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金辉专利>正文

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92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其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枢接之凸轮块向上接设连杆,且使滑座固设于凸轮之上端,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枢接连杆上端后,再回接滑块滑座中,利用传动轴下移使机台运转重心下降而达到运作平稳顺畅之优点,使针棒上移较为省力、顺畅,车缝线迹完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属个人与家用物品的缝纫娄。缝纫机首要目的不仅用以取代传统手工的缝制,且更重要的是其缝制的线迹必须完美,而缝纫机即是以机械手段达成其效果的工具,而缝纺机能否达到线迹完美的重要关键在于其针棒的传动装置运作是否顺畅,因此,就目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而言,其结构组成如附附图说明图1、2、3所示,是于车缝端之机台内具一容室10且于上方适当处由一传动轴20穿设于容室10内,另由一凸轮块30与传动轴20枢接,而凸轮块30下端固设一滑块40,且凸轮块30一端为凸轮端301,且枢接一连杆50之上端,连杆50下端与水平固设针棒60之连接件70活接,之后连接件70再固接一滑块80,滑块80枢接于滑座40,使传动轴20传动时,致动凸轮块30转动,之后凸轮端301连动连杆50形成8字形作动,同时针棒60即由连接件70之带动而上、下移动,且滑块80即于滑座40中上、下移动(参见附图3、4、5),而致使针棒60成上、下移动(参见附图6、7),达成车缝之效果,此即为传统缝纫机传动装置的结构空间及作动过程;然而由于针棒60之实施阻力及动力是否顺畅,关键在于向下针剌后之上移(回移)程序中,传统装置的此处结构存在缺陷,如附图7所示,其上移的瞬间,传动轴20支点a位于凸轮块30之凸轮端301支点b与连接件70之支点c上端,故其上移瞬间凸轮块30之惯性受力较大,形成向上拉针棒60之情形,相对的,使针棒60之上移动作受力重,致作动较不顺畅,且传统传动装置之传动轴20位于高处,故其机台之运作重心较高,此也是造成运作较不稳固、不顺畅之原因之一,这样,实为传统车缝的线迹不够完善之原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其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枢接之凸轮块向上接设连杆,且使滑座固设于凸轮之上端,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枢接连杆上端后,再回接滑块滑座中,利用传动轴下移使机台运转重心下降而达到平稳顺畅目的。本技术的方案是,该传动装置设于车缝端之机台容室,包含有一传动轴、一凸轮块、一滑座、一连杆、一针棒及一滑块,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凸轮块枢接于传动轴后,向上接设连杆,连杆上端与连接件枢接,且滑座固设于凸轮块之上端,而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系枢设连杆上端后再固接滑块于滑座中,滑块向操作者之前侧水平延伸一导线杆,而机台容室之对应处设一直向剖槽,使与针棒顶端之导线片成同步上、下位移。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机台运转重心下降,而达到运作平稳、顺畅,且传动装置之结构动线改善,致使针棒上移时较为省力,使车缝后的线迹完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并对附图作简要说明。附图1是传统缝纫机之部份立体图。附图2是传统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之立体分解图。附图3是传统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之组合结构侧视及作动图。附图4是传统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之组合结构正视图(针棒未绘出) 。附图5是附图4的作动示意图。附图6是传统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之正面作动结构示意图(上移后) 。附图7是传统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之正面作动结构示意图图(下移后)。附图8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附图9是本技术之组合结构侧视及作动图。附图10是本技术之组合结构正视及作动图(针棒未绘出)。附图11是本技术之正面作动结构示意图。附图12是本技术之针棒正面作动结构示意图(上移前)。上述附图中的部件标号说明如下附图1-7标号10容室 20传动轴30凸轮块301 凸轮端40滑座 50连杆601 针棒 70连接件80滑块附图8-12标号1 容室 11 直向剖视2 传动轴 3 凸轮块31凸轮端 4 滑座5 连杆 6 针棒61导线片 7 连接件8 滑块 81 导线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附图8、9,本技术的改进之处是指机台之传动装置容室1内的结构空间改良,其传动装置包括有一传动轴2、一凸轮块3、一滑座4、一连杆5一针棒6、一连接件7及一滑块8,其中传动轴2设于容室下端,凸轮块3枢接于传动轴2后,向上接设连杆5,连杆5上端与连接件7枢接,且滑座4固设于凸轮块3 之上端,而横向固接针棒6之连接件7系枢设连杆5上端后再固接滑块8于滑座4中;另外,滑块8向操作者之前侧水平延伸一导线杆81,而机台容室1之对应处设一直向剖槽11,以供其移动之空间(参见附图10),使与针棒顶端之导线片成同步上、下位移;这样,待传动轴2转动时凸轮块3旋转,凸轮端31随即致动连杆5呈8字形作动,其动力同步使滑块8于滑座4中上、下移位,连接件7则同时带动针棒6上、下作动,达到实施车缝目的(参见附图9、11),此外,滑块8水平伸出之导线杆81则与针棒6顶端之导线片71成同步上、下移位(参见附图11)。由此可见,传动轴下移后使机台运转重心下降,达到运作平稳顺畅之优点,有重要的是由传动装置之结构动线改变(其与传统的适为上、下相反),于针棒6下移后欲上移(回移)之瞬间,由于动力输出之传动轴2支点a系位于凸轮端31支点b与连接件7之支点c间(参见附图12),故瞬间针棒6上移时惯性力较为省力,动力传动较为顺畅,车缝后的线迹完美。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该传动装置设于车缝端之机台容室,包含有一传动轴、一凸轮块、一滑座、一连杆、一针棒及一滑块,其特征在于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凸轮块枢接于传动轴后,向上接设连杆,连杆上端与连接件枢接,且滑座固设于凸轮块之上端,而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系枢设连杆上端后再固接滑块于滑座中。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其特征在于滑块向操作者之前侧水平延伸一导线杆,而机台容室之对应处设一直向剖槽,使与针棒顶端之导线片成同步上、下位移。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其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枢接之凸轮块向上接设连杆,且使滑座固设于凸轮之上端,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枢接连杆上端后,再回接滑块滑座中,利用传动轴下移使机台运转重心下降而达到运作平稳顺畅之优点,使针棒上移较为省力、顺畅,车缝线迹完美。文档编号D05B55/00GK2405946SQ9923996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吴金辉 申请人:吴金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之针棒传动装置改良,该传动装置设于车缝端之机台容室,包含有一传动轴、一凸轮块、一滑座、一连杆、一针棒及一滑块,其特征在于:传动轴设于容室下端,凸轮块枢接于传动轴后,向上接设连杆,连杆上端与连接件枢接,且滑座固设于凸轮块之上端,而横向固接针棒之连接件系枢设连杆上端后再固接滑块于滑座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吴金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