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66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及汽车,该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接组成的中空管体,且所述进气管本体的进气端为喇叭状入口,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上壳体,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上吸音件的上固定机构,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下壳体,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下吸音件的下固定机构,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通;在上述结构的相互协同作用下,不仅提高了进气管本体的结构强度,降低进气管的辐射噪声,同时为吸音件提供完美的支撑,进一步的降低了进气的高频噪声,增加了驾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健康、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各种车辆产品对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要求也相应地越来越高;而进气口的噪声是汽车运行时的主要声源,也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受限于机舱内的布置空间,传统的降噪结构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且新增的降噪空间往往因为占据内部空间而使得进气阻力增加;或者由于设置了降噪结构,但是由于结构问题,使得在加装降噪机构后,导致进气管结构强度下降,使得结构稳定性下降,增加了自身的振动,因此需要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结构强度,减少振动,而且能够在其中设置降噪结构来降低造成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降噪结构来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确保结构的强度,减少振动噪声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接组成的中空管体,且所述进气管本体的进气端为喇叭状入口,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上壳体,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上吸音件的上固定机构,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下壳体,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下吸音件的下固定机构,出气端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通;所述上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二级阶梯槽,所述二级阶梯槽的第一级阶梯槽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和对上吸音件周侧进行支撑限位的多个矩形加强筋,所述第一级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用于对所述上吸音件中部进行固定限位的多个柱状加强筋。所述下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两级阶梯槽,所述两级阶梯槽中的下阶梯槽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和对下吸音件周侧进行支撑限位的多个矩形加强筋,所述下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对所述下吸音件中部进行固定限位的多排柱状加强模块。靠近所述下壳体的半喇叭状入口的外壁上设置用于固定限位的第一固定支架,靠近所述下壳体的出气端的外壁上设置用于固定限位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二级阶梯槽中的第一级阶梯槽的径向面积小于第二级阶梯槽的径向面积。所述下阶梯槽的横切面呈鲨鱼鳍型。所述紧固件由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卡扣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卡座组成。所述下壳体中的下阶梯槽上设置多个用于与车体进行固定的通孔。所述上吸音件和下吸音件均为吸音棉制件。所述第一级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柱状加强筋的数量为七个,并呈一排设置,且中间的柱状加强筋为四棱柱状加强筋,其余为圆柱型加强筋。所述下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两排柱状加强模块,且所述柱状加强模块由多根圆柱型加强筋组成。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进气管由于空间限制的缘故,使得不能确保既设置良好的吸音件,又能够确保结构稳定性的现象;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中部的外壁上均设置向外鼓起的阶梯槽,并在最外侧的一级阶梯槽内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与对吸音件进行焊接支撑的加强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确保结构强度,且不会大幅度的增加结构的重量,在靠近进气管内壁的一级阶梯槽内设置吸音件能够保证吸音的效果,进而极大的降低了汽车运行的噪声,增加了驾乘的舒适性。另外,采用的进气管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组成的中空管体,使得气流能够在内腔内流通,而为了确保密封性,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端面处设置密封带或者密封条;且进气管本体呈L型,利于将其放置在车体的腔室内,而采用的上壳体,在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使得与下壳体的半喇叭状入口组成喇叭状入口,进而利于气流的进入,而在上壳体中部的气流稳定区域内设置用于固定上吸音件的上固定机构,确保对吸音件工作的稳定性与结构强度,而采用的下壳体与上壳体结构整体对称,确保通过其中的气流不会因为上壳体和下壳体吸音棉设置的不同,而产生湍流造成噪声的现象发生。