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86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采用含有由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续长纤维构成的一层以上的层且由部分热粘接形成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可提高柔软性及膨松性且可适用于医疗材料及卫生材料等。其特征为,对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10~50-um的圆形断面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目付为10~70g/m↑[2]的纺粘型无纺织物,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为非卷缩的,或卷缩数不足3个/cm,非热压接部的纤维为弧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粘型无纺织物也可以是层叠无纺织物,在纺粘型无纺织物上层压熔喷无纺织物,或在两层纺粘型无纺织物间加入熔喷无纺织物而形成所述层叠无纺织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特别是涉及采用含有由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续长纤维构成的一层以上的层且部分经过热粘接而形成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可提高柔软性及膨松性且可适用于医疗材料及卫生材料的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作为以前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已知的是,含有由聚酯、聚丙烯、耐纶等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续长纤维构成的一层以上的层,并进行部分热粘接例如热轧纹整理。作为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特性为(1)可提高稀簿密度,(2)适用较低目付的制品,(3)耐磨性及尺寸稳定性优良(4)热轧纹整理部分的柔软性不足等。由于上述特性,存在下述现状,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主要用作纸尿布及生理用品等的卫生材料、遮光或遮掩物(ベたがけ·カ—テン)等的农业材料、电线包复材料、过滤器、生活杂品、包装材料等,相反,几乎不能用于要求有柔软性及膨松性的医疗材料、吸油材料、衣料。上述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在除了柔软性以外的特性方面,与用其他制法例如针刺、水冲压所制成的其它纺粘型无纺织物作比较,没有受到特别地注重,强度高,但由于柔软性不高,无论在轧纹部,还是非轧纹部膨松性都不足,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虽然没有受到注重,但强度高的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特性在卫生材料、医疗材料、吸油材料、衣料等这些应用范围中是极为重要的,保持这些特性而又赋予其柔软性及膨松性的市场需求正在加强。作为对这种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柔软性进行改良的无纺织物,提出了使构成无纺织物的纤维具有异型断面、并且对由卷缩纤维构成的无纺织物进行热轧纹整理的膨松纺粘型无纺织物的技术方案(日本特公平4-29776号公报)。然而,为了制造这种无纺织物,必须注意有异型断面的喷丝头,但是,存在必须增加用于卷缩的工艺这样的经济性及工作效率方面有负面影响的问题。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它既能保持热轧纹整理等的热粘接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特性,又能富于其柔软性,且手感也好。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其特征为,采用含有由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续长纤维构成的一层以上的层并且部分进行热粘接而成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具体地说,对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10~50μm的圆型断面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目付为10~70g/m2的纺粘型无纺织物,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为非卷缩的或卷缩数不足3个/cm的纤维,非热压接部的纤维为弧形,并且,热压接部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压接部的厚度(t1)与非压接部的厚度(t2)之比(t2/t1)为12~100,抗弯性为70mm以下。附图说明图1是用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无纺织物的直交流型气流处理装置的简图。图2是用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无纺织物的直交流型液流处理装置的简图。图3是用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无纺织物的平行流型气流处理装置的简图。图4是用来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无纺织物的平行流型气流处理装置的简图。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刻意研究的结果是,通过对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进行后整理,例如进行包括由50℃以上热可塑性树脂熔点以下范围内的气流及液流引起的冲击构成的揉搓工艺的后加工,热轧纹整理过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特性照原样,发现赋予其柔软性及膨松性,至此,完成本专利技术。亦即,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对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10~50μm的圆型断面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目付为10~70g/m2的纺粘型无纺织物,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为非卷缩的或卷缩数不足3个/cm的纤维,非热压接部的纤维为弧形,并且,热压接部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压接部的厚度(t1)与非压接部的厚度(t2)之比(t2/t1)为12~100,抗弯性为70m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对纺粘型无纺织物层及熔喷无纺织物层进行层压,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目付为10~70g/m2的层叠无纺织物,其中,纺粘型无纺织物由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10~50μm的圆型断面并且为非卷缩或卷缩数不足3个/cm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构成,目付为5~50g/m2,而熔喷无纺织物层由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0.5~8μm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构成,目付为5~50g/m2,其特征为,至少纺粘型无纺织物非热压接部的纤维为弧形,热压接部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压接部的厚度(t1)与非压接部的厚度(t2)之比(t2/t1)为12~100,抗弯性为70m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前述部分热压接的纺粘型无纺织物进行后整理,所述后整理包括伴随着由50℃以上原料的热可塑性树脂熔点以下的气流或液流引起的冲击而进行的揉搓工艺,提供上述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纺粘型无纺织物的原料所用的热可塑性树脂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聚烯烃,聚酯、耐纶或者聚乙烯等。其中,易得到的纺丝性良好的聚丙烯更好。另外,聚乙烯及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可以用聚合法来制得,所述聚合法采用齐格勒催化剂等以前的催化剂,另外也可以采用使用代表芳环烯金属衍生物的单侧催化剂的聚合法来制得,除了谋求纺丝性更优良降低成本之外,纤维直径可更细,所得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刚性也会变小。由此,与相同直径的纤维相比,具有抗强度会大的优点。纺粘型无纺织物是这样形成的,由上述原料制作连续长纤维,由这些连续长纤维形成层。该层不限于一层,可以是两层以上的多层。特别是由多层构成的纺粘型无纺织物中,各个层的原料可以不同。另外,形成纺粘型无纺织物的纤维是由单一的前述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纤维,也可以是由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芯/皮结构的纤维,但在纤维为芯/皮结构纤维的情况下,同心圆结构是较好的。作为纺粘型无纺织物的制作方法,由于可照原样那样使用本身公知的方法,因而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平均纤维直径适用范围为10~50μm,特别是15~30μm时更好。不足10μm时则强度下降,若超过50μm时,令人不满意的是具有损伤柔软性及手感的倾向。另外,该纺粘型无纺织物目付的适用范围为10~70g/m2,特别是15~60g/m2时更合适。目付不足10g/m2则强度下降,若超过70g/m2,就会具有损伤柔软性及手感的倾向。而且,构成本专利技术无纺织物所用的纤维是非卷缩或卷缩数不足3个/cm的纤维,就是由这种纤维构成的无纺织物也能提供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由于一面要保持必要的强度,一面要赋予其柔软性,因此有必要进行部分热压接,其方法是,加热雕刻有任意图案的轧纹辊及抛光辊,可用在其间热压接的方法及用超声波热压接的方法。这时,邻接的热压接部间的最短距离必须为0.5mm以上,较好的是0.8mm以上。该距离不足0.5mm时,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就会过度束缚无纺织物面,即使通过后整理也不会赋予其足够的柔软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非压接部中的纤维为弧形,压接部厚度(t1)与非压接部的厚度(t2)之比(t2/t1)为12~100,较好的是15~70。该比不足12时,就不会赋予足够的柔软性及膨松性,反之,若超过100时,其结果是过度地赋予其柔软性及膨松性,就会失去作为高强度等部分热压接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纺粘型无纺织物的抗弯性为70mm以下。若抗弯性超过70mm,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柔软性纺粘型无纺织物,其中,对平均纤维直径范围为10~50μm的圆形断面的热可塑性树脂纤维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目付为10~70g/m↑[2]的纺粘型无纺织物,其特征为,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为非卷缩的或卷缩数不足3个/cm的纤维,非热压接部的纤维为弧形,并且,热压接部间的最短距离为0.5mm以上,压接部厚度(t↓[1])与非压接部厚度(t↓[2])之比(t↓[2]/t↓[1])为12~100,抗弯性为70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浅治夫长谷川猛白柳龙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