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78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涉及汽车轮毂领域,包括外轮毂、内轮毂和连接杆,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内侧和内轮毂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设有转动室,所述转动室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所述圆形钢珠外侧与外轮毂接触,内侧与内轮毂接触,所述内轮毂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与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多个减震弹簧均与连接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

A hub with a low center of grav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heel hub bearing low center of gravity, which involves the field of a car hub, including an outer hub, an inner hub and a connecting rod. The outer hub and the inner hub have the same center of center, and the inside of the outer hub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hub of the inner wheel, and a rotating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uter hub and the inner wheel hub, and the rotat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ircles. A shaped steel ball is in contact with an outer hub outside the outer rim of the circular steel ball. A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hub of the inner hub. The connecting rod is vertical to the inner wheel hub,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inner hub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damping springs, and the plurality of the damping spring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e wheel hub, the outer hub and the inner hub form a rotating connection through a circular ball and a cage to make the hub with a lower center of gravity and better stability, and a damping spring is set between the inside of the inner hub and the connecting rod, so that the hub has a good shock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轮毂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
技术介绍
现在传统的轮毂在轮毂中心设有一转轴,通过转轴内部固定车或其他移动装置,转轴外部连接轮毂,轮毂可以围绕转动运动,这种轮毂重心较高,稳定性不好,而且现有的这种轮毂本身没有减震性,只能靠轮毂外面的轮胎减震,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破坏轮毂中心的轴,使轮毂使用寿命较低。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承载低重心的稳定轮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内轮毂和连接杆,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内侧和内轮毂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设有转动室,所述转动室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所述圆形钢珠外侧与外轮毂接触,内侧与内轮毂接触,所述内轮毂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垂直与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所述多个减震弹簧均与连接杆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轮毂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所述外轮毂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相互适配的卡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内还设有保持架,所述转动室内的多个圆形钢珠之间均通过保持架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内还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在圆形钢珠和保持架之间及外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和卡槽连接处均光滑,所述卡扣和卡槽之间设有润滑脂。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减震弹簧之间的夹角相同。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轮毂外侧设有胎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室两侧设有减震固件,所述减震固件包括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下方与内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方连接一球形槽,所述钢珠设在球形槽内,所述钢珠上方与外轮毂接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球形槽内设有润滑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润滑脂组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取合成硅油为:50~80份、Elco极压抗磨剂为:1~5份、碳黑为:1~30份、金属粉为:1~10份、氮化硼为:1~10份、抗氧剂为0.1~0.5份、钙基脂为:10~20份、磷酸酯为:2~5份组成。其中:合成硅油:合成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作为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Elco极压抗磨剂:重负荷高承载,极压抗磨减磨、高效、节能、环保,作为添加剂;碳黑:作为填料,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失和增强润滑的能力;金属粉:分散性好,作为催化剂;氮化硼: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质,不被无机酸和水侵蚀,在热浓碱中硼碳键被断开,微溶于热酸,不溶于冷水,作为作为添加剂;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钙基脂:由动植物油(合成钙基脂用合成脂肪酸)与石灰制成的钙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并以水作为胶溶剂而制成,作为稠化剂;磷酸酯:磷酸酯主要用作含磷农药、神经毒气、难燃液压油、润滑油,作为添加剂;润滑脂的生产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其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将合成硅油50份、金属粉1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5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1~2小时;(2)、在反应釜混合物中加入Elco极压抗磨剂1份、碳黑1份、氮化硼1份、抗氧剂0.1份、钙基脂10份、磷酸酯2份,搅拌循环回流1~2小时;(3)、上述混合物料经过滤、研磨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内轮毂和外轮毂,内轮毂和外轮毂转动连接,使轮毂能有效降低承载物体重心,安全可靠性更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毂在多个组装运用时其接地支撑点间距更广,稳定性更好。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设有减震固件,具有很好的减震和缓冲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杆和内轮毂通过减震弹簧连接,进一步的增加了本轮毂的减震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外轮毂和内轮毂,外轮毂和内轮毂之间通过圆形钢珠和保持架形成转动连接,使轮毂重心较低,稳定性较好,且在内轮毂内侧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使本轮毂具有良好的减震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减震固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轮毂;2、内轮毂;3、连接杆;4、转动室;5、圆形钢珠;6、减震弹簧;7、卡扣;8、卡槽;9、保持架;10、胎槽;11、减震固件;12、弹簧;13、钢珠;14、球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根据图1、2、3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设有多个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设有多个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所述内轮毂2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1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2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7,所述外轮毂1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7相互适配的卡槽8。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保持架9,所述转动室4内的多个圆形钢珠5之间均通过保持架9连接。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在圆形钢珠5和保持架9之间及外围。所述卡扣7和卡槽8连接处均光滑,所述卡扣7和卡槽8之间设有润滑脂。相邻的两个所述减震弹簧6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外轮毂1外侧设有胎槽10。所述转动室4两侧设有减震固件11,所述减震固件11包括弹簧12和钢珠13,所述弹簧12下方与内轮毂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2上方连接一球形槽14,所述钢珠13设在球形槽14内,所述钢珠13上方与外轮毂1接触。所述球形槽14内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组分比例按重量份数计:取合成硅油为:50~80份、Elco极压抗磨剂为:1~5份、碳黑为:1~30份、金属粉为:1~10份、氮化硼为:1~10份、抗氧剂为0.1~0.5份、钙基脂为:10~20份、磷酸酯为:2~5份组成。其中:合成硅油:合成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此外还具有低的粘温系数、较高的抗压缩性)有的品种还具有耐辐射的性能,作为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脂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它对润滑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Elco极压抗磨剂:重负荷高承载,极压抗磨减磨、高效、节能、环保,作为添加剂;碳黑:作为填料,提高润滑脂抵抗流失和增强润滑的能力;金属粉:分散性好,作为催化剂;氮化硼:具有抗化学侵蚀性质,不被无机酸和水侵蚀,在热浓碱中硼碳键被断开,微溶于热酸,不溶于冷水,作为作为添加剂;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合物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钙基脂:由动植物油(合成钙基脂用合成脂肪酸)与石灰制成的钙皂稠化中等粘度的矿物润滑油,并以水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呈圆周密布有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内呈圆周密布有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包括外轮毂(1)、内轮毂(2)和连接杆(3),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圆心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1)内侧和内轮毂(2)外侧转动连接,所述外轮毂(1)和内轮毂(2)之间设有转动室(4),所述转动室(4)内呈圆周密布有圆形钢珠(5),所述圆形钢珠(5)外侧与外轮毂(1)接触,内侧与内轮毂(2)接触,所述内轮毂(2)内侧中间设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垂直与内轮毂(2),所述内轮毂(2)内侧内呈圆周密布有减震弹簧(6),所述多个减震弹簧(6)均与连接杆(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2)截面为上“凹”型,所述外轮毂(1)截面为下“凹”型,所述内轮毂(2)上方两侧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扣(7),所述外轮毂(1)下方两侧均设有与卡扣(7)相互适配的卡槽(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保持架(9),所述转动室(4)内的多个圆形钢珠(5)之间均通过保持架(9)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承载低重心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室(4)内还设有润滑脂,所述润滑脂设在圆形钢珠(5)和保持架(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袁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