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8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由头座、拉片及弹片组成,其头座具有供链带穿设的Y形槽,拉片以转杆枢设在头座上且受弹片前接横跨压制,转杆前侧为平板部,后侧为曲凸部并向内侧顺势成型为卡凸部,弹片与转杆转动接触处设有可供卡凸部卡合的定位槽,当拉片转动至与头座呈垂直状态时,可获得暂时稳固定位而使头座不致任意晃摆。故在拉链头与链带组装时,可自传统耗时费工的手工作业转而提升至采用机械自动化作业。(*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头的结构改良。附图说明图1为一般使用在各种服装、衣裤、各式布料上,可方便拖拉、开启或紧密关闭的拉链头1,其包括一头座10、一拉片11和一弹片12,头座10中具有一Y形槽100以供相对应的二链带自二侧穿设其中,头座10顶面设有二对枢耳101以供拉片11的圆转杆110穿枢其中,拉片11受一前后纵向设置的一弹片12横跨而能相对头座10自由转动,如第二图所示。然而,在组装拉链时,二链带中的其一链带必需先穿设放置在Y形槽100的一侧槽道中,换言之,即需先将该拉链头1预先装配在一链带上,以便使用者在使用时,可将另一链带穿设放置于Y形槽100的另侧槽道中。但,由于这种传统的拉链头1,虽然拉片11受弹片12的压迫限制,但其圆转杆110仍可相对放头座10自由转动而无法定位,只有捏持拉片11予以固定,但头座10却不断肆意晃摆不定,不易将链带顺利穿设于头座内,故在装配生产线上必需完全依靠人力手工方式才足以适当克服此问题,如此一来又将导致整个拉链的组装生产制程耗时、费工,不但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及不合格率均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使拉链头与链带的组装过程由传统低效率的手工作业提升至较高效率的机械自动化作业,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与加速销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它包括一头座,该头座具有上下相对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连接成型位于头座前端中央的间隔体;所述顶面与底面间形成有Y形槽;所述顶面上设置有成对枢耳;一拉片,该拉片由一转杆穿枢于所述头座顶面枢耳中;所述拉片可相对所述头座转动;所述转杆内侧朝拉片延伸方向成型有一卡凸部;一弹片,该弹片与所述转杆相垂直地横跨转杆而定位在所述头座顶面上;所述弹片与转杆作转动接触处设有一定位槽;所述拉片的转杆前侧面为一平板部,后侧为一曲凸部并沿其曲线向转杆内侧延伸形成卡凸部;所述头座顶面的前端与后端各设有一穿槽与一穿孔,且前穿槽二侧有相对的定位片,所述弹片前端插入前穿槽后受该二定位片压制定位,所述弹片后端伸入后穿孔中。由于本技术采用以上设计方案,其枢设在头座上的拉片转杆内侧凸设有卡凸部,而横跨该转杆的弹片对应处设置有定位槽,使拉片转动至与头座呈垂直状态时,能通过卡凸部与定位槽的卡合,获得暂时定位而使头座不任意晃摆,故能以自动化机械予以夹持而快速、准确且顺利地将链带穿设于拉链头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知拉链头的分解立体结构图。图2为习知拉链头的侧面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结构图。图3-A为图3中有关拉片转杆的背面局部放大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拉片朝前拉引时的侧视剖面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拉片朝后翻推时的侧视剖面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拉片呈竖直状态时的侧视剖面结构图。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拉链头包括有一头座2、一拉片3与一弹片4,其中头座2具有上下平行相对的一顶面20与一底面21,头座2的前端中央连接成型有一间隔体22而使该顶、底面20、21间形成一Y形槽23,以供缝合在衣物上相对应的二链带能分别穿设放置在该Y形槽23的二侧槽道中,而与头座2相结合。