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三维编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578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包括锭子、驱动装置、机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固定在机架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和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中的矩形定位块,这种设计降低了对编织导轨加工精度和锭子移动后定位精度的要求,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锭子在运动中的“卡死”现象,也降低了制造和维护费用,同时又克服了移动式编织导轨轴向纱难以引入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属于三维编织预型件的加工设备。先进复合材料增强结构的重要形式是三维编织预型件。传统复合材料采用层板结构的形式,较弱的层间性能是复合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三维编织预型件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在提高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损伤容限。并且,三维编织具有加工异型截面预型件的能力,可满足复合材料构件净型加工的要求。因此,三维编织预型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和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而三维编织技术是航天、航空、军工及其它特殊领域用复合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三维编织机是三维编织预型件的加工设备。多锭子同步运动是三维编织的特征,编织导轨是保证锭子正确定位和运动的基础。在现有的三维编织机上,以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171462A所公布的专利为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编织导轨由多条载纱排10上的T形槽组成。通过滑轨11,载纱排10在固定于机架9上的载纱排支撑12内运动。在每载纱排10上等距开有T形槽,每个槽内置一锭子7,多条载纱排10平行排列组成编织平台,使T形槽列向对齐,以形成锭子7的运动导轨。在驱动装置8、8’的作用下,锭子7在一个方向(横向)上随载纱排10移动,移动距离应为T形槽节距的整数倍,使T形槽始终保持列向对齐;锭子7在与之垂直方向(纵向)上沿对齐了的T形槽移动,锭子7每次移动的距离应为载纱排10宽度的整数倍,保证了载纱排10在横向的自由移动。这样,纵横交替驱动锭子7和载纱排10,可实现锭子7在编织平台上的移动,使锭子7所引出的编织纱3在垂直于编织平台上方的成型装置2处交织,获得三维编织预型件1。从上述的编织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现有的三维编织机上的编织导轨为移动式,移动式编织导轨的形状与位置不仅与T形槽的加工精度有关,而且与载纱排10在移动后的定位有关。因此,为了使移动式编织导轨列向对齐,对T形槽的形位公差和载纱排10的移动定位要求高。同时,为了使载纱排10能自由移动,对于锭子7在T形槽内的尺寸精度及其移动定位也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将造成所谓的“卡死”现象。另外,移动式编织导轨的结构使平行于三维编织预型件1轴向纱的引出难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三维编织机,以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包括锭子7、驱动装置8、8’、机架9、成型装置2,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固定在机架9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4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和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4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4中的矩形定位块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4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降低了对导轨加工精度和对锭子7移动后定位精度的要求。这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锭子7在运动中的“卡死”现象,也降低了制造和维护的费用。同时由于应用了固定式编织导轨结构,也解决了现有移动式编织导轨的结构使轴向纱5的引入难以实现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如下图1为现有三维编织机结构示意1中,1-三维编织预型件,2-成型装置,3-编织纱,7-锭子,8、8’-驱动装置,9-机架,10-载纱排,11-滑轨,12-载纱排支撑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三维编织机结构示意2中,1-三维编织预型件,2-成型装置,3-编织纱,4-伞形块,5-轴向纱,6-矩形定位块,7-锭子,8,8′-驱动装置,9-机架图3为排列成一行的相邻两只锭子、伞形块、矩形定位块之间配合关系示意3中,4-伞形块,6-矩形定位块,7-锭子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固定式编织导轨。固定式编织导轨由固定在机架9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4组成,伞形块4由上下两矩形块组成,两矩形块可为整体式或组装式,伞形块4纵截面呈T字形,伞形块4采用金属材料,中央开有圆孔,作为轴向纱5的通道,相邻伞形块4之间保持相等的间距,以形成纵横固定式编织导轨。锭子7底座嵌入由伞形块4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中,相邻锭子7间的距离由锭子7间的矩形定位块6确定。矩形定位块6由上下两矩形块组成,两矩形块可为整体式或组装式,采用非金属材料,以改善摩擦条件。矩形定位块6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4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4中,可沿纵向或横向与锭子7共同移动。这样,锭子7相对与固定式编织导轨的定位精度是由形状简单的矩形定位块6保证,从而降低了加工和维修成本。每列(或行)锭子7通过气压式或液压式驱动装置8、8’,可沿固定式编织导轨纵向(或横向)往复移动,其移动的距离应等于固定式编织导轨间距的整数倍,以保证锭子7的轴心始终位于纵横向固定式编织导轨的交错点上。交替驱动锭子7沿纵向或横向移动,使锭子7上的编织纱3和通过伞形块4中央圆孔引出的轴向纱5一起在空间交织,在成型装置2上编织出具有矩形或矩形组合形状(如工字形等)的异型截面编织物,称之为三维编织预型件1。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包括锭子、驱动装置、机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固定在机架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和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中的矩形定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维编织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伞形块由上下两矩形块组成,两矩形块可为整体式或组装式,伞形块的纵截面呈T字形,中央开有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三维编织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矩形定位块由上下两矩形块组成,两矩形块可为整体式或组装式。全文摘要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包括锭子、驱动装置、机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固定在机架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和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中的矩形定位块,这种设计降低了对编织导轨加工精度和锭子移动后定位精度的要求,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锭子在运动中的“卡死”现象,也降低了制造和维护费用,同时又克服了移动式编织导轨轴向纱难以引入的问题。文档编号D04C3/00GK1312408SQ01105999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丁辛, 李毓陵 申请人: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维编织机,它包括锭子、驱动装置、机架、成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由固定在机架上纵横等间距呈网状排列的伞形块组成的固定式编织导轨和上部靠两只相邻伞形块支撑、下部嵌入两只相邻伞形块中的矩形定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辛李毓陵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