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69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减少手工缝制作业中的麻烦,提高缝制作业效率,降低缝制成本,能在针织品上自动地进行品质良好的前衿缝制。该缝纫机是在缝纫机主体(10)上具有上下动作的两根针(12、13)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100),具有左右一对托架(20)和压布可动体(30);左右一对托架(20)连接着使其向前述缝纫机主体(10)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以及使其在上下方向升降的机构;该压布可动体(30)由压布件(31)和扩大该压布件(31)的对置间隔的机构构成,该压布件(31)对置设置在各托架(20)的前端,且在前述托架(20)下降时推压工作台(14)上的被缝制布(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自动地进行形成针织品(如短袖半开襟套衫等)的开襟部分的所谓“前衿缝制”的工业用缝纫机。
技术介绍
针织品的前衿缝制如图13所示,首先,在成为前身片的主布片15a的衬里侧放置小布片15b,在将这两片被缝制布15重叠的状态下,对规定的位置进行缝制形成两条缝制线。并且,在这两条缝制线之间从被缝制布15的端部剪开形成切口后,将它们的面叠在里侧使小布片15b成为主布片15a的表侧,形成开襟部分的左右相对面。以前没有这种针织品用的自动进行整个前衿缝制的工业用缝纫机,而只有单针缝纫机和双针缝纫机,单针缝纫机具有一根针和与之对应的一个针筒,双针缝纫机具有两根针和与之对应的针筒机构。但是,对以往的单针缝纫机来说,形成两条缝制线时,必须分别按照每一缝制方向一一改变被缝制布15的方向进行缝制,还必须进行定位,其作业烦杂,成本高。另一方面,对以往的双针缝纫机来说,由于要将两根针的针距和针筒距离设置成一定,所以两根针的缝制线只能进行等间隔的缝制;当用这种以往的双针缝纫机进行针织品的前衿缝制时,将缝制后的被缝制布15的面叠在里侧时,开襟部分的下部则产生所谓“酒涡(ぇくぱ)”之类的凹凸部,往往形成品质不佳的针织品。因此,在对针织品进行前衿缝制时,用上述缝纫机缝至二块布片(被缝制布15)的中途,从该中途起就必须手工缝制以使该缝制线逐渐变窄,这种作业非常繁杂,且成本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8277号公报公开了与此相关的技术。所以,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以往的单针缝纫机作业要采用手工缝制,因而很繁杂且成本高。此外,以往的双针缝纫机在开襟部分的下部产生“酒涡”,由于不能自动进行整个缝作业而必须手工缝制,因而与单针缝纫机同样其作业繁杂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减少手工缝制作业的麻烦,提高缝制作业效率,降低缝制成本,同时能自动地进行针织品的前衿缝制而且品质良好。下面,标上附图所使用的标号,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是在缝纫机主体10上具有上下动作的两根针12、13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100,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左右一对托架20和压布可动体30;左右一对托架20连接着使托架向前述缝纫机主体10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和使托架在上下方向升降的机构;压布可动体30由压布件31和扩缩该压布件31的对置间隔的机构构成;该压布件31对置设置在各托架20的前端,并在前述托架20下降时推压工作台14上的被缝制布15。所谓“扩缩对置间隔”如图4的箭头所示,是指对左右一对托架20的前端对置安装的两个压布件31间所形成的间隔A进行扩大或缩小。另外,压布可动体30只要通过扩大或缩小对置间隔能拉紧或放松被缝制布15即可,在缩小间隔时也不必将压布可动体30的间隔缩小到没有的程度。即,采用这种结构,如图4~7所示,缝纫机100在自动进行前衿缝制时,利用扩缩对置间隔的机构缩小压布可动体30的间隔,利用升降机构下降托架20而进行压布时,随后利用扩缩对置间隔的机构扩大压布可动体30的间隔,在拉紧被缝制布15一部分的状态下缝制被缝制布15。当以拉紧这种被缝制布15的一部分的状态进行缝制且缝制后解除压布可动体30对被缝制布15的拉紧时,如图11所示,被缝制布15以窄于通常间隔的间隔缝制扩大部分的缝制间隔。另外,在未被拉紧的部分形成具有如通常间隔的缝制线,而对被拉紧的部分形成逐渐变窄的缝制线。所以,不用变更或调整两根针12、13的针间距,就能简单而容易地进行缝制以使被缝制布15的缝制线的间隔沿缝制方向逐渐变窄,可有效地进行针织品的前衿缝制,并降低缝制成本。