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408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风管,其所述透风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开设有开口,在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透风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风管,通过将其设置为独立的结构,当需要清洗和维护时,直接将所述透风管拆除,并进行清洗即可,方便了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维护。

Ventilat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ntilating tube. One end of the ventilat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net. The center of the filter is open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connect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filter net. Th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nt pipe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ventilating tub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as an independent structure. When it is needed to be cleaned and maintained, the ventilating pipe is dismantled directly and cleaned,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 sensor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风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透风管。
技术介绍
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是通过激光照射流经空气流通路径的空气中的颗粒物,使得激光发生发射,并通过感光元件接收经过发射的激光,由此得到空气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传感器。作为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流通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精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流通路径一般均是通过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中的壳体和电路板等部件围合而成,其内壁容易沉积灰尘,不方便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风管,其为独立的构件,方便清洗和维护。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风管,其所述透风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开设有开口,在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透风管连通。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所述透风管的轴线重合。可选的,所述透风管的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管的截面为圆形。可选的,所述透风管内涂覆纳米涂层。可选的,在所述透风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透风管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第二通孔的轴线和第三通孔的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透风管轴线的平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轴线相同。可选的,所述透风管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并使得所述第四通孔的轴线、第五通孔的轴线和第六通孔的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透风管轴线的平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六通孔上均设置有透明盖板。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上均设置有透明盖板。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透风管,通过将其设置为独立的结构,当需要清洗和维护时,直接将所述透风管拆除,并进行清洗即可,方便了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透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透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透风管;2-滤网;3-连接管;4-第一通孔;5-第四通孔;6-第三通孔;7-第六通孔;8-第二通孔;9-第五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风管,所述透风管的截面为矩形,以方便将所述透风管安装于所述激光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而且,在所述透风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例如,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轴线相同,以使得激光器所发生的激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透风管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第二通孔的轴线和第三通孔的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透风管轴线的平面上,以使得被颗粒物发射的激光穿过所述第三通孔,照射到位于所述透风管外部的感光元件上。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透风管使用于双激光器颗粒物质量传感器,所述透风管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例如1-3cm,同时,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同一个侧壁上,且相隔预定距离,从而使得所述第四通孔的轴线、第五通孔的轴线和第六通孔的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透风管轴线的平面上。所述透风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开设有开口,在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连接管,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透风管连通,并且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所述透风管的轴线重合,更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截面为圆形,从而当含有颗粒物的空气从连接管进入所述透风管时,通过从滤网进入的洁净空气,将所述含有颗粒物的空气包裹在其中,由此使得激光颗粒物浓度传感器所检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更精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六通孔上均设置有透明盖板,以防止颗粒物沉积在感光元件上,提高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上均设置有透明盖板,例如透明玻璃板,以使得所述透风管自身的侧壁为封闭状态,从而使得空气流通路径与光路分开。本实施例的透风管,通过将其设置为独立的结构,当需要清洗和维护时,直接将所述透风管拆除,并进行清洗即可,方便了颗粒物质量浓度传感器的维护,而且,所述透风管内可以涂覆纳米涂层,所述纳米涂层可以为北京耐高温涂料有限公司的ZS-511型涂料,通过该涂料,可以达到单个灰尘颗粒与涂层表面接触面积减小90%,使得所述透风管的内部非常光滑,灰尘极难附着。这样就令颗粒物可以充分随气流流走,不在感光区沉积,并且很少需要人工维护。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风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开设有开口,在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透风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管的一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中心开设有开口,在所述滤网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透风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轴线与所述透风管的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管的截面为矩形,所述连接管的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管内涂覆纳米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风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风管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透风管的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第二通孔的轴线和第三通孔的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透风管轴线的平面上。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攀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