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泥墙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4664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泥墙组合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墙面板,所述墙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防滑结构,所述墙面板与防滑结构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墙踵板,所述墙踵板与墙面板垂直布置;所述墙面板朝向边坡的一面上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和墙面板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墙面板、防滑结构、以及墙踵板为一体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滑结构和墙踵板埋设于稳定、均匀的碎石基层内,可以实现抵御上方滚落岩土体的抗冲击能力,有效拦截滚落的岩土体,确保在岩土体荷载的作用下挡泥墙自身的稳定,提高了挡泥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保证了下方构筑物的长期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泥墙组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挡泥墙的
,具体涉及一种挡泥墙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山区铁路、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岩土工程领域的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涵洞、路基等构筑物上部边坡在阳光、雨水等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或在人为乱采乱掘等作用下,导致坡面松散的岩土体滚落、坍滑,淤积、堵塞下方涵洞、路基等构筑物,甚至危及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20147475.9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边坡排水及防护结构,包括在边坡下开挖的横向的截水沟、铺设在截水沟底面的截水沟底板以及设置于截水沟两侧壁的截水沟边墙,在所述截水沟的远离边坡一侧设挡墙,所述挡墙的顶面高于排水沟上边缘面,在所述截水沟与挡墙间留有一定宽度的平面,并在该平面上设硬化层。虽然上述防护结构通过在边坡冲沟沟口处布置截水沟,可以疏散来自冲沟的流水和杂物,然而对挡墙顶部的边坡没有进行防护加固处理,边坡防护的能力不足,无法拦截上方坡面滚落的岩、土体,危及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和安全性高、防护能力强的挡泥墙组合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泥墙组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墙面板,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墙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防滑结构,所述墙面板与防滑结构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墙踵板,所述墙踵板与墙面板垂直布置;所述墙面板朝向边坡的一面上设置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和墙面板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滤层为由干砌片石砌筑而成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体结构,且反滤层的斜面朝向边坡布置。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墙踵板和防滑结构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基层。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墙踵板的底面与碎石基层的顶面之间铺设有找平层。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结构远离边坡的一面铺设有浆砌片石层。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浆砌片石层的顶面铺设有封闭层,所述封闭层的顶面设置有排水坡。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墙面板、防滑结构以及墙踵板为一体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反滤层为由干砌片石砌筑而成的梯形体结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水管成行布置,且相邻两行横向错位排布。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水管的倾斜坡度为2~5%;相邻两根所述泄水管之间的距离为1~2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专利技术的墙面板、防滑结构、以及墙踵板为一体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滑结构和墙踵板埋设于稳定、均匀的碎石基层内,可以实现抵御上方滚落岩土体的抗冲击能力,有效拦截滚落的岩土体,确保在岩土体荷载的作用下挡泥墙自身的稳定,提高了挡泥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保证了下方构筑物的长期安全、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岩土工程领域的边坡支挡防护工程中。其二,本专利技术的墙踵板的顶面与墙面板朝向边坡的一面之间设置有反滤层,反滤层和墙面板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反滤层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且反滤层的斜面朝向边坡布置,反滤层不仅缓解了泥流对挡泥墙的冲击作用,还可以有效起到对泥流的过滤作用,泄水管确保了泥水的顺畅排通。其三,本专利技术的墙踵板和防滑结构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基层,防滑结构远离边坡的一面铺设有浆砌片石层,浆砌片石层的顶面铺设有封闭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墙踵板和防滑结构的稳固作用,封闭层的顶面设置有排水坡,可有效排通墙背泥水,确保其周边排水顺畅,防止降水和地表水浸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挡泥墙组合结构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墙面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面板、2-防滑结构、3-墙踵板、4-反滤层、5-泄水管、6-碎石基层、7-找平层、8-浆砌片石层、9-封闭层、10-排水坡、11-地面线、12-地层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挡泥墙组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墙面板1,墙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防滑结构2,墙面板1与防滑结构2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墙踵板3,墙踵板3与墙面板1垂直布置;墙面板1、防滑结构2、以及墙踵板3为一体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墙面板1的高度、防滑结构2的深度、以及墙踵板3的宽度根据边坡的弃土量、挡泥墙拦截的拦泥量以及边坡滚落岩土体的冲击能等综合考虑,再建立结构受力模型并通过稳定性检算确定。墙面板1的墙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墙身沿纵向方向每隔10~20m结合墙高或地基条件的变化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缝宽0.01~0.02m,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深不小于0.2m。墙踵板3的顶面与墙面板1朝向边坡的一面之间设置有反滤层4,反滤层4和墙面板1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5,泄水管5可以采用PVC管。泄水管5成行布置,且相邻两行横向错位排布。泄水管5的倾斜坡度为2~5%,相邻两根泄水管5之间的距离为1~2m,泄水管5的直径为0.1~0.2m。反滤层4为由干砌片石砌筑而成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体结构,且反滤层4的斜面朝向边坡布置,优选地,反滤层4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状。反滤层4的顶厚0.3~0.5m、坡率为1:0.3。反滤层4不仅缓解了泥流对挡泥墙的冲击作用,还可以有效起到对泥流的过滤作用,泄水管5确保了泥水的顺畅排通。墙踵板3和防滑结构2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基层6,碎石基层6的横截面呈倒梯形状,深度不小于2.0m,倒梯形底宽为防滑结构2外侧加0.2~0.5m,梯形斜边比率为1:1。这样,防滑结构2和墙踵板3埋设于稳定、均匀的碎石基层6上,以抵御上方滚落岩土体的抗冲击能力和在岩土体荷载的作用下确保挡泥墙自身的稳定。墙踵板3的底面与碎石基层6的顶面之间铺设有找平层7,找平层7由C20混凝土浇筑而成。防滑结构2远离边坡的一面铺设有浆砌片石层8,浆砌片石层8采用M10浆砌片石回填形成。浆砌片石层8的顶面铺设有封闭层9,封闭层9的顶面设置有排水坡10。封闭层9的厚度为0.1~0.5m,排水坡10的倾斜坡度为2~5%,施工前完善挡泥墙上部边坡、下部边坡的排水系统,防止降水和地表水浸润,确保其周边排水顺畅。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其余未详细说明的为现有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泥墙组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墙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防滑结构(2),所述墙面板(1)与防滑结构(2)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墙踵板(3),所述墙踵板(3)与墙面板(1)垂直布置;所述墙面板(1)朝向边坡的一面上设置有反滤层(4),所述反滤层(4)和墙面板(1)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泥墙组合结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上的墙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防滑结构(2),所述墙面板(1)与防滑结构(2)的结合部位设置有埋设于地基内的墙踵板(3),所述墙踵板(3)与墙面板(1)垂直布置;所述墙面板(1)朝向边坡的一面上设置有反滤层(4),所述反滤层(4)和墙面板(1)内预埋有若干根斜向贯穿两者的泄水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4)为由干砌片石砌筑而成的上小下大的梯形体结构,且反滤层(4)的斜面朝向边坡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踵板(3)和防滑结构(2)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基层(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泥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踵板(3)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谭远发李小和熊林墩陈华明童无欺赵新益姚成志金海元郭玲玲严栋周宏元顾湘生田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