体1上,伺服电机通过电源开关5连接电源模块,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0的后端固定连接,转轴10的前端伸出箱体1,齿轮2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齿轮2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转轴10上,移动框架3的内侧周向设有与齿轮2啮合的轮齿,移动框架3的后侧上部的中间固定有连杆,连杆的后端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6内,滑槽6开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固定框架7固定在移动框架3上,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固定框架7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嵌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控制模块分别和报警器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4、伺服电机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QQ或微信进行视频拍摄和接收实现互动教学,将智能移动终端固定在固定框架7上,将箱体1放置在教师或学生前方的合适位置,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录音功能或视频功能进行教学现场录制,启动电源开关5,人体红外传感器4检测人员是否在检测区间内,当人员在检测区间时,反馈信号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齿轮2转动,齿轮2转动带动移动框架3沿滑槽6周向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框架7沿滑槽6移动,对教师或学生进行移动拍摄,提升了声乐教学的互动效果,当人体红外传感器4检测人员不在检测区间内,控制模块控制伺服电机停止,同时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节约能源。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控制模块为单片机。较佳地,所述移动框架3为曲面,所述连杆为伸缩连杆。曲面移动框架可以使固定框架进行前后移动。较佳地,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框架7由多个竖直伸缩杆和水平伸缩杆连接形成矩形框,矩形框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两端固定的橡皮条9,位于下方的水平伸缩杆上设有挡板8。通过竖直伸缩杆和水平伸缩杆形成的矩形框具有调节尺寸的功能,可以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大小进行调节,橡皮条9具有固定智能移动终端的作用,挡板8具有支撑托起智能移动终端的作用,使得智能移动终端放置稳固,使用方便。较佳地,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把手11。使用把手11使得箱体1携带方便。较佳地,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1的后侧面上设有散热板12、充电接口13和数据接口,散热板12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充电接口13和数据接口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散热板12将箱体1内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发出来,充电接口13用于通过连接线连接插座对电源模块进行充电,数据接口用于对控制模块进行参数修改。较佳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底座14、伸缩支撑杆15和多个驱动滚轮16,伸缩支撑杆15的下端与底座14固定连接,伸缩支撑杆15的上端与箱体1的底面可拆卸连接,多个驱动滚轮16设置在底座14的底部。较佳地,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距离传感器17,距离传感器17设置在箱体1的前侧面上,距离传感器17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驱动滚轮16为电驱动滚轮,驱动滚轮16通过驱动机构分别与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连接。通过伸缩支撑杆15调整箱体1的高度从而调整智能移动终端的高度,通过距离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包括: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箱体(1)、齿轮(2)、移动框架(3)、人体红外传感器(4)、电源开关(5)、滑槽(6)、固定框架(7)、转轴(10)、伺服电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器;伺服电机、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开关(5)嵌设在箱体(1)上,伺服电机通过电源开关(5)连接电源模块,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0)的后端固定连接,转轴(10)的前端伸出箱体(1),齿轮(2)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齿轮(2)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转轴(10)上,移动框架(3)的内侧周向设有与齿轮(2)啮合的轮齿,移动框架(3)的后侧上部的中间固定有连杆,连杆的后端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6)内,滑槽(6)开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固定框架(7)固定在移动框架(3)上,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固定框架(7)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嵌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控制模块分别和报警器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4)、伺服电机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包括: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箱体(1)、齿轮(2)、移动框架(3)、人体红外传感器(4)、电源开关(5)、滑槽(6)、固定框架(7)、转轴(10)、伺服电机、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报警器;伺服电机、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均设置在箱体(1)内,电源开关(5)嵌设在箱体(1)上,伺服电机通过电源开关(5)连接电源模块,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10)的后端固定连接,转轴(10)的前端伸出箱体(1),齿轮(2)设置在箱体(1)的外侧,齿轮(2)通过键固定连接在转轴(10)上,移动框架(3)的内侧周向设有与齿轮(2)啮合的轮齿,移动框架(3)的后侧上部的中间固定有连杆,连杆的后端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6)内,滑槽(6)开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固定框架(7)固定在移动框架(3)上,教师智能移动终端和多个学生智能移动终端分别设置在固定框架(7)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嵌设在箱体(1)的外侧面上,人体红外传感器(4)、控制模块分别和报警器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4)、伺服电机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声乐教学的互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3)为曲面,所述连杆为伸缩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