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增亮膜片或光扩散板的制备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853936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12
为了解决现有的三层的复合层结构的光扩散板的工艺复杂、成本高、粘性差、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复合型光扩散板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将将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挤出后经过延压冷却后,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B;然后将增亮膜片A和B在70℃~180℃时进行热复合。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提出一种用于制备以上双层复合型光扩散板的设备,其包括:两组挤出机模头、两组压花辊对、一个固定辊,其中熔融聚苯乙烯在215℃~230℃在经过两个挤出机模头后分别经过两组压花辊,分别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B,然后经过一个固定辊和压花辊对中的其中一个压花辊进行热压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增亮膜片或光扩散板的制备方法及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及其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复合型增量膜片的制备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复合型增亮膜片为了满足较好的透光性和柔和度,通常会采用三层的复合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为带半球形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第二层为带三棱锥形微结构的增亮膜片,第三层为大三棱锥与小三棱锥交替排布的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增亮膜片,每一层的主体均采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层结构之间采用粘胶的方式来进行复合,然而采用这种复合方式做成的光扩散板成品主要有如下三点缺陷:1、采用粘胶的方式将两层光扩散板进行复合,由于粘胶的流动性较高,粘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塌陷在微结构的凹槽中,使得微结构与上一层扩散板外表面的空间被粘胶填满,如此会影响微结构的镜面效果,使得光散射、反射、折射的效率降低;2、由于三层的复合结构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材质各不相同,使得各层的物理特性,例如收缩力、内应力等不同,使得三层扩散板的形变方向和形变量不同,从而使得层与层之间脱落、曲翘、变形;3、通常情况下,由于加工工艺、成本和材料本身特性的限制,使得以上三层的复合层结构的增亮膜片的厚度通常只能做到0.5mm左右,那么这种厚度只有0.5mm左右的复合型增亮膜片在直下型TV上,通常会因为复合层结构的增亮膜片的厚度小、材料的挺度小,从而会导致中部塌陷的现象,从而以上三层的复合层结构的增亮膜片只能应用于32寸以下TV上。另外,生产以上复合型增亮膜片的生产工艺和成本也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生产以上复合型增亮膜片的设备价格较高,且工艺较复杂,故导致最终的成品价格高;2、生产以上扩散板的原材料的价格高,导致最终的成品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和设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增亮膜片,可以有效的降低以上三层结构的粘胶型复合增亮膜片的生产成本,同时保证粘胶型复合增亮膜片的透光度和柔和度,同时还能解决三层结构的粘胶型复合增亮膜片在直下型TV上的应用。一种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tep1,将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11和12挤出后经过延压冷却后,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层B;Step2,将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平面层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微粒层在70℃~180℃,且相对速度为零时进行热复合。进一步的,所述的Step1中,聚苯乙烯包括未经改性的聚苯乙烯以及改性后的聚苯乙烯;优选的,采用光学级聚苯乙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Step1中,聚苯乙烯中含有有机硅光扩散剂、二氧化硅光扩散剂、亚克力球光扩散剂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可以制备成光扩散板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Step1中,经过挤出机模头11和挤出机模头12的的聚苯乙烯的配方完全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的Step1中,挤出机包括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进一步的,所述的Step1中,从挤出机模头中挤出时的熔融的聚苯乙烯的温度为200℃~230℃。进一步的,所述的Step1中,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11后经过压花辊对21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其中上压花辊211为光辊,下压花辊212为花纹辊;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12后经过压花辊对22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其中上压花辊221为花纹辊,下压花辊222为光辊。进一步的,以上制备方法中的增量膜片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替换为扩散板。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案例中,压花辊对21中的上压花辊211可以上下移动,下压花辊212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调节压花辊对21中的上压花辊211与下压花辊21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厚度。压花辊对22中的上压花辊221可以左右移动,下压花辊222可以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压花辊对22中的上压花辊221与下压花辊22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厚度。进一步的,在另一些实施案例中,压花辊压花辊对21左右移动,控制下压花辊212与固定压花辊23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总厚度,接着调节上压花辊211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厚度。