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26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缝纫机,包括:底板部;设于该底板部下侧的油盘;设于所述底板部内部的旋梭;一端部连接所述旋梭的梭轴;设于所述底板部的内部、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梭轴的梭轴支承部;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梭轴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油盘壁面上的开口部、以及安装在油盘上且形成将所述开口部堵塞的形态的送风机构,利用所述送风机构向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送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设于底板部下侧的油盘上的送风机构来对驱动旋梭旋转的梭轴进行冷却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以往在曲折缝缝纫机等各种缝纫机中,在机壳部的前端部设置针杆上下驱动机构,在底板部的内部设置由旋梭和驱动该旋梭旋转的梭轴等构成的旋梭机构。在这种缝纫机中,利用旋梭的梭尖将从安装于针杆下端的缝针的孔眼中延伸出的面线钩住,形成面线环,通过使面线与底线绞合而形成线迹。所述旋梭具有收纳梭心套的内梭和可旋转地支承内梭的外梭。在所述缝纫机中设置有向外梭内周面供油的梭子供油机构,以使旋梭在高速运转时也不会被烧坏。该梭子供油机构,将设于机壳部的油箱的润滑油经由梭轴内部形成的油路和外梭形成的油路向外梭内周面供给。日本特许公开平成11年第221389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的旋梭驱动装置,在从缝纫机的框架向前方延伸的筒状底板部的内部设置有旋梭、与该旋梭连接的梭轴、驱动该梭轴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与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处在同一轴线上的冷却风扇。利用该冷却风扇对驱动电机及梭轴进行冷却。在上述的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的旋梭驱动装置中,采用了所述冷却风扇在对驱动电机进行冷却后再对梭轴进行冷却的结构。因此,对梭轴的冷却效率差,底板部也会发热。从冷却风扇送来的风越过驱动电机及梭轴一直到达旋梭,会使线迹形成时的面线及底线因送风而摇摆,存在不能形成线迹、产生所谓的跳针等对形成线迹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形成线迹造成不良影响、能高效率地冷却来自梭轴的发热且可防止底板部发热的缝纫机。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包括底板部;设于该底板部下侧的油盘;设于所述底板部内部的旋梭;一端部连接所述旋梭的梭轴;设于所述底板部的内部、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梭轴的梭轴支承部;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梭轴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油盘壁面上的开口部、以及安装在油盘上且形成将所述开口部堵塞的形态的送风机构,利用所述送风机构向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送风。采用这种构成,由于利用送风机构向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送风,因此,即使梭轴高速旋转使该梭轴因与油封等滑动而发热,也能高效率地使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及所述梭轴冷却。并且,因送风机构的风朝向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故可减少向梭轴一端部的旋梭的送风,不会对形成线迹造成不良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曲折缝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为油盘部分的左视图。图3为底板部及油盘部分的纵剖左视图。图4为油盘部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应用在曲折缝缝纫机上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曲折缝缝纫机1具有底板部2、从该底板部2的右端部立设的柱部3、以及从柱部3的上端与底板部2相向地向左方延伸的机壳部4。该曲折缝缝纫机1被固定在作业台9上。机壳部4配设有缝纫机主轴(未图示)、针杆上下驱动机构及旋转挑线机构(未图示)等。缝纫机主轴沿左右方向配置,缝纫机电机(未图示)驱动该缝纫机主轴旋转。针杆上下驱动机构使下端部安装着缝针7的针杆6进行上下运动。旋转挑线机构驱动旋转挑线杆5,使其与针杆6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旋转。