本专利技术第二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还具有控制部40;该控制部40使托架20从缝纫机主体10的后方向前方移动,一旦把压布可动体30的间隔变窄,由升降托架20的机构使前述托架20向工作台14的方向下降,并由该托架20及压布可动体30推压被缝制布15,随后把前述压布可动体30间的间隔扩大,使前述托架20从缝纫机主体10的前方沿缝制方向向后方移动,在前述被缝制布15上形成的缝制线间隔沿缝制方向逐渐变窄的同时进行缝制。即,由控制部40对缝纫机主体10、托架20以及压布可动体30等进行驱动控制,不用变更缝纫机主体10的针距和针筒距离,就能将被缝制布15上形成的缝制线的间隔沿缝制方向逐渐变窄的同时进行缝制。所以,能自动控制地进行缝制以使被缝制布15的缝制线的间隔沿缝制方向逐渐变窄,从而能提高针织品的前衿缝制的效率,能降低缝制成本。本专利技术第三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具有随两根针12、13一起上下运动的中间切刀50。即,中间切刀50是能从被缝制布15的一端部开始平行于缝制线在两条缝制线间将被缝制布15切出切口的切刀。例如,该中间切刀50安装在装有两根针12、13的针杆11上,随两根针12、13一起上下动作。所以,在对被缝制布15进行缝制的同时就能切断两条缝制线的中间。另外,因随两根针12、13一起上下动作,因而能消减独立地使中间切刀50动作的气缸等,并且,也能消减对该气缸等的动作定时及动作速度等的特别控制。本专利技术第四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还具有V型切刀60,该V型切刀60在两根针12、13的前方朝向工作台14的方向上下动作。即,如图12所示,V型切刀60可在两根针12、13的前方上下动作,从上方降落到被缝制布15上后在被缝制布15规定地方切出切口。借此,能在用两根针12、13进行缝制前切出切口。本专利技术第五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在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压布可动体30间的间隔一旦变窄后,把托架20朝向工作台14方向下降,在由该托架20及压布可动体30推压被缝制布15之前,使V型切刀60上下动作。即,V型切刀60动作定时的特点之一在于,在对被缝制布15进行缝制之前,即由压布可动体30推压被缝制布15之前,则以V型切刀60切出切口。所以,在驱动压布可动体30以扩大其间隔时,在被缝制布15的规定地方形成切口,从而可使拉紧被缝制布15的压布可动体30的驱动力较小。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是在缝纫机主体上具有上下动作的两根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的缝纫机;由于其具有左右一对托架和压布可动体;该左右一对托架连接着使托架朝前述缝纫机主体的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和使托架在上下方向升降的机构;该压布可动体由压布件和对该压布件的对置间隔进行扩缩的机构构成;该压布件对置设置在该托架的前端,且在前述托架下降时该压布件推压工作台上的被缝制布;所以,能对被缝制布上形成的缝制线的间隔沿缝制方向逐渐变窄的同时进行缝制,从而能减少因逐渐变窄缝制的手工缝制作业的麻烦,能达到提高缝制作业效率并降低缝制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具有能以良好的品质自动地进行针织品的前衿缝制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的附加效果是,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托架从缝纫机主体的后方向前方移动,一旦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是在缝纫机主体上具有上下动作的两根针的针织品用自动前衿缝制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托架和压布可动体;该左右一对托架连接着使托架朝前述缝纫机主体前后方向移动的机构和使托架在上下方向升降的机构;该压布可动体由压布件和对该压布件的对置间隔进行扩缩的机构构成;该压布件对置设置在该托架的前端,且在前述托架下降时该压布推压工作台上的被缝制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晃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羽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