调节压花辊对22左右移动,调节下压花辊222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厚度。其中,压花辊对21和压花辊对22中含有热水,且热水温度为70℃~100℃;其中花纹辊212和221中热水的温度高于光辊211和222中的热水的温度。其中,设置花纹辊的温度略高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暴露在空气中的高温延压后的聚苯乙烯的平面经过二次加温,使其在需要形成微结构的表面层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压力成型,这样比较容易产生压纹,而在微结构的相对面无需压花的一侧的压花辊的温度可以略低,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热源,同时还能使得在微结构的向对面无需压花的一侧能够尽快冷却成型。进一步的,其中压花辊对21中的上压花辊211中的热水控制温度为90℃,下压花辊212中的热水控制温度为100℃;压花辊对22中的上压花辊221中的热水控制温度为100℃,下压花辊222中的热水控制温度为90℃。进一步的,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两者的运行速度保持相同,且速度为5~8m/min。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Step2中,还包含有一固定压花辊23,其可以与压花辊对21中的下压花辊212匹配,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平面层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微粒层在两者的间隙中进行热复合。进一步的,固定压花辊23采用固定结构,无法调节其运动;压花辊对21中的下压花辊212可以进行左右调节,从而控制固定压花辊23与压花辊对21中的下压花辊212的距离,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复合后的厚度。进一步的,(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总厚度-30um)≤固定压花辊23与压花辊对21中的下压花辊212的距离≤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总厚度。进一步的,固定压花辊23与压花辊对21中的下压花辊212的距离为1mm~5mm。一种用于制备以上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设备,其包括:挤出机模头11,熔融聚苯乙烯在215℃~230℃从挤出机模头11挤出,经过压花辊对21挤压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其中压花辊对21的上压花辊211为光辊、下压花辊212为花纹辊;还包括挤出机模头12,熔融聚苯乙烯在215℃~230℃从挤出机模头12挤出,经过压花辊对22挤压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其中压花辊对22的上压花辊221为花纹辊、下压花辊222为光辊;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通过固定辊23和压花辊对21的下压花辊212进行热复合,其中,(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总厚度-30um)≤固定辊23和压花辊对21的下压花辊212的距离≤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总厚度。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用于制备以上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设备中,压花辊对21的上压花辊211可以上下调节、下压花辊212可以左右调节,用于调节上压花辊211和下压花辊212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厚度。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用于制备以上双层复合型增亮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tep1,将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11)和(12)挤出后经过延压冷却后,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层B;Step2,将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平面层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微粒层在70℃~180℃,且相对速度为零时进行热复合;其中,以上步骤中的增量膜片A和增量膜片B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替换成扩散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tep1,将熔融后的聚苯乙烯经过挤出机模头(11)和(12)挤出后经过延压冷却后,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层B;Step2,将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的平面层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微粒层在70℃~180℃,且相对速度为零时进行热复合;其中,以上步骤中的增量膜片A和增量膜片B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替换成扩散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tep1中,聚苯乙烯包括未经改性的聚苯乙烯以及改性后的聚苯乙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tep1中,经过挤出机模头(11)和(12)的聚苯乙烯的配方完全一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tep1中,从挤出机模头中挤出时的熔融的聚苯乙烯的温度为200℃~23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和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两者的运行速度保持相同,且速度为5~8m/min。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复合后的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厚度≤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与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B的总厚度。7.一种双层复合型增亮膜片的设备,其包括:挤出机模头(11),熔融聚苯乙烯在200℃~230℃从挤出机模头(11)挤出,经过压花辊对(21)挤压形成带微结构的增亮膜片A,其中压花辊对(21)的上压花辊(211)为光辊、下压花辊(212)为花纹辊;还包括挤出机模头(12),熔融聚苯乙烯在200℃~230℃从挤出机模头(12)挤出,经过压花辊对(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林张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鑫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