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02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涉及助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架、高度高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上升的第一驱动机构;工作人员将物料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第一转动辊上方,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架上方的物料上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A feed mechanism for aftertreatment of auxiliar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mechanism for assistant post-treat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ssistant production, including a first bracket, a second bracket with a height higher than the first bracket, a support bracket arranged on the first bracket,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rotating roller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There are a plurality of second rotating roller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racket, and the first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to drive the bracket to rise; the staff places the material above the first rotating roll above the bracket, and drives the material to rise above the bracket through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thus reducing the staff. The work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助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布料纺织是一项综合生产活动,其中对成品布料的染色工艺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成品的质量好坏,因此不仅需要在印染工艺上不断改进,也需要对各种助剂的生产流程不断优化,规范生产流程,减少干扰因素,有利于生产优质的助剂。助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大步骤,分别为配料和蒸制。将所需生产的助剂配比确认后,按配比添加至配料桶中混合,再进入蒸桶中进行反应,完成后即可出料。在实际使用当中,工作人员将配料桶移动至传送带上进行传送,方便配料桶输送到下一机构,但是传送带上的高度高,工作人员需要将配料桶提升至传送带上,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具有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包括第一支架、高度高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上升的第一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配料桶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第一转动辊上方,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架上升,从而达到提升配料桶的效果。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第一转动辊上的配料桶,从而使配料桶移动至第二支架上,方便配料桶进入下一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架上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有在第一支架上的液压缸,液压缸的液压杆与支撑架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来顶起支撑架,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缸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支撑架的四个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四个液压缸来顶起支撑架,支撑架的中心位于四个液压缸中,在顶起支撑架时,支撑架上方的配料桶的稳定性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四个液压缸中距第二支架近的两个液压缸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距第二支架远的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补偿槽,补偿槽内设置有与四个液压缸中距第二支架远的两个液压缸固定连接的滑动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四个液压缸中距第二支架远的两个液压缸继续伸长,从而使支撑架产生倾斜,从而使第一转动辊上的配料桶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二支架方向运动。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推动第一转动辊上的配料的步骤,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距第二支架远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支撑架、第二支架两侧均设置有呈L形的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料桶运动过程中,配料桶可能从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方落下。通过挡板和限位板对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需要运输的配料桶的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配料桶从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滑落的概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板的固定螺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杆将限位板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一端与第一转动辊配合且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辊配合的缓冲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板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后,在配料桶从第一转动辊进入第二转动辊上方的过程中,配料桶可能会被第二转动辊卡住,通过缓冲板对第一转动辊上的配料桶进行导向,减小配料桶被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卡住的概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两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第二支架两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腰形槽,腰形槽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内穿设有一个穿过安装板的安装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板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后,缓冲板高的一端可能会将运动过程中的配料桶卡住,通过将安装螺栓插入不同的卡槽内从而改变缓冲板的高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工作人员将物料放置在支撑架上方的第一转动辊上方,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架上方的物料上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液压缸使支撑架产生倾斜,从而使第一转动辊上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二支架方向运动。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挡板和限位板对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需要运输的配料桶的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配料桶从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上滑落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第一转动辊;4、支撑架;5、第二转动辊;6、第一驱动机构;7、液压缸;8、补偿槽;9、滑动轴;10、限位板;11、固定螺杆;12、挡板;13、缓冲板;14、安装板;15、腰形槽;16、卡槽;17、安装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高度高于第一支架1的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上方设置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转动设置有多个第一转动辊3,第二支架2上转动设置有多个第二转动辊5,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4上升的第一驱动机构6。工作人员将配料桶放置在支撑架4上方的第一转动辊3上方,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支撑架4上升,从而达到提升配料桶的效果。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有在第一支架1上的四个液压缸7,四个液压缸7设置在支撑架4的四个角。液压缸7的液压杆与支撑架4连接。如图1所示:四个液压缸7中距第二支架2近的两个液压缸7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如图1和2所示:支撑架4距第二支架2远的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补偿槽8,补偿槽8沿水平方向延伸。补偿槽8内设置有滑动轴9。滑动轴9与四个液压缸7中距第二支架2远的两个液压缸7固定连接。通过四个液压缸7将支撑架4顶起,从而使支撑架4的高度与第二支架2高度对应。通过将四个液压缸7中距第二支架2远的两个液压缸7继续伸长,从而使支撑架4产生倾斜,从而使第一转动辊3上的配料桶在重力作用下向第二支架2方向运动。如图1所示:支撑架4距第二支架2远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10,支撑架4上螺纹连接有穿过限位板10的固定螺杆11(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支撑架4、第二支架2两侧均设置有呈L形的挡板12。通过挡板12和限位板10对第一转动辊3、第二转动辊5上需要运输的配料桶的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配料桶从第一转动辊3、第二转动辊5上滑落的概率。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缓冲板13。缓冲板13的一端低于第一转动辊3,缓冲板13的另一端高于第二转动辊5。如图3所示:缓冲板13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14,第二支架2两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腰形槽15,腰形槽15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槽16,腰形槽15上穿设有一个穿过安装板14的安装螺栓17。通过绕安装螺栓17来转动缓冲板13,从而改变缓冲板13的倾斜角度。通过缓冲板13对第一转动辊3上的配料桶进行导向,减小配料桶被第一转动辊3和第二转动辊5之间的间隙下卡住的概率。工作原理:在支撑架4升起前,通过绕安装螺栓17转动缓冲板13,从而改变缓冲板13的倾斜角度。当缓冲板13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后,缓冲板13高的一端可能会将运动过程中的配料桶卡住,通过将安装螺栓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架(1)、高度高于第一支架(1)的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3),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支架(2)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辊(5),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4)上升的第一驱动机构(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架(1)、高度高于第一支架(1)的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上设置有多个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3),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支架(2)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辊(5),所述第一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支撑架(4)上升的第一驱动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设置有在第一支架(1)上的液压缸(7),液压缸(7)的液压杆与支撑架(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液压缸(7)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液压缸(7)设置在支撑架(4)的四个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剂后处理的进料机构,其特征是:四个液压缸(7)中距第二支架(2)近的两个液压缸(7)与支撑架(4)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距第二支架(2)远的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民金泽应浩圣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卓达染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