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940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若干球阀、若干电磁阀及单向阀等,进气管通过充气电磁阀与压缩机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压缩机的第二管接口通过排气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与集气管的一端连接,集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连接,第三球阀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空气过滤杯连接,第一空气过滤杯通过第一球阀与缓冲罐连接,缓冲罐通过第二球阀与低压管网连接,第四球阀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五球阀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七球阀连接,第一电磁阀及第七球阀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单向阀通过第八球阀与第二空气过滤杯连接,第二空气过滤杯与切削液供氧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环境噪音问题,降低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特别是一种对压缩机气密性检测的中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属于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压缩机的气密性检测是所有压缩机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对于压缩机检测完毕排出的中压气体,现有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直排的方式,这样不仅会产生过高的环境噪音,且浪费排出的中压气体,以致能源不能有效利用,过高的环境噪音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排出的中压气体白白浪费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本技术不仅解决了环境噪音问题,消除了员工健康隐患,而且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有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第七球阀、第八球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空气过滤杯、第二空气过滤杯、缓冲灌、低压管网、进气管、集气管、切削液供氧系统端口、充气电磁阀、压缩机、排气电磁阀、气密吊箱,其中进气管通过充气电磁阀与压缩机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压缩机的第二管接口通过排气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与集气管的一端连接,集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连接,第三球阀再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一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一球阀与缓冲罐的空气入口连接,缓冲罐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二球阀与低压管网连接,第四球阀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五球阀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七球阀连接,第一电磁阀及第七球阀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单向阀通过第八球阀与第二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二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出口与切削液供氧系统连接。本技术不仅解决了环境噪音问题,改善前环境噪音92.5分贝,改善后83.3分贝,消除了员工健康隐患,而且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大于10万/年)。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的运转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体回收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有第一球阀1、第二球阀2、第三球阀3、第四球阀4、第五球阀5、第六球阀6、第七球阀8、第八球阀9、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21、第一单向阀12、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24,第一空气过滤杯14、第二空气过滤杯15、缓冲灌16、低压管网17、进气管18、集气管19、切削液供氧系统端口20、充气电磁阀21、压缩机22、排气电磁阀23、气密吊箱25,其中进气管18通过充气电磁阀21与压缩机22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压缩机22的第二管接口通过排气电磁阀23及第三单向阀24与集气管19的一端连接,集气管1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球阀3、第四球阀4、第五球阀5、第六球阀6连接,第三球阀3再通过第一单向阀12连与第一空气过滤杯14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一空气过滤杯14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一球阀1与缓冲罐16的空气入口连接,缓冲罐16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二球阀2与低压管网17连接,第四球阀4通过第二电磁阀10与第一电磁阀7连接,第五球阀5通过第三电磁阀11与第七球阀8连接,第一电磁阀7及第七球阀8与第二单向阀13连接,第二单向阀13通过第八球阀9与第二空气过滤杯15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二空气过滤杯15的空气出口与切削液供氧系统20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六球阀6与排空管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第六球阀6及第七球阀8为常闭型球阀,只有在整个系统出现故障(排不了气)时手动打开应急使用,平时是常闭状态。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的运转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槽钢27及第二槽钢28内都嵌有输送链条,其中第一槽钢27内嵌有的输送链条通过挂钩吊住待检压缩机,第二槽钢28内嵌有的输送链条与气密吊箱25中的吊耳固定,第一槽钢27及第二槽钢28内嵌有的输送链条在驱动电机31的作用下同步转动。所有气密吊箱25的进气连接口及集气连接口的接管方式均为并联,充气电磁阀21、排气电磁阀23、第三单向阀24均属于气密吊箱25的内部构件。本实施例中,第二槽钢28的A、B、C位置分别安装了压缩机充气行程开关、压缩机排气行程开关SQ1、气体回收装置电路复位行程开关SQ2。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8及集气管19统一归集于集中套管30内,旋转杆29起到自动调节集中套管30长短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增加的是气体回收装置,气密吊箱25内部控制电路及输送链条的驱动电路均为原设备附带,故不在本实施例中展示。本技术气体回收控制电路图如图3所示,电磁阀YV2对应图1的第一电磁阀7,电磁阀YV1及YV3分别对应图1中的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1)气密吊箱25在输送链条作用下运动到位置A时,触碰到充气行程开关,充气电磁阀21通电打开,进气管18内的中压气体充进压缩机22;2)压缩机22气密性检测完毕后,连接压缩机22的气密吊箱25将触碰到位置B的排气行程开关SQ1,此刻充气电磁21断电关闭,排气电磁阀23通电打开(充气与排气电磁阀电路为互锁结构),气体经过第三单向阀24进入集气管19;3)70%的中压气体经过第一单向阀12流入低压管网17;4)气密吊箱25触碰开关SQ1后,中间继电器KA1自锁,时间继电器KT1计时10秒后常开触头闭合,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通电打开,22.5%的中压气体经过第二单向阀13流入切削液池作为供氧使用;5)时间继电器KT1常开触头闭合时,时间继电器KT2亦开始计时,10秒后KT2常开触头闭合,第一电磁阀7通电打开,剩余7.5%气体排空,8秒后气密吊箱25触碰到开关SQ2,回收气体装置电路断电复位,完成一个周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第七球阀、第八球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空气过滤杯、第二空气过滤杯、缓冲灌、低压管网、进气管、集气管、切削液供氧系统端口、充气电磁阀、压缩机、排气电磁阀、气密吊箱,其中进气管通过充气电磁阀与压缩机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压缩机的第二管接口通过排气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与集气管的一端连接,集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连接,第三球阀再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一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一球阀与缓冲罐的空气入口连接,缓冲罐的空气出口通过第二球阀与低压管网连接,第四球阀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五球阀通过第三电磁阀与第七球阀连接,第一电磁阀及第七球阀与第二单向阀连接,第二单向阀通过第八球阀与第二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二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出口与切削液供氧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气体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第七球阀、第八球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一空气过滤杯、第二空气过滤杯、缓冲灌、低压管网、进气管、集气管、切削液供氧系统端口、充气电磁阀、压缩机、排气电磁阀、气密吊箱,其中进气管通过充气电磁阀与压缩机的第一管接口连接,压缩机的第二管接口通过排气电磁阀及第三单向阀与集气管的一端连接,集气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五球阀、第六球阀连接,第三球阀再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空气过滤杯的空气入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佳杨礼锋张财志韦荣宪李汉波蒋建国黎宽余颜仁军王刚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大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