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纱线张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243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纱线张力装置,其中给张力调节滑动钮施加的载荷不论在低张力区还是在高张力区基本上都是个常数,因此得到好的可操作性。该装置包括可移动地支撑在张力螺栓上,能够靠近或远离张力盘的张力调节元件,可以沿着在机器外壳中形成的一个沟槽上下移动的张力调节滑动钮,多个齿轮,以便带动与滑动钮运动相连的调节元件旋转并沿着张力螺栓运动,还包括与调节滑动钮耦合的同步带,以便产生旋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缝纫机的纱线张力装置,特别涉及这样一种纱线张力装置,即它具有一对张力盘,用来把张力传送给夹在盘之间的纱线,通过改变一张力盘靠着另一个张力盘的压力可以调节纱线张力。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ei 1-299587,介绍了这种类型的纱线张力装置。这种装置有一叶片弹簧给一对张力盘施加压力,有一个可调元件上下运动按压相连的叶片弹簧,并且还有安装在可调元件上的一操作滑动钮。操作滑动钮上下运动,叶片弹簧的弯曲量就增加或减少,因而增加或减少对盘的压力,从而调节纱线的张力。但是在上面描述的纱线张力装置中,叶片弹簧的弹力直接作用在操作滑动钮上。因此,在高张力区,移动滑动钮需要较强的力,这与低张力区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在操作滑动钮的可操作性上就发生问题,并且很难进行精细调节。其次,由于在低张力区叶片弹簧有较小的弯曲量,因而减弱滑动钮维持力,另外还会产生一问题,即,在缝纫过程中由于机器的震动,滑动钮也会运动,这样由于缝纫性能的变化就降低产品质量。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的缝纫机纱线张力装置,它在低张力区和在高张力区都能对滑动钮施加恒定的操作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即使在低张力区也不会因机器震动而改变纱线张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纱线张力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纱线供应源和一针或一钩圈装置(Looper)之间的一对张力盘4,该张力盘用来夹住纱线,靠近或远离张力盘的张力调节元件16,支撑在张力螺栓15上的张力装置,以及安装在调节元件和张力盘之间用来给张力盘施加压力的张力弹簧17。所述装置还包括能够相对于缝纫机外壳作直线运动的调节滑动钮1,一个能将滑动钮的上下运动转变为转动的传动元件以及安置在传动元件和调节元件之间的连接装置,这样,传动元件的转动就带动调节元件。按照第一方面,通过传动元件和连接装置使调节滑动钮1与调节元件16连接,调节元件16的一端与张力弹簧接合。通过这些元件,张力弹簧的弹力不直接作用在调节滑动钮上。因此,对滑动钮的操作载荷,不管在高张力区还是在低张力区,基本上都是个常数,从而得到良好的可操作性,有可能准确和精细地进行调节。此外,可以实现始终如一的缝纫,因为,即使在上述低张力区,滑动钮也不会由于机器震动而移动。上述传动元件最好是同步带10。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实现较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准确精细的调节。另外,可以实现始终如一的缝纫,因为即使在低张力区,也不会因为机器的震动而改变张力。上述连接装置最好是由多个齿轮8,13,33,34组成。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准确精细的调节。另外,由于即使在低张力区,也不会因为机器震动而使张力变化,所以能够实现始终如一的缝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纱线张力装置还包括使所述多个齿轮相互啮合和脱开的啮合/脱开装置7,8,32,33,34。当需要改变滑动钮从设定张力(初始值)到指定值时,啮合/脱开装置使齿轮脱开。脱开后以便使滑动钮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之后,齿轮再啮合。换句话说,装置能够改变滑动钮相对于设定张力(初始值)的相对位置。在优选的纱线张力装置中,上述调节滑动钮和上述传动元件能够相互啮合或脱开。这种啮合或脱开能够很容易地改变滑动钮相对于设定张力的指定值。