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飞龙专利>正文

三本车缝纫机上切线装置的辅助定位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382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本车缝纫机上切线装置的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固定架、结合座而与上切线装置相结合;所述固定架设置有长形孔及贯孔,并通过所述长形孔位置可调整地固设於三本车的定位螺栓上;所述结合座呈L型,分别於其两侧端面开设有数个长形孔,螺固元件穿过所述长形孔与固定架的结合片的螺孔及上切线装置背端面的螺孔螺设结合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其前端面开设有嵌导槽,定位片及结合片分别插掣入所述嵌导槽,於所述嵌导槽中开设有长形孔槽,且於长形孔槽外侧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贯孔与螺固孔,螺固元件穿过贯孔螺设入所述螺固孔。(*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三本车缝纫机上切线装置的辅助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由各种布料经加工完成的产品,如各类服饰、甚至於窗帘、桌布……等,被广泛的应用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可算为一般的民生必需品,而这类产品的缝制已由早期利用人力手工缝制发展至现今各式的缝纫机如平车、布边车、三本车……等。其中,就三本车来说,其可使如衣饰的袖口、下摆或裤脚或裙摆等布料内折之处通过布料的布边车缝及布料缝设结合,而利用单一步骤完成,以增加作业上的速度及使成品更加美观(如图9所示),不过为适应不同产品或客户的要求,有时也会於三本车上利用装设有导线架、上梭针及上切线装置,使其具有能车缝出上、下均具有结网的效果(如图10所示)。请参阅图7和8所示,是以上切线装置3背端面所开设的螺孔31,与结合座2一侧的长形孔21利用螺固元件22予以螺设结合,并将所述结合座2另一侧所开设的长形孔21,同样以螺固元件22螺设於固定架7的结合片71上所开设的螺孔711中,再令所述固定架7以穿孔2及长形孔73调整位置,而螺固设於三本车4前端的定位螺栓(未图示)上,使得上切线装置3前端於作动时凸伸的钩刀32能搭配导线架5及上梭针6的顶勾部61,完成於布料上、下均具有结网的作业。然而,上述上切线装置的组设方式虽可实现组设固定,使其搭配导线架和上梭针进行於布料上、下均具有结网的作业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於所述上切线装置并非与三本车呈一体成型,其於平常皆为拆卸收置於一旁,待有需要使用时再予以组装在三本车前端,且因其於使用时,所述上切线装置前端於作动时凸伸的钩刀必须与上梭针的顶勾部相互靠近密切配合,方能在车缝告一段落时勾起上网线予以切断并夹持,而於早期装设时,由於皆无任何定位装置,习惯上皆是先将上梭针组设於三本车车针传动轴後方的上梭针转轴上先行试车,待其於车缝针前来回穿梭正确顺利无误後,再将其固设定位,而於上梭针组装定位後,再依照上梭针顶勾部的位置令上切线装置凸伸的钩刀予以调整对正定位,并使上切线装置固设於三本车前端,故於上切线装置与上梭针间需进行细微的调整,一般车缝女工根本无法胜任,还需另行聘请专业技师予以组装,加上所述上切线装置与结合座及固定架间皆以螺固元件螺设结合,各螺孔与穿孔、长形孔等的位置易产生偏移误差,使得每次於组装时,皆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上切线装置的位置的调整,若於大型工厂中待全部的三本车皆组装调整完毕後,更可能花上一段极长的时间,导致其於组装作业上极大的麻烦困扰与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种三本车缝纫机上切线装置的辅助定位结构,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上切线装置的位置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三本车缝纫机上切线装置的辅助定位结构,它主要是由固定架搭配结合座及上切线装置所组成;其中所述固定架利用长形孔及贯孔可调整位置而固设於三本车的定位螺栓上;所述结合座呈L型,分别於其两侧端面开设有数个长型孔,以分别用于通过螺固元件与固定架的结合片的螺孔及上切线装置背端面的螺孔螺设结合固定;其特点是所述固定架,其前端面开设有嵌导槽,可供分别插掣入定位片及结合片,於所述嵌导槽中开设有长形孔槽,且於长形孔槽外侧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贯孔与螺固孔,使其可利用螺固元件穿过贯孔螺设入螺固孔,通过所述贯孔向内挤压紧迫固定所述结合片;利用事先调整固定定位片的位置,可使在使用上切线装置时仅需将所述结合片插掣入固定架的嵌导槽中,即可使利用结合座与结合片结合固定的上切线装置一同固定於固定架上。