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456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具有复合针的横机中,改善喂纱条件,分别改进压圈功能和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功能。在前进于齿口部(10)的成圈压片(11)的前端部(12)上,形成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和压圈部分(14)。端部用织纱捕捉部分(13)在上方侧的壁部分(15)以从喂纱口(20)向复合针(23)的针钩(24a)供给的织纱(22)不会发生跨到舌片(25a)上的缠纱问题的方式、将舌片(25a)相对织纱(22)隐藏。由下方侧的推压部分(16)推压织纱(22)。端部线圈用织纱捕捉部分(13)在端部线圈的外部可卷绕和捕捉织纱(22)。压圈部分(14)在编织过程中推压织纱(22)。由壁部分(15)隐藏端部线圈的织针(23)的舌片(25a)的同时,通过使其他成圈压片(11)的压圈部分(14)起作用,能够将织纱(22)可靠地导入针钩(24a)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横机编织过程中推压线圈的成圈压片(ル一ププレツサ)、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横机中,将图15所示的舌针(ベら针)1作为基本的织针使用。舌针1的前端具有钩子1a,针舌1b以铆钉1c为中心摆动变位,进行开合钩子1a的同时形成线圈的编织动作。图15(1)为示出用织纱形成已制成的线圈2A后,使舌针1上升,针舌1b通过线圈2A从钩子1a的内侧打开的状态。图15(2)为示出舌针1上升到最上方的位置、旧的线圈2A移动到针舌1b下方后,向钩子1a供给形成新的线圈2B的织纱的状态。图15(3)为示出舌针1下降、针舌1b通过旧的线圈2B部分之际,通过线圈2B的针舌1b闭合的状态。图15(4)为示出舌针1到达最下方、旧的线圈2B从闭合的针舌1b通过钩子1a的外侧发生脱圈,以形成新的线圈2B的状态。使用舌针1的基本编织过程中,反复地进行(1)~(4)的动作。因此,必须使舌针1只上下移动从(2)所示状态的钩子1a较高的最上方位置与(4)所示的最下方位置间的行程S1。针舌1b的前端由于描绘图15(2)所示的轨迹1d,如向该轨迹1d内供给织纱,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具有前后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中的成圈压片,前后针床以前端侧向上的方式对置成角度地形成齿口部,在各针床上设有作为织针的复合针,从在齿口部上方沿针床的长度方向行走的喂纱口供给的织纱编织成编织线圈并形成下垂的针织物的过程中,成圈压片具有使其前端部相对齿口部可从由前后至少一个针床支承的辅助床上进退、并推压编织成的编织线圈的功能,其特征在于:该前端部在与该进退方向有关的不同位置上具有:在下方侧具有推压编织线圈功能的压圈部分,和在比针织物的编织端部还靠 近宽度方向的外部、实现将从齿口部上方供给的织纱加以捕捉的功能的端部线圈用的织纱捕捉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井卓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