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91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织带主体包括至少一段搭扣段及至少一段平滑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作内衣肩带时,不需要另设松紧扣,织带绕过环扣即可利用搭扣段互相粘接,从而调节肩带的松紧。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作内衣背带时,同样可以利用搭扣来调节胸衣的下围松紧,穿着方便简单。由于在织带上同时织有平滑段与搭扣段,间隔编织,不需要将两种织带驳接起来,表面光滑无接驳位,一方面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服饰的美观性,更保证了舒适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织带。
技术介绍
织带是内衣行业必不可少的配件,如直接应用作肩带,或用作胸衣的捆边、背带等。在两段织带上缝接上相配的钩扣,使之相扣,是现在胸衣背带的常见形式。背带上通常缝接有多列钩扣,供使用者调节胸衣的下围松紧。每列钩扣上还往往有2个以上的钩扣,同一列的钩扣需要同时相扣接,以确保胸衣穿戴整齐、牢固,加强受力。由于使用者需要两手反背于后背扣上钩扣,因此柔韧性差的穿戴者会操作不便。而且钩扣存在难扣易脱的缺点,使用者的某些收胸动作常会导致钩扣相脱离,背带从而分离,胸衣松脱,令人十分尴尬。胸围肩带的长短调节,以扣环的连接居多。但扣环与织带的连接车缝工序繁琐。因此一种搭扣式,即俗称“魔术贴”式的长度调节肩带就应运而生,织带供应商生产出一种“魔术贴”的织带以供内衣的肩带所需,即以“魔术贴”织带代替普通的平滑织带,由于整个表面为魔术贴表面,在肩带上应用时,难以避免魔术贴表面与人体皮肤接触,令穿戴者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搭扣一体编织于织带中、方便调节织带长度且使用舒适的织带。本技术的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织带主体包括至少一段搭扣段及至少一段平滑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织带主体上一体编织出相间隔的平滑织带段和搭扣段。当本技术用作内衣肩带时,不需要另设松紧扣,织带绕过环扣即可利用搭扣段互相粘接,从而调节肩带的松紧。当本技术用作内衣背带时,同样可以利用搭扣来调节胸衣的下围松紧,穿着方便简单。由于在织带上同时织有平滑段与搭扣段,间隔编织,不需要将两种织带驳接起来,表面光滑无接驳位,一方面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服饰的美观性,更增加了舒适度,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与纯粹使用搭扣的内衣相比,皮肤也不会因和搭扣的表面接触而导致不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平滑段中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图。图3平滑段中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图。图4搭扣段中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图。图5搭扣段中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可见,织带主体在经向上间隔编织有平滑段1与搭扣段2。搭扣段2的形成,需要含一种特别的搭扣丝作为经线原料,现在最常用的搭扣丝是Knit-de-Knit弹力丝(简称KDK弹力丝),它是一种膨松的带有波浪状的纱线,是由直身原材料做成一种结构织物,加热定形后,再将结构织物拆开成的纱丝(英文解释A textured yarn made by knitting flat yarn intoa fabric,bear setting the fabric,then unravelling the fabric back into yarn whichthen possesses a avelike formation.)。平滑段1的形成需要非KDK弹力丝作为经线原料,如常见的原料直身尼龙、弹性尼龙等。为使平滑段与搭扣段互相交替,织带的经线上需要同时含有两种原料,即KDK弹力丝和非KDK弹力丝,两种原料在组织结构上互相搭配编织。如图2所示,为平滑段的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12,即编织时可以此组织结构作为最小的循环单元,在纵向上循环延伸。如图3所示,为平滑段的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11,同样是作为最小的循环单元在纵向上循环延伸。以本实施例为例,在编织平滑段时,每个循环单元需要6条经线,其中2条为搭扣丝,4条为非搭扣丝,以图2与图3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织。如图4所示,为搭扣段的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22。图5所示为搭扣段的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21,两者均作为搭扣段2的最小组织结构循环单元可在纵向上循环延伸。同样以本实施例为例,在编织搭扣段时,每个循环单元需要6条经线,其中4条为搭扣丝,2条为非搭扣丝,以图4与图5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织。本技术可采用瑞士MULLER无梳织机编织。图2至图5所示的组织结构图中“×”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上面;“○”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中间;“□”代表经线在两条纬线下面。各组织结构单元的组织结构方式为现有技术,且不局限于附图中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再详述。非搭扣丝和搭扣丝也不局限于本例中的数目。按图2、3及图4、5的织织结构交替变换可织出依次相间隔的平滑段1和搭扣段2,然后再根据需要裁剪所需的织带的长度。用作背带或肩带时,使之与皮肤接触的为平滑段,避免了搭扣表面对皮肤的接触。权利要求1.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至少一段搭扣段(2)及至少一段平滑段(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搭扣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段(1)和搭扣段(2)同时以弹力搭扣丝和非搭扣丝为经线组合编织,平滑段由并行的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12)和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11)纵向循环编织而成;搭扣段(2)由并行的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22)和非搭扣丝组织结构单元(21)纵向循环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搭扣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丝为KDK弹力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搭扣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搭扣丝为直身尼龙或弹性尼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搭扣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由搭扣段(2)及平滑段(1)循环交替编织形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织带主体包括至少一段搭扣段及至少一段平滑段。本技术用作内衣肩带时,不需要另设松紧扣,织带绕过环扣即可利用搭扣段互相粘接,从而调节肩带的松紧。当本技术用作内衣背带时,同样可以利用搭扣来调节胸衣的下围松紧,穿着方便简单。由于在织带上同时织有平滑段与搭扣段,间隔编织,不需要将两种织带驳接起来,表面光滑无接驳位,一方面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服饰的美观性,更保证了舒适度。文档编号A44B18/00GK2851302SQ200520061029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林亚平 申请人: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搭扣的织带,包括一体编织而成的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至少一段搭扣段(2)及至少一段平滑段(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明新弹性织物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