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世贤专利>正文

改进的针织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36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针织横编织机的改进的针床与针脚结构,包括针床和针脚,所述针床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所述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和上停针定位孔;所述针床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下侧设置有横向导槽,在所述针床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所述卡位横挡座突出针床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其中所述挡针槽的上止点高于下止点,所述两个挡针槽之间插置有杆形卡位横挡。通过改进的针床与针脚的配合,使手动编织时更加方便的进行加针和停针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织针撞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针织横编织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针织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加针与减针,同时又能防止织针撞废的改进的针织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针织横编织机,尤其是手动式横编织机,其加针和减针过程是由针床的下侧面推动针脚,从而使织针处于编织位置或停针位置,使用这种装置,操作速度慢,且操作也不方便,织针定位也不准确,同时,当织针处于长期编织时,多会因织针与针脚慢慢滑落而导致撞废织针,损坏针床,从而降低编织机的使用寿命,这些缺点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针织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在针床上设置有卡位横挡座和卡位横挡,与改进的针脚配合,使手动编织时更加方便的进行加针和停针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织针撞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针织横编织机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针床和针脚,所述针床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其中所述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和上停针定位孔;所述针床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下侧设置有用于所述针脚出针定位和停针定位的横向导槽,在所述针床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所述卡位横挡座突出针床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其中所述挡针槽的上止点高于下止点,所述两个挡针槽之间插置有杆形卡位横挡;所述针脚的中部设置有突出于针床平面的踵。所述针脚的踵和下凸梢点之间设置有侧弯弹性槽。本技术的上述和另外的特征、优点可以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得到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脚示意图;图2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床横截面视图;图3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床与针脚结构示意图;图4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床与针脚结构横截面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脚;11下凸梢点;12中出针定位孔;13上停针定位孔;14踵;15侧弯弹性槽;2针床;21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2横向导槽;23卡位横挡座;24挡针槽;241上止点;242下止点;25卡位横挡;3织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脚1示意图,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11,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12和上停针定位孔13;在针脚1中部设置有突出于针床平面的踵14,利用踵14可以方便的推动针脚1,进行加针和减针工序。如图2所示,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床2横截面视图,针床2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针床2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下侧设置有用于针脚1出针定位和停针定位的横向导槽22,如图2和图3所示,在针床2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23,卡位横挡座23突出针床2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24,其中挡针槽24的上止点241高于下止点242,两个挡针槽24之间插置有卡位横挡25。如图4所示,为针织横编织机的针床与针脚结构横截面视图,其中左半部分视图表示的是织针3被顶到出针位置时的状态,也就是完成加针工序后的状态,此时卡位横挡25位于挡针槽24的下止点242,针脚1的下凸梢点11顶靠于卡位横挡25,使得针脚1的前端将织针3向上顶到出针位置,进行编织工作,同时可以防止织针3在编织时下滑而导致织针3撞废。此时,针脚1的踵14上推至横向导槽22的上端,针脚1的中出针定位孔12与针床2的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对齐相通。如果要进行减针工序,也就是将织针3退回到停针位置,如图4有半部分所示,只需将卡位横挡25上推至挡针槽24的上止点241,因为上止点241高于下止点242,所以此时卡位横挡25不会顶靠针脚1的下凸梢点11;将针脚1的踵14下推至横向导槽22的下端,即将针脚1向针床2下侧推动,织针3将会随着针脚1下滑至停针位置,完成减针工序;此时,针脚1的上停针定位孔13与针床2的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对齐相通。如果要进行加针工序,只需将针脚1的踵14上推至横向导槽22的上端,然后将卡位横挡25下推至挡针槽24的下止点241,即可完成加针工序,回到如图4左半部分的状态。由此,通过针床2与针脚1的配合,可以方便的进行加针与减针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防止织针3撞废,提高了针织横编织机使用寿命。由上述可知,当织针3处于出针位置的时候,针脚1的中出针定位孔12与针床2的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对齐相通,而当织针3处于停针位置的时候,针脚1的上停针定位孔13与针床2的固定针脚位置槽孔21对齐相通,因此,当编织机处于长期固定工作的时候,也就是织针3长期处于固定的出针位置或停针位置而不变动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个长杆(图中未示)将上述对齐相通的孔串接起来,从而固定织针3的位置,节省劳动力,也防止处于出针位置的织针3下滑而导致撞废。而当需要经常变换织针3的位置的时候,即可以抽出所述长杆,而采用卡位横挡25配合针脚1来进行加针和减针工序。此外,在针脚1的踵14和下凸梢点11之间还设置有侧弯弹性槽15,可以使针脚1在针床2上移动时具有一定的侧弯弹性,防止因操作用力过猛而导致针脚1折断。应当理解,以上结合实施例的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技术做出许多变更和修改,其都将落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织针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包括针床和针脚,所述针床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和上停针定位孔;所述针床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下侧设置有用于所述针脚出针定位和停针定位的横向导槽,在所述针床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所述卡位横挡座突出针床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其中所述挡针槽的上止点高于下止点,所述两个挡针槽之间插置有杆形卡位横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织针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的中部设置有突出于针床平面的踵。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改进的织针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的踵和下凸梢点之间设置有侧弯弹性槽。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针织横编织机的改进的针床与针脚结构,包括针床和针脚,所述针床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所述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和上停针定位孔;所述针床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下侧设置有横向导槽,在所述针床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所述卡位横挡座突出针床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其中所述挡针槽的上止点高于下止点,所述两个挡针槽之间插置有杆形卡位横挡。通过改进的针床与针脚的配合,使手动编织时更加方便的进行加针和停针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织针撞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针织横编织机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D04B15/06GK2835285SQ20052011877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萧世贤 申请人:萧世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织针横编织机针床与针脚结构,包括针床和针脚,所述针床上设置有固定针脚位置槽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尾端设置有突出的下凸梢点,中部向前端方向依次设置有中出针定位孔和上停针定位孔;所述针床平面上固定针脚位置槽孔下侧设置 有用于所述针脚出针定位和停针定位的横向导槽,在所述针床的下侧面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卡位横挡座,所述卡位横挡座突出针床平面的部分设置有挡针槽,其中所述挡针槽的上止点高于下止点,所述两个挡针槽之间插置有杆形卡位横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萧世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