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进行简要的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缝纫机的主视图,其中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所做的横截面图;图3是张力调节滑动钮和同步带的分解透视图4是沿着图2上B-B线所做的横截面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7是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调节滑动钮和同步带之间连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参照图1到图4及图7对本专利技术缝纫机纱线张力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给以描述。参照图1,四个开槽式滑动钮导向装置2a在机器前方外壳2的上下方向上形成,并且,每个导向装置2a在外壳向内开口的一侧壁上有一槽孔2aa。多个张力调节滑动钮1分别沿着相应的导向装置2a配置,能够上下运动。每个调节滑动钮都有一滑动宽度。在每个滑动钮导向装置2a的左边,有刻度标尺2b,指出停止位置,标明滑动钮1的设定张力值。在标尺2b左边更远的地方,形成了纱线导向装置2c,作为纱线在外壳2上下通行的纱线供应通道。纱线导向装置2c对着一对张力盘4,在外壳2的内部通过。从线轴(纱线供应源,没有表示出来)来的纱线分别通过相应的纱线导向装置2c,供给一个或两个针3或上下钩圈装置(没有表示出来)。通过纱线导向装置2c的每根纱线被夹在位于纱线导向装置2c内部的一对张力盘4之间。如图2所示,在外壳2的内部,例如,无端同步带10(传动元件)分别对着相应的滑动钮1安装,每根带环绕着旋转支撑在机架上的驱动带轮(惰轮)22和23以及张力轮5。每个张力调节滑动钮1都在图3和图7所示的结构中与带10的下部连接。固定件24的带齿部分24a与带10的带齿部分10a、第一钩爪24b和第二钩爪24c啮合,第一和第二钩爪侧向突出。底座25由塑料制成,在中心有水平部分25A,有垂直部分25B和25C,二者在水平部分25A的两侧延长部分上。垂直部分25B和25C分别有锁闭窗25b和锁闭孔25c,以便分别与钩爪24b和24c接合。一对锁闭部分25a从垂直部分25C的上端在水平部分25A上方悬臂式延伸。锁闭部分25a有足够的长度通过槽孔2aa并插入到在滑动钮主体26侧开口的锁闭孔26a中。另外,每个锁闭部分25a在顶端都有一个钩爪,能够在D1方向弹性变形,使之能够在如图3所示的D2方向与孔26a可分离地咬合。现在描述滑动钮1与带10的连接过程。将滑动钮主体26安置在滑动钮导向装置2a中,把一对锁闭部分25a通过槽孔2aa安装在锁闭孔26a中。这种安装能够使滑动钮1滑动地保持在导向装置2a中。随着同步带带齿部分10a与固定件带齿部分24a的啮合,两个钩爪24b和24c分别装配到孔25b和25c中。结果,带10约束在固定件24和支座水平部分25A之间,从而把滑动钮1与带连成一体。参照图4,与机架固定在一起的支撑板21,从底部开始按顺序设置了张力驱动段L,连接段M,和张力螺栓段N。L段的张力驱动轴6,M段的中间轴11和N段的张力螺栓15在它们的近端固定在支撑板21上。张力驱动齿轮8和张力带轮5在水平方向旋转叠置在驱动轴6上,由压缩弹簧7在轴6的远端朝着保持环9对齿轮8和带轮5施加压力,所以,使它们相互啮合。由于连接在滑动钮1上的同步带10环绕着带轮5,所以带轮5能够按照滑动钮1的上下运动由带10带动旋转。带轮5内部有椭圆沟槽5a,所以能与齿轮8的顶端8a啮合。随着沟槽5a和顶端8a的啮合,带轮5的旋转引起齿轮8在同一方向旋转。齿轮8有接收弹簧7的沟槽8b,且在圆周处具有带齿部分8c。当齿轮8由弹簧7朝轴6顶部施加压力时,带齿部分8c与中间齿轮13啮合,后者可旋转地支撑在轴11上。不管如何,当带轮5前侧表面用螺丝刀或类似的工具,通过纱线导向装置2c,按照图4上所指的方向E克服弹簧7的力被推压时,齿轮8朝轴6的近端运动,因此,与齿轮13脱开。弹簧7和齿轮8构成了啮合/脱开装置。中间连接段M包括中间轴11,中间齿轮13和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缝纫机的纱线张力装置,其带有安装在一纱线供应源和一针或一个钩圈装置之间的一对张力盘(4),其用来夹住纱线,用于靠近或远离张力盘的张力调节元件(16),支撑在张力螺栓(15)上的张力装置和安装在调节元件与张力盘之间的张力弹簧(17),该弹簧用于给张力盘施加力,所述装置还包括支撑在缝纫机外壳上可以直线运动的张力调节滑动钮(1),一个用于把调节滑动钮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传动元件和安置在传动元件与调节元件之间的连接装置,以便通过与传动元件相关的转动带动调节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贞末数也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