顶面20前、后端各设有前穿槽200与后穿孔201,前穿槽200二侧设有一对定位片202,且顶面20二侧另各设置有一对枢耳203。拉片3通过一端的转杆30穿套放置于前述枢耳203内,并将枢耳203予以冲压缩合,而使拉片3能相对头座2转动。该转杆30的前侧成型为平板部300,后侧则凸高形成朝内侧凸高的曲凸部301(如图3-A所示),并且后侧凸高的曲凸部顺势向内侧形成一卡凸部302。弹片4前端41插入头座2前端所预设的前穿槽200中,将二定位片202予以冲压缩合,使弹片4压制定位。弹片4的后端42伸入头座2后端的接穿孔201中,使弹片4凸高的压制段43与转杆30相垂直地横跨并压制转杆3。弹片4与转杆30转动接触处凹设一定位槽40。图4为上述结构的拉链头组合后的整体结构图。当使用者捏取拉片3向前拉动该拉链头时,如图5所示,其转杆30的曲凸部301将顶推弹片4,同时,转杆30由于持续承受弹片4的弹力压迫而保持定位,使用者便利施力。当拉片3向后翻转推回时,如图6所示,转杆30将由曲凸部301转而变成以平板部300与弹片4相对,弹片4将迅速下弹而将转杆30压迫成朝后平伸状而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当拉片3旋转至与头座2呈垂直竖立状态时,如图7所示,其转杆30的卡凸部302将顺势卡入弹片4的定位槽40内,使拉片3与头座2间能暂时保持稳定的垂直状态。如此在生产线上,当该拉链头欲与链带穿设结合时,即可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一方面以夹具捏持住竖直的拉片3,另一方面由于此时头座2可保持稳定的水平状态而不任意摆动,故能令链带快速、准确、顺利地穿设放置在Y形槽23中,从而使拉链头与链带间能以更高的工作效率与较低的生产成本完成组合,大幅提高拉链产品的优点品质、产量以及市场应变能力,而具有更高的生产经济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头座,该头座具有上下相对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连接成型位于头座前端中央的间隔体;所述顶面与底面间形成有Y形槽;所述顶面上设置有成对枢耳;一拉片,该拉片由一转杆穿枢于所述头座顶面枢耳中;所述拉片可相对所述头座转动;所述转杆内侧朝拉片延伸方向成型有一卡凸部;一弹片,该弹片与所述转杆相垂直地横跨转杆而定位在所述头座顶面上;所述弹片与转杆作转动接触处设有一定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的转杆前侧面为一平板部,后侧为一曲凸部并沿其曲线向转杆内侧延伸形成卡凸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座顶面的前端与后端各设有一穿槽与一穿孔,且前穿槽二侧有相对的定位片,所述弹片前端插入前穿槽后受该二定位片压制定位,所述弹片后端伸入后穿孔中。专利摘要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由头座、拉片及弹片组成,其头座具有供链带穿设的Y形槽,拉片以转杆枢设在头座上且受弹片前接横跨压制,转杆前侧为平板部,后侧为曲凸部并向内侧顺势成型为卡凸部,弹片与转杆转动接触处设有可供卡凸部卡合的定位槽,当拉片转动至与头座呈垂直状态时,可获得暂时稳固定位而使头座不致任意晃摆。故在拉链头与链带组装时,可自传统耗时费工的手工作业转而提升至采用机械自动化作业。文档编号A44B19/26GK2403266SQ00200560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林於宝 申请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头座,该头座具有上下相对的顶面与底面以及连接成型位于头座前端中央的间隔体;所述顶面与底面间形成有Y形槽;所述顶面上设置有成对枢耳; 一拉片,该拉片由一转杆穿枢于所述头座顶面枢耳中;所述拉片可相对所述头座转动;所述转杆内侧朝拉片延伸方向成型有一卡凸部; 一弹片,该弹片与所述转杆相垂直地横跨转杆而定位在所述头座顶面上;所述弹片与转杆作转动接触处设有一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於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