另外,采用的上固定机构包括在上壳体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二级阶梯槽,而在其第一级阶梯槽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对上吸音件进行固定支承且加强结构强度的多个矩形加强筋,而为了确保第一级阶梯槽中部对吸音件的焊接支承,在其中设置多个柱状加强筋,并且第一级阶梯槽中部设置一排柱状加强筋;采用的下固定机构大结构与上固定机构相同,但是为了保证下部吸音件具备较大的吸音面积,在下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多排柱状加强模块,以此来保证结构的强度,并确保吸音件与下壳体连接的牢固性;而采用的半喇叭状入口能够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在一起时,形成喇叭状入口,确保进气的流畅性;同时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能够使得加强筋与吸音件紧密结合,避免由于使用焊接介质使得长期使用后易损坏,而影响长期稳定使用的现象。另外,为了保证本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在车体内,在下壳体靠近下壳体半喇叭状入口的外壁上和靠近出口端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来确保对进气管本体侧面的支撑;另外,为了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产生的噪声,在下壳体中的下阶梯槽上设置多个用于与车体进行固定的通孔,同时将下阶梯槽的横切面设置成鲨鱼鳍型,来更进一步的确保固定的稳定性;同时采用的二级阶梯槽中的第一级阶梯槽的径向面积小于第二阶梯槽的径向面积,确保第二级阶梯槽能够提高结构强度并为吸音棉提供有力的焊接支撑,此处的径向是相对于二级阶梯槽深度的方向作为轴向而言;而第一级阶梯槽不仅能够限定吸音棉的厚度,而且能够对吸音棉的形状进行很好的限位,使之形成无缝契合,减少内壁不平滑造成的风噪现象,而在第一级阶梯槽的内腔中部设置一排柱状加强筋,且均匀分布的七个柱状加强筋,为了避免由于吸音棉中心受到局部气流过大的影响,最中间的柱状加强筋设置在四棱柱加强筋,不仅能够增强结构的强度而且能够增强对吸音棉的固定支承。本技术对进气管本体进行改善,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分别设置结构近似的固定机构,来设置吸音件;同时采用的固定机构均为阶梯槽,进而使得形成的阶梯槽一个能够加强结构强度与对吸音件的固定支撑,另一个阶梯槽的形状能够与吸音件进行完美的契合,确保进气管内壁的流畅性,减少气流阻力;同时在下壳体的侧面和下底面设置用于对进气管本体进行固定的固定支架和通孔,能够减少由于气流和汽车震动所产生的噪声现象,在上述结构的相互协同作用下,不仅提高了进气管本体的结构强度,降低进气管的辐射噪声,同时为吸音件提供完美的支撑,进一步的降低了进气的高频噪声,增加了驾乘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壳体装配吸音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上壳体装配吸音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本体,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3)通过紧固件(1)相连接组成的中空管体,且所述进气管本体的进气端为喇叭状入口(4),出气端(6)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上壳体(2),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4a),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上吸音件(36)的上固定机构,出气端(6a)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下壳体(3),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4b),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下吸音件(25)的下固定机构,出气端(6b)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通;所述上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二级阶梯槽,所述二级阶梯槽中的第一级阶梯槽(23)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和对上吸音件(36)周侧进行支撑限位的多个矩形加强筋(31),所述第一级阶梯槽(23)的内腔中部设置对所述上吸音件(36)中部进行固定限位的多个柱状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本体,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3)通过紧固件(1)相连接组成的中空管体,且所述进气管本体的进气端为喇叭状入口(4),出气端(6)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上壳体(2),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4a),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上吸音件(36)的上固定机构,出气端(6a)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接;下壳体(3),进气端设置半喇叭状入口(4b),中部设置用于固定下吸音件(25)的下固定机构,出气端(6b)与发动机进气端相连通;所述上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二级阶梯槽,所述二级阶梯槽中的第一级阶梯槽(23)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和对上吸音件(36)周侧进行支撑限位的多个矩形加强筋(31),所述第一级阶梯槽(23)的内腔中部设置对所述上吸音件(36)中部进行固定限位的多个柱状加强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3)中部且外壁向外鼓起形成的两级阶梯槽,所述两级阶梯槽中的下阶梯槽(32)的内腔周侧壁设置用于加强结构强度和对下吸音件(25)周侧进行支撑限位的多个矩形加强筋(31a),所述下阶梯槽(32)的内腔中部设置对所述下吸音件(25)中部进行固定限位的多排柱状加强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进气噪声的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启晨王伟高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