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针式热流道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4980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包括缸体和支撑板,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针相对缸体做纵向运动,缸体的一端与支撑板相连;其中,阀针式热流道缸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支撑板和缸体之间,缸体的另一端设有模板,模板能够带动缸体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朝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缸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模板保持抵触。弹性件的设置,有效地将分流板经由支撑板传递给缸体的热量进一步传递至模板以加速散热,而无需另外设置冷却装置,简化了系统,解决了缸体内密封圈容易因热腐蚀而失效的问题,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针式热流道缸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流道注塑
,具体涉及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
技术介绍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集合。热流道系统一般由热喷嘴、分流板、温控箱和附件等几部分组成。热流道系统分为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阀针式热流道系统,其中,阀针式热流道系统中常通过气缸或油缸驱动阀针运动,通过对缸体的控制,可以驱动阀针运动,进而控制浇口的开闭。现有技术中,气缸或油缸的缸体通过支撑板与分流板相连,支撑板和分流板上各自设有相应的导向孔以供阀针进入分流板及热咀内,以便控制分流板和热咀流道中的塑料进入模具型腔的浇口的开合。由于注塑过程中需要保证热塑料的流动性,分流板内需要设置加热丝以便持续维持塑料的温度。而具有较高温度的分流板不可避免地将热量通过支撑板传递给上方的缸体,导致缸体内的弹塑性的密封圈等零部件受热,容易引起失效而直接影响缸体性能,需要定期更换。更换密封圈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了阀针式热流道缸的使用和维护成本。现有技术中也有在缸体周围设置冷却装置,如水路板,以带走热量,降低高温对密封圈的老化影响,但冷却装置的设置使热流道系统比较复杂,零部件增多,增加了生产成本。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阀针式热流道缸,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其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降低高温环境对缸体密封圈的老化影响,从而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热流道缸的生产和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包括缸体和支撑板,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针相对所述缸体做纵向运动,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其中,所述阀针式热流道缸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缸体之间,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有模板,所述模板能够带动所述缸体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朝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缸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所述模板保持抵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通过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缸体活动连接,所述缸体能够在预设值范围内朝向所述支撑板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向内凹设有容置所述限位端的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通孔边缘形成环形面,所述限位端挂靠于所述环形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孔的深度大于所述限位端端面距离所述环形面的垂直高度,所述沉孔的深度与所述限位端的高度的差值与所述预设值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缸体向内凹设有容置所述支撑柱的第二沉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到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预设值匹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支撑所述弹性件的支撑面,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一端抵压所述缸体,另一端抵压所述支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具有上下两个极限位置,所述阀针式热流道缸还包括隔热板,所述支撑柱贯穿所述隔热板,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紧固螺钉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设有穿入所述支撑板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的外径小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径,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支撑柱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靠所述隔热板以限制所述隔热板的纵向位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阀针式热流道缸,通过在缸体和支撑板之间设置弹性件,利用注塑模具在装配过程中用模板向下压紧缸体的动作对弹性件进行施压,使得缸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模板保持抵触,从而将缸体的热量传递给模板,减少热量在缸体上的集聚,降低热量对缸体内橡胶密封圈的热腐蚀,从而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阀针式热流道缸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另外,由于热量通过模板加速散发,缸体周围无需另外设置冷却装置,简化了系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阀针式热流道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阀针式热流道缸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阀针式热流道缸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7,包括缸体1和支撑板2,缸体1内设有活塞10,活塞10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针(图中未示出)相对缸体1做纵向运动,缸体1的一端与支撑板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缸体1为气缸,缸体1包括活塞10、气缸本体和纵向延伸的阀针,活塞10可纵向移动地安装在气缸本体内并带动阀针纵向运动,从而实现浇口的启闭。气缸本体上设有上气口121和下气口12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气缸可由液压油缸替代,相应地,油缸本体上则设置进油口和出油口。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阀针式热流道缸7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设于支撑板2和缸体1之间,缸体1的另一端设有模板(未图示),模板能够带动缸体1克服弹性件5的弹性力作用朝向支撑板2的方向移动,缸体1在弹性件5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模板保持抵触。通过在缸体1和支撑板2之间设置弹性件5,利用注塑模具在装配过程中用模板向下压紧缸体1的动作对弹性件5进行施压,使得缸体1在弹性件5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与模板保持抵触,从而将缸体1的热量传递给模板,减少热量在缸体1上的集聚,降低热量对缸体1内橡胶密封圈的热腐蚀,从而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阀针式热流道缸7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另外,弹性件5的设置使缸体1周围无需另外设置冷却装置,简化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常见问题。参见图2所示,缸体1通过支撑柱3与支撑板2相连,弹性件5套设于支撑柱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柱3的一端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缸体1活动连接,缸体1能够在预设值范围内朝向支撑板2移动。定义支撑柱3与支撑板2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32,与缸体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包括缸体和支撑板,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针相对所述缸体做纵向运动,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式热流道缸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缸体之间,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有模板,所述模板能够带动所述缸体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朝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缸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所述模板保持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针式热流道缸,包括缸体和支撑板,所述缸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用于带动与其连接的阀针相对所述缸体做纵向运动,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式热流道缸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缸体之间,所述缸体的另一端设有模板,所述模板能够带动所述缸体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朝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缸体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所述模板保持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式热流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通过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式热流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缸体活动连接,所述缸体能够在预设值范围内朝向所述支撑板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针式热流道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所述缸体设有接收所述紧固件的通孔,所述紧固件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限位端,所述连接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撑柱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端挂靠于所述通孔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针式热流道缸,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