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2149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面状照明装置、即使在从倾斜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产生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附近的亮度不均。具备:导光板,具有供从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与入光端面交叉的两个主表面,在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将俯视形状呈近似椭圆的多个凸部以对齐长轴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光扩散部,从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射出被入射的光;第一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与导光板的射出光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在主面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以及第二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导光板与第一取向控制部件之间,在主面形成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光扩散部的凸部的长轴方向相对于第一方向所形成的角在25°以下。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rface illumination device, which can suppress the uneven brightness of the light beam generated near the end face of the light guide even when viewed in an inclined direction. Includes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from the two main surface has a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for emitting light incident light into the face and into the light end cross,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main surface of the formed shape will overlook a ellipse arranged to align the long axis direction of the light diffusion state the Ministry, from at least either of the two main surface of the injection side was incident light; a first orientation control unit is configur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from the main surface of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orming a plurality of prisms extending along a first direction on the main surface; and a second orientation control unit is configured on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first orientation the control unit, forming a plurality of prism second extending along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on the main surface of the light diffuser, long axis convex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direction angle below 25 deg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状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灯,使用面状照明装置。特别是将LED等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组合而成的侧光式的面状照明装置广泛用于手机等小型便携式信息设备等(例如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面状照明装置中,公知在导光板的入光端面附近会产生由位于各LED的前方的明部和相邻的LED之间的暗部形成的亮度不均。为了消除这样的亮度不均,公开了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在导光板的入光端面具备用于对光进行扩散的入光棱镜(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47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6138号公报为了实现照明品质更高的面状照明装置,谋求一种进一步抑制产生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附近的亮度不均的技术。不管是从正面(垂直于导光板的主表面的方向)观察的情况,还是从倾斜方向观察的情况,均谋求抑制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即使在从倾斜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产生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附近的亮度不均。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其具有供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与上述入光端面交叉的两个主表面,在上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将俯视形状呈近似椭圆的多个凸部以对齐长轴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光扩散部,并且从上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射出被入射的上述光;第一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与上述导光板的射出上述光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在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以及第二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上述导光板与上述第一取向控制部件之间,在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上述光扩散部的上述凸部的长轴方向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所形成的角在25°以下。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方向相对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所形成的角在40°以下。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高度在5μm以上。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的长径相对于短径的比在3以上。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扩散部在上述导光板的上述主表面设置于上述入光端面的附近。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其具有供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与上述入光端面交叉的两个主表面,在上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将俯视形状呈近似椭圆的多个凸部以对齐长轴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光扩散部,并且从上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射出被入射的上述光;第一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与上述导光板的射出上述光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在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以及第二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上述导光板与上述第一取向控制部件之间,在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与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上述光扩散部的上述凸部的长轴方向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产生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附近的亮度不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主表面侧拍摄形成有光扩散部的主表面的显微镜照片的示意图。图3a、图3b是表示图2的X-X线剖面以及Y-Y线剖面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取向控制部件的棱镜的棱线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与光扩散部的凸部的长轴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的关系的图。图5是对亮度不均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表示凸部的长轴的角度与反转率的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取向控制部件的棱镜的棱线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与光扩散部的凸部的长轴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的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凸部的长轴的角度与反转率的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取向控制部件的棱镜的棱线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与光扩散部的凸部的长轴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端面的角度的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凸部的长轴的角度与反转率的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凸部的高度与反转率的关系的图。图12是表示凸部的纵/横比与反转率的关系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光元件;2…导光板;2a、2b…主表面;2bb…光扩散部;2c…入光端面;2d…终端面;3…扩散板;4…第一取向控制部件;4a、5a…棱镜;4aa、5aa…棱线;5…第二取向控制部件;6…反射板;7…框体;7a…开口;8…层叠体;10…面状照明装置;A1、A2、A3、A4、A5、A6…箭头;C…凸部;G…槽;L1、L2…虚线;LM…亮度计;S…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本技术并非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对应的要素适当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实施方式1)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面状照明装置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面状照明装置10具备多个发光元件1、导光板2、扩散板3、第一取向控制部件4、第二取向控制部件5、反射板6、以及框体7。这些构成要素以层叠于未图示的壳体的状态被收纳、保持。发光元件1具备:LED芯片,其发出蓝色的光并且呈放射状射出上述光;以及密封材料,其由密封该LED芯片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构成。这里,密封材料在内部分散有荧光材料(例如,YAG:Ce微粒),上述荧光材料将蓝色光吸收,并发出蓝色的补色亦即黄色的光。由此,发光元件1作为白色LED元件构成。此外,发光元件1搭载在用于向发光元件1供给电力的未图示的布线基板。此外,虽然在图1中图示出三个发光元件1,但是发光元件1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导光板2具有对置的相互平行的两个主表面2a、2b、与主表面2a、2b交叉(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正交)的入光端面2c、以及与入光端面2c平行地对置的终端面2d。多个发光元件1以使其发光面与入光端面2c对置的方式等间隔地配置,以使得从各发光元件1射出的光向入光端面2c入射。另外,在主表面2a形成有柱状透镜(lenticularlens),上述柱状透镜通过使柱面透镜(cylindricallens)与入光端面2c垂直地并列排列而构成。另一方面,在主表面2b形成有后述的光扩散部。导光板2由针对发光元件1所射出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构成,从多个发光元件1入射至导光板2的光一边向终端面2d侧被引导,一边借助柱状透镜以及光扩散部的作用从主表面2a射出。扩散板3在导光板2的主表面2a侧,配置于与主表面2a垂直的方向(箭头A1所示的方向)。扩散板3由树脂等材料构成,具有对光进行扩散的功能。从导光板2的主表面2a射出的光被扩散板3扩散。第一取向控制部件4隔着扩散板3配置于与导光板2的主表面2a垂直的方向。在第一取向控制部件4的主面,形成有沿规定的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4a(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三棱镜)。附图标记4aa表示棱镜的顶点的角所形成的棱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状照明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供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与所述入光端面交叉的两个主表面,在所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将俯视形状呈近似椭圆的多个凸部以对齐长轴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光扩散部,并且从所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射出被入射的所述光;第一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射出所述光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在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以及第二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取向控制部件之间,在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所述光扩散部的所述凸部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所形成的角在2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6 JP 2015-2042011.一种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发光元件;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供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光端面、和与所述入光端面交叉的两个主表面,在所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将俯视形状呈近似椭圆的多个凸部以对齐长轴方向的状态排列的光扩散部,并且从所述两个主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射出被入射的所述光;第一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与所述导光板的射出所述光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在该第一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以及第二取向控制部件,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取向控制部件之间,在该第二取向控制部件的主面形成有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所述光扩散部的所述凸部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所形成的角在25°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面所形成的角在4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高度在5μm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高度在5μm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照明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大辅吉田隆人岛冈怜史山田灯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