针板8可滑动地设置在底板部2上表面的左端部。在底板部2的内部设置由旋梭20和梭轴16等构成的旋梭机构15。旋梭20配置在针板8的下侧,梭轴16驱动该旋梭20旋转。在所述底板部2的下侧设置有油盘10,用于存积作为废油的、向多个滑动部供给过的润滑油。参照图3说明所述旋梭机构15。底板部2下侧的梭轴支承部(底板部2的一部分)2b、2c通过轴承17、18可旋转地支承着所述梭轴16。外梭21与梭轴16的后端部(一端部)连接。该外梭21可旋转地支承着内梭22。该内梭22收纳有保持梭心的梭心套,但图中未示出。在所述梭轴16上安装着带有齿轮齿的皮带轮23,在该皮带轮23和固接于下轴的皮带轮之间张设着同步皮带24。缝纫机电机进行驱动时,缝纫机主轴和下轴旋转,通过同步皮带24使梭轴16同时进行旋转。旋梭20跟随梭轴16的旋转与针杆6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旋转,在加工布上形成线迹。下面简单地说明向旋梭20供给润滑油的梭子供油机构26。如图3所示,在梭轴16的后端部分的内部形成有截面呈圆形的轴内供油通道16a。外梭21形成有与内周面(未图示)连通的梭内通道21a。在梭轴16的旋梭20侧的端部和同步皮带24的正后侧分别设置有金属制的油封27。轴内供油通道16a的前端部与形成于所述梭轴支承部2b的外部油路2d连通着。该外部油路2d可供油箱(未图示)供给的润滑油通过。来自油箱的润滑油经由外部油路2d到达轴内供油通道16a,到达轴内供油通道16a的润滑油通过旋梭20的梭内通道21a最终到达外梭21的内周面。如图3所示,在梭轴支承部2b、2c的下侧设置有金属板28,用于将向旋梭供油的梭子供油机构26的循环路径盖住。下面说明对梭轴16进行冷却的梭轴冷却机构30。在油盘10左端部的底壁10a上形成有比该底壁10a高的矩形的底壁抬高部10b。在该底壁抬高部10b上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10c。使用多根螺钉32将作为送风机构的冷却用电动风扇31安装在油盘10的底面外侧,形成从下侧将所述开口部10c堵塞的形态。在该电动风扇31的下侧设置具有细小网眼的网构件33及板构件34。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油盘10的左端部分且前端部分,在开口部10c的周围形成有俯看大致呈L字状的分隔纵壁10d。该分隔纵壁10d以从油盘10的底壁10a向底板部2突出的形态与油盘10一体形成。该分隔纵壁10d具有遮蔽壁部10e。该遮蔽壁部10e是该分隔纵壁10d的一部分,是左右方向(与梭轴16正交的方向)的分隔纵壁。该遮蔽壁部10e位于旋梭20与梭轴16的连接部的附近。在该遮蔽壁部10e的上端部设置有例如橡胶制的密封构件35。该密封构件35将该遮蔽壁部10e与所述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之间密封。如图2、图4所示,在油盘10的左侧壁10f上形成有多个圆形的排气孔10g,用于将底板部2和油盘10的内部空气排出。下面说明如此构成的梭轴冷却机构30的作用及效果。开始缝制时,电动风扇31启动,梭轴16及旋梭20以高速进行旋转。梭轴16因受到一对油封27的滑动阻力而发热,所产生的热量通过轴承17、18传递给框架2a及金属板28。因所述电动风扇31启动,故直接向所述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2c送风。该风与金属板28相碰而使该金属板28冷却,高效率地吸去金属板28的热量。该风从油盘10的排气孔10g向外部吹出。由于所述风高效率地吸去金属板28的热量,因此,可高效率地冷却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2c以及作为发热源的梭轴16。由此,采用本实施例,将梭轴冷却机构30作成了如下结构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油盘10的壁面上的开口部10c、以及安装在油盘10上并形成将所述开口部10c堵塞的形态的电动风扇31,利用该电动风扇31向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2c送风。采用这种构成,即使梭轴16高速旋转使该梭轴16因与油封27等滑动而发热,也能高效率地使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2c及该梭轴16冷却。并且,因电动风扇31的风朝向底板部2的梭轴支承部2b、2c,故可减少向梭轴16后端部的旋梭20的送风,不会对形成线迹造成不良影响。这样,底板部2和油盘10不会发热,在作业者从油盘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包括:底板部;设于该底板部下侧的油盘;设于所述底板部内部的旋梭;一端部连接所述旋梭的梭轴;设于所述底板部的内部、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梭轴的梭轴支承部;以及用于冷却所述梭轴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形成于所述油盘壁面上的开口部、以及安装在油盘上且形成将所述开口部堵塞的形态的送风机构,    利用所述送风机构向所述底板部的梭轴支承部送风。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耕太郎梅田和俊加藤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