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点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56150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芯点焊系统,包括流水线体、上料机构、二对盖机构、二夹持转移机构及点焊机构,所述流水线体用于运送电芯,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流水线体转移至二所述对盖机构,二所述对盖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体的一侧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与壳体对准,二所述夹持转移机构与二所述对盖机构相对而设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移向所述点焊机构,以便所述点焊机构对所述电芯的盖板和壳体进行点焊。上述电芯点焊系统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点焊系统
本技术涉及焊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点焊系统。
技术介绍
电芯进行封口焊前通常需要完成电芯的盖板与壳体的对准、预点焊及短路测试的工艺流程,现有焊接设备上无法自动化完成上述工艺流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且设备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电芯点焊系统,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占地面积。一种电芯点焊系统,包括流水线体、上料机构、二对盖机构、二夹持转移机构及点焊机构,所述流水线体用于运送电芯,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流水线体转移至二所述对盖机构,二所述对盖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体的一侧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与壳体对准,二所述夹持转移机构与二所述对盖机构相对而设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移向所述点焊机构,以便所述点焊机构对所述电芯的盖板和壳体进行点焊。上述电芯点焊系统,上料机构由流水线体拾取电芯并移动至二对盖机构,每一对盖机构分别对电芯的壳体和盖板对准,而后每一夹持转移机构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并将完成对盖的电芯转移至点焊机构,点焊机构的焊接头依次对不同位置的电芯进行点焊,该电芯点焊系统能够实现两个电芯的同步上料以及对盖操作,点焊头依次对完成对盖且到达其中一电芯进行点焊,实现了不同工序的紧密衔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座、二移动组件及二取料组件,二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座两侧,每一所述取料组件连接于其中一移动组件,每一所述取料组件由所述流水线体拾取电芯,对应的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至所述对盖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准检测机构,所述对准检测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四CCD检测组件,四所述CCD检测组件呈对角设于所述安装板,每一CCD检测组件分别摄取所述电芯的一顶角的图像,以检测所述电芯的盖板与壳体是否对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准检测机构还包括滑座和电机,所述安装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座,所述电机带动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四所述CCD检测组件沿所述滑座移动以对不同电芯进行对准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对盖机构包括容纳部、若干定位组件、第一吸附组件及第二吸附组件,所述容纳部用于盛装电芯,若干所述定位组件围设于所述容纳部四周以对电芯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纳部的相对两侧,以吸附所述电芯的相对两侧面而使所述电芯的壳体张开,以便所述夹持转移机构将电芯的盖板压入电芯的壳体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转移机构包括转移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爪和基准板,所述基准板位于所述夹爪之间且所述夹爪伸出于所述基准板下方,以在所述夹爪夹持所述电芯时,所述基准板将所述盖板压合于所述电芯的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运料机构,所述运料机构设于所述点焊机构和所述夹持转移机构之间,所述运料机构包括滑台和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滑动设于所述滑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料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台和所述第一夹具的回转气缸,所述电芯点焊系统还包括推料组件和下料线体,所述推料组件设于所述滑台的一侧,所述下料线体设于所述滑台和所述流水线体之间,所述下料线体和所述滑台连接处形成下料位,当所述第一夹具夹持所述电芯运动至所述下料位时,所述回转气缸带动所述第一夹具转动90°,以使所述电芯朝向所述下料线体并在所述推料组件的推动下转移至所述下料线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朝向所述下料线体设置,包括推动组件及连接于所述推动组件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夹持位于所述下料线体的电芯,所述推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夹具转移至所述流水线体以释放所述电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短路检测探针,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夹持部、夹料气缸及下压气缸,所述夹料气缸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电芯,所述短路检测探针设于所述夹持部的底壁,所述下压气缸带动所述夹持部下压以使所述短路检测探针与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和盖板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芯点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去除一夹持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对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夹持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点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对准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运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图11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推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所示电芯点焊系统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C处的放大图;图14为一实施例中带外罩的电芯点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电芯点焊系统100,包括流水线体10、上料机构20、二对盖机构30、二夹持转移机构40和点焊机构50。其中,流水线体10,用于运送电芯;上料机构20,由流水线体10拾取电芯并转移至对盖机构30;对盖机构30将电芯的盖板与壳体对准后,夹持转移机构40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并夹持电芯由其中一对盖机构30转移至点焊机构50;点焊机构50,用于对电芯的盖板和壳体进行点焊。上述电芯点焊系统100,上料机构20由流水线体10拾取电芯并移动至二对盖机构30,每一对盖机构30分别对电芯的壳体和盖板对准,而后每一夹持转移机构40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并将完成对盖的电芯转移至点焊机构50,点焊机构50的焊接头52依次对位于不同位置的电芯进行点焊,该电芯点焊系统100能够实现两个电芯的同步上料以及对盖操作,点焊头52依次对完成对盖的二电芯进行点焊,实现了不同工序的紧密衔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料机构20包括支撑座21、二移动组件22及二取料组件23,二移动组件22分别设于支撑座21两侧,每一取料组件23连接于其中一移动组件22,每一取料组件23由流水线体10拾取电芯,对应的移动组件22带动取料组件23移动至对盖机构30。二移动组件22设于支撑座21的两侧,每一移动组件22与一对盖机构30及一夹持转移机构40依次设置,以实现不同工序的紧密衔接,且有效减小设备体积;二取料组件23分别由流水线体10不同料道拾取电芯,二移动组件22分别将相应取料组件23转移至相应对盖机构30进行对盖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请参阅图3,上料机构20的每一移动组件22均包括Y轴平台221和Z轴平台222,其中,Z轴平台222滑动连接于Y轴平台221,取料组件23滑动连接于Z轴平台222,Y轴平台221带动取料组件23至流水线体10上方,Z轴平台222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芯点焊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线体、上料机构、二对盖机构、二夹持转移机构及点焊机构,所述流水线体用于运送电芯,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流水线体转移至二所述对盖机构,二所述对盖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体的一侧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与壳体对准,二所述夹持转移机构与二所述对盖机构相对而设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移向所述点焊机构,以便所述点焊机构对所述电芯的盖板和壳体进行点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线体、上料机构、二对盖机构、二夹持转移机构及点焊机构,所述流水线体用于运送电芯,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电芯从所述流水线体转移至二所述对盖机构,二所述对盖机构设于所述流水线体的一侧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与壳体对准,二所述夹持转移机构与二所述对盖机构相对而设并用于将电芯的盖板压入壳体后移向所述点焊机构,以便所述点焊机构对所述电芯的盖板和壳体进行点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座、二移动组件及二取料组件,二所述移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座两侧,每一所述取料组件连接于其中一移动组件,每一所述取料组件由所述流水线体拾取电芯,对应的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取料组件移动至所述对盖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准检测机构,所述对准检测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四CCD检测组件,四所述CCD检测组件呈对角设于所述安装板,每一CCD检测组件分别摄取所述电芯的一顶角的图像,以检测所述电芯的盖板与壳体是否对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检测机构还包括滑座和电机,所述安装板滑动设于所述滑座,所述电机带动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四所述CCD检测组件沿所述滑座移动以对不同电芯进行对准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点焊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对盖机构包括容纳部、若干定位组件、第一吸附组件及第二吸附组件,所述容纳部用于盛装电芯,若干所述定位组件围设于所述容纳部四周以对电芯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纳部的相对两侧,以吸附所述电芯的相对两侧面而使所述电芯的壳体张开,以便所述夹持转移机构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峰黄超施宣权杨迅徐作斌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