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27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简化润滑油的注油机构和机架的连接结构,实现容易注入润滑油,降低制造成本的缝纫机。在该缝纫机中具备:机架,其具有缝纫机底板以及从该缝纫机底板向上方延伸出的缝纫机纵机身部;油箱,其配置于机架的缝纫机底板的下部,贮存润滑油;余量显示部,其显示油箱的余量;注油口,其用于向油箱注入润滑油;以及供油路径,其连通注油口以及油箱。在机架的缝纫机纵机身部设置有贯通到内侧的缺口部,在缺口部一体安装余量显示部和注油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缝纫机中搭载有贮存润滑油的油箱(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如图8所示,在缝纫机100的机架110上形成有注油口101,并且在机架110内部配置有导管103,其将润滑油从注油口101引导到油箱102。在此,在现有的缝纫机100中,注油口101形成于机架110的各种部位的任一处。若具体地说明,则有如下的注油口在机架110的缝纫机机头111的上面形成的注油口101a、在缝纫机纵机身部112垂直形成的注油口101b、在缝纫机纵机身部112倾斜形成的注油口101c、在缝纫机底板113的上表面形成的注油口101d、在缝纫机底板113的侧面形成的注油口101e等。另外,在缝纫机100中形成有表示油箱102的油余量的余量显示部120。在余量显示部120,具备浮子121,其对应于油余量而沉浮;浮子盒122,其配置在机架110内,沉浮自由地收容浮子121;导管123,其与浮子盒122以及油箱102连接,将油箱102内的润滑油引导到浮子盒122以使浮子121沉浮;凹部124,其为了使浮子121的上端部露出在机架110外部而形成于机架110;以及透光性的显示窗部125,其能够看到凹部124内地进行覆盖。而且,如图9所示,在机架110形成有贯通孔114和配合凹部116,所述贯通孔114用于使浮子121的前端部进入凹部124内,所述配合凹部116为了在规定的位置固定浮子盒122,与在浮子盒122的上端部安装的O形圈126配合。在油箱102的油余量增加时,由于润滑油从油箱102经由导管123流入到浮子盒122内,所以浮子121浮起。另一方面,在油箱102的油余量减少时,由于润滑油从浮子盒122经由导管123流出向油箱102,所以浮子121下沉。如此,若浮子121对应于油箱102内的油余量而沉浮,则由于能够从该浮子121的前端部的显示窗部125确认,所以即使从机架110的外侧也可以确认油余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7179号公报但是,若是上述这样的缝纫机的注油口101,则在例如是形成于缝纫机机头111的上面的注油口101a的情况下,由于其位于高位置,所以操作者每次注油时都需要站起身,在缝纫机纵机身部112垂直形成的注油口101b的情况下,由于其垂直,所以存在润滑油洒掉的顾虑。另外,在缝纫机纵机身部112倾斜形成的注油口101c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倾斜的机架加工,在缝纫机底板113的上面形成的注油口101d的情况下,由于被缝纫机纵机身部112所遮挡而难以看见,所以难以注入润滑油,在缝纫机底板113的侧面形成的注油口101e的情况下,需要放倒缝纫机100露出注油口101e的操作。而且,在设置余量显示部120时也需要繁琐的机架加工,进而由于存在使从油箱102到注油口101连通的导管103、和使从油箱102到浮子盒122连通的导管123,所以,导管的拉绕变得繁琐。由于上述情况,存在由于组装和加工费时费力而不利于限制制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简化润滑油的注油机构和机架的连接结构,容易注入润滑油,实现降低制造成本。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其具备机架,其具有载置缝制物的缝纫机底板以及从该缝纫机底板向上方延伸出的缝纫机纵机身部;油箱,其配置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缝纫机底板的下部,贮存润滑油;余量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油箱的余量;注油口,其用于向所述油箱注入所述润滑油;以及供油路径,其连通所述注油口以及所述油箱,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架的所述缝纫机纵机身部设置有贯通到内侧的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一体安装所述余量显示部和所述注油口。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量显示部具备覆盖所述缺口部的透光性的显示窗部,所述注油口和所述显示窗部形成一体。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量显示部具备固定部,其以与所述显示窗部对置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缺口部;浮子,其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显示窗部之间升降,显示所述油箱的余量;以及浮子盒,其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下部,使得可以升降自如地收容所述浮子,并且与所述供油路径以及所述注油口连通。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显示窗部对置的对置面带有基于所述浮子的位置显示所述油箱的余量的刻度。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对置面,隔着指示所述刻度的所述浮子的指示杆而被设置于两面,所述两面的对置面形成为从所述指示杆附近,向所述显示窗部扩大相互的间隔。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由于在缺口部一体地安装余量显示部和注油口,所以能够汇总在分别以独立个体安装余量显示部和注油口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机架加工,结果是能够简化注油机构和机架的连结结构。由此,组装工序变得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通过铸造形成机架,所以若注油口和机架形成一体,则注油口形状的自由度在某种程度上被限制,但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注油口和余量显示部形成一体,而不是与机架形成一体,所以注油口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容易注油的形状的注油口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由于在余量显示部所具备的显示窗部一体设置注油口,所以没有必要制作与余量显示部一体化的注油口专用的零件,能够抑制零件数目。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由于固定部与显示窗部对置设置,浮子在该固定部和显示窗部之间升降,所以固定部成为浮子的背景,容易看到浮子的升降。尤其,在加工机架而机架本身形成浮子的背景时,机架加工虽然费时费力,但由于独立于机架的固定部的加工自由度高,所以能够容易地形成浮子的背景。而且,由于在浮子盒连通着供油路径以及注油口,所以能够共用润滑油对余量显示部的流入流出路径和润滑油从注油口流入的流入路径,能够简化成为润滑油的流路的导管的拉绕。在此,在显示窗部带有显示油箱的余量的刻度时,由于该刻度与浮子相比位于更前方的位置,所以成为容易产生视差的状态。但是,如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所述那样,由于在浮子后方的固定部的对置面上带有刻度,所以与在显示窗部上带有刻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视差,能够准确地测量油箱的余量。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固定部的对置面为两面,相互的间隔形成为从指示杆附近向显示窗部扩大,所以能够通过对置面遮蔽固定部和显示窗部的间隙。由此,防止机架的内部从固定部和显示窗部的间隙露出。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对置面指示杆的前方缓缓扩大地开放,所以还确保对指示杆的可视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缝纫机所具备的固定部以及浮子盒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1的缝纫机所具备的余量显示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缝纫机所具备的余量显示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2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缝纫机所具备的余量显示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余量显示部所具备的固定部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a)是注视图,(b)是(a)的A-A剖面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缝纫机所具备的固定部以及浮子盒的连结部分的立体图。图中1-缝纫机;2-缝纫机底板;3-缝纫机纵机身部;4-缝纫机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其具备:    机架,其具有载置缝制物的缝纫机底板以及从该缝纫机底板向上方延伸出的缝纫机纵机身部;    油箱,其配置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缝纫机底板的下部,贮存润滑油;     余量显示部,其显示所述油箱的余量;    注油口,其用于向所述油箱注入所述润滑油;以及    供油路径,其连通所述注油口以及所述油箱,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架的所述缝纫机纵机身部设置有贯通到内侧的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一体安装所述余量显示部和所述注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义行岩田寿之绪方孝宏武田育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