由于三本车前端的定位螺栓上螺固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前端面开设有嵌导槽,可供移动导掣入定位片及结合片,利用将定位片事先调整定位後螺设固定,使得所述上切线装置於不使用时可连同连设於其背端面的结合座及结合片一起拆卸下来收置,而待其欲於使用时,仅需将所述结合片导掣入固定架的嵌导槽中,使结合片受到定位片的限位、定位再予以固设,这样,即可事先找出上切线装置前端於作动时凸伸的钩刀与上梭针的顶勾部的定位点,省下许多繁杂的调整定位时间,且任何人皆可轻易组装、拆卸;因此使上切线装置使用更加方便而更加实用。为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设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的固定架後视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固定架侧视剖视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现有技术的组设状态示意图;图9是三本车车缝具有下结网的示意图;图10是三本车车缝具有上、下结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是由固定架1搭配结合座2及上切线装置3所组成;其中所述固定架1,其一侧分别开设有长形孔11及贯孔12,而於其前端面开设有嵌导槽13,可供插掣入定位片14,并利用螺固元件141通过定位片14上的长形孔142,而螺固於嵌导槽13内的螺孔131中,另於嵌导槽13中也可插掣入一结合片15,所述结合片15可利用开设於嵌导槽13中的长形孔槽132,外侧上端的贯孔133及下端的螺固孔134,以螺固元件151穿过贯孔133後螺设於螺固孔134内,而予以紧迫定位,又於所述结合片15上则另开设有数个螺孔152。所述结合座2,它是呈L型,分别於其两侧端面皆开设有数个长型孔21,以可供利用螺固元件22分别与结合片15的螺孔152及上切线装置3背端面的螺孔31螺设结合固定。本技术於结合组设时,请参阅图2所示,使固定架1利用其长形孔11及贯孔2,予以固设於三本车4前端的定位螺栓(图中未示出)上;这样,其於使用时,可先行於固定架1的嵌导槽13中,分别调整定位片14及结合片15的位置,使得利用结合座2与结合片15互相螺设结合的上切线装置3前端的钩刀32,能与导线架5及上梭针6的顶勾部61靠近密切配合动作,且以螺固元件141通过定位片14的长形孔142而螺设於嵌导槽13的螺孔131中,如图3和4所示,使其於平时,可将结合片15於固定架1的嵌导槽13中取出,以令与结合片15一同螺设结合的结合座2及上切线装置3一并取下收置,并不需取下固定架1,待其於欲使用时,仅需将所述结合片15插掣於固定架1的嵌导槽13中,并利用螺固元件151套入贯孔133後螺设入螺固孔134中,以让其压迫长形孔槽132而令所述结合片15紧迫定位,如图5和6所示,使得能让结合片15连同一起螺设结合的结合座2及上切线装置3,一同固设於固定架1上,此时,所述上切线装置3前端可凸伸的钩刀32与上梭针6的顶勾部61配合的定位点即可得到与前次相同且不偏差的定位。由上面所述元件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在於本技术仅需在第一次使用时,找出上切线装置凸伸的钩刀与上梭针的顶勾部间相配合的定位点,并利用固定架的嵌导糟内调整固设定位片,而当有布料需车缝上、下均具有结网作业,需要加装上梭针及使用到所述上切线装置时,仅需将利用结合座上一同螺设上切线装置结合的结合片,予以插掣入固定架的嵌导槽中,即可因所述定位片的限位、定位作用,使其不需再花费太多时间进行调整,而即利用上切线装置凸伸的钩刀反过来做为定位点再来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顾飞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