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3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一第一环部、一第二环部、一勾部及一弹片部,该勾部及弹片部分别连接于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的一端,使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叠合在一起,该勾部弯折呈勾状,该勾部具有开口,该弹片部位于勾部的开口处,该弹片部一端形成自由端,通过该弹片部弹性封闭开口。(*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特别是一种可用来连接拉片及拉链头本体,使拉片可弹性更换的拉链拉勾。该拉勾12具有一环部13及一勾部14,该环部13连接于拉链头本体10顶部的枢接座15,该勾部14则勾持于拉片11的连接环16,使该拉勾12得以连接于拉链头本体10与拉片11之间。但是上述公知的拉勾12,是以勾部14勾持于拉片11的连接环16,该勾部14原先呈平板状,欲勾持于拉片11的连接环16时,则需将该呈平板状的勾部14穿入拉片11的连接环16中,再予以弯折,使该勾部14形成固定的圈状,以使该呈圈状的勾部14可与拉片11的连接环16连接在一起。由于该勾部14在弯折呈圈状后,即与连接环16呈固定式的连接,而无法予以分离,使得该拉片11无法予以更换。若有拉片11损坏时,则需将整个拉链头换掉,而无法予以单独更换。再者,拉片11无法予以更换,使得使用者必需长时间使用同一拉片11,缺少新鲜感及变化性,在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要求下,此种拉片11设计已不敷所需。所以,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拉链头,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优待加以改善。于是,本技术涉及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所连接的拉片损坏时,可予以单独的更换,不需将整个拉链头换掉,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使拉片可活动更换,使用者不需长时间使用同一拉片,可随时更换不同外型的拉片,具有较佳的新鲜感及变化性,已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包括有一体成型的一第一环部、一第二环部、一勾部及一弹片部;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叠合在一起;该勾部弯折呈勾状并具有开口,可通过该勾部勾持于拉片;该弹片部位在勾部的开口处;该弹片部一端形成自由端,通过该弹片部弹性封闭开口。借此组成一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技术拉链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拉链拉勾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拉链拉勾成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拉链拉勾成型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拉链拉勾成型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拉链拉勾与拉片及拉链头本体结合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拉链拉勾更换拉片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是公知技术部分10拉链头本体11拉片12拉勾 13环部14勾部 15枢接座16连接环本技术部分20拉勾21第一环部 22第二环部23勾部 24弹片部25穿孔 26穿孔27连接部28弧形部份29开口30拉链头本体31枢接座40拉片 41连接环请参阅图3、图4及图5,该第一环部21及第二环部22之间以一连接部27予以连接,该第一环部21及第二环部22可由连接部27予以对折,使该第一环部21及第二环部22叠合在一起,且可将该勾部23冲制弯折呈“U”字型的勾状。该勾部23具有一开口29,另将该弹片部24弯折呈倾斜状,并位于勾部23的开口29处,该弹片部24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可抵触于该勾部23的一端。通过该弹片部24弹性封闭开口29,该弹片部24上也可弯折形成一弧形部分28,用以增加弹片部24的弹性,且该勾部23断面也可冲制形成圆弧状,以具有补强的作用。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请参阅图6,本技术的拉勾20可利用该二环部21及22连接于拉链头本体30顶部的枢接座21,该勾部23则勾持于拉片40的连接环41,且该连接环41可通过弹片部24提供挡止的作用,防止该连接环41由开口29脱出勾部23,使该拉勾20得以连接于拉链头本体30与拉片40之间。以便利用该拉片40拉动拉链头用以控制拉链的闭合或分开。请参阅图7,由于本技术拉勾20的勾部23具有一开口29,且该开口29由弹片部24提供弹性封闭的作用。只要由外部推动弹片部24的自由端使其向内摆动,即可使该开口29开放,以便该拉片40的连接环41可脱离拉勾20的勾部23。借此,由于该勾部23在弯折后与连接环41呈活动式的连接,可予以分离,使得该拉片40可以更换。若有拉片40损坏时,可予以单独的更换,不需将整个拉链头换掉,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者,本技术使拉片40可活动更换,使用者不需长时间使用同一拉片40,可随时更换不同外型的拉片40,具有较佳的新鲜感及变化性,已符合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改善了公知的拉链拉勾所连接的拉片无法予以更换,缺少新鲜感及变化性等问题。是一不可多得的技术产品,极具产业上实用性、新颖性及创造性,完全符合技术专利的申请要件,遂依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批准授予本案专利权,以保障技术涉及者的权益。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一第一环部、一第二环部、一勾部及一弹片部,该勾部及弹片部分别连接于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的一端,使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叠合在一起,该勾部弯折呈勾状,该勾部具有开口,该弹片部位于勾部的开口处,该弹片部一端形成自由端,通过该弹片部弹性封闭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之间以一连接部连接,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由连接部予以对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呈相对应的形状,其内部各具有一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弹片部上可弯折形成一弧形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弹片部的一端抵触于勾部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勾部断面形成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其特征在于该勾部可勾持于一拉片的连接环。专利摘要一种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拉勾,包括一第一环部、一第二环部、一勾部及一弹片部。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予以对折,使该第一环部及第二环部叠合在一起。该勾部弯折呈勾状,该勾部具有开口。该弹片部位于勾部的开口处,该弹片部的一端形成自由端,通过该弹片部弹性封闭开口。该勾部可用以勾持于拉片的连接环,借此组成一拉片可予以弹性更换的拉链拉勾。文档编号A44B19/24GK2540811SQ012759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唐阁谦 申请人:龙洲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阁谦
申请(专利权)人:龙洲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