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2897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印刷电路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包括:PCB本体和紧固装置;PCB本体开设有多个连接孔,PCB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紧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和对称设置于连接段相对两端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对称设置于连接段同一端的两根抵接臂,两根抵接臂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两根抵接臂之间形成用于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靠近和远离的活动间隙,抵接臂由第一壁朝向第二壁的方向穿过连接孔,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分别与第二壁形成抵接。该PCB具有能够方便地与外部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且连接稳固,减少空间预留和占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
本技术属于印刷电路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
技术介绍
印刷电路板(PCB)是在其上安置有芯片或者其它电气或者电子部件的薄板。PCB由经过回火的玻璃纤维或者塑料制成,并且安装在PCB上的部件通过电路图案电连接,其中通过使用铜、锡、金等等将电路图案印刷在PCB上。在使用PCB时,常需要将PCB安装在电气或者电子器件的外壳上,目前,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但是焊接方式虽然稳固,然而不容易替换PCB,且将PCB拆除时容易造成其损坏。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印刷电路板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PCB,该PCB具有能够方便地与外部设备进行安装和拆卸,且连接稳固,减少空间预留和占用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PCB,包括:PCB本体和紧固装置;PCB本体开设有多个连接孔,PCB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紧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和对称设置于连接段相对两端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对称设置于连接段同一端的两根抵接臂,两根抵接臂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两根抵接臂之间形成用于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靠近和远离的活动间隙,抵接臂由第一壁朝向第二壁的方向穿过连接孔,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分别与第二壁形成抵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具有第一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垂直于连接孔的轴心线设置,第一抵接面与第二壁形成抵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孔垂直于自身轴心线截面呈圆形,由第二壁朝向第一壁的方向,截面的直径依次减小。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紧固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盖,连接盖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的容纳槽,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分别与容纳槽的内壁形成抵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容纳槽的边沿设置有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具有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抵接面形成抵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还包括螺栓,螺栓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连接盖和外部设备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段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指的凹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PCB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紧固部件的PCB包括:PCB本体和紧固装置;其中,根据上述结构,紧固装置与PCB本体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携带和安装,紧固装置中倚靠两根抵接臂与PCB本体形成连接并进行抵接,能够稳固连接在PCB本体上,由于紧固装置的上述设计方式,在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只需在外部设备上开孔并将紧固装置远离PCB本体的一端的连接部件按照与PCB本体连接的方式与外部设备的开孔连接并形成抵接即可,连接稳固,拆装方便,而且不占用空间,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PCB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PCB组装时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紧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PCB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PCB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带有紧固部件的PCB;110-PCB本体;120-紧固装置;111-连接孔;112-第一壁;113-第二壁;121-第一连接件;122-连接段;123-连接部件;124-凹槽;125-抵接臂;126-第一活动端;127-第二活动端;128-活动间隙;129-第一抵接部;130-第一抵接面;200-带有紧固部件的PCB;300-外部设备;210-第二连接件;220-连接盖;221-容纳槽;222-内壁;223-螺栓;224-第二抵接部;225-第二抵接面;226-第一活动端;227-第二活动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PCB100,包括:PCB本体110和紧固装置1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PCB本体11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考虑到便于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地,PCB本体110开设有多个用于与紧固装置120连接的连接孔111;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连接孔111能够与紧固装置120的形状更加契合,从而增加连接的紧密性和牢固性,进一步地,PCB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112和第二壁113,且连接孔111垂直于自身轴心线截面呈圆形,由第二壁113朝向第一壁112的方向,截面的直径依次减小。紧固装置12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紧固装置120能够与PCB本体110和外部设备(图未示)方便地安装和拆卸,且满足连接稳固和不占用空间,进一步地,紧固装置120包括第一连接件121;第一连接件121包括连接段122和对称设置于连接段122相对两端的连接部件123。连接件用于方便用手拿取紧固装置120,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拿放方便,进一步地,在连接段122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指的凹槽124。连接部件123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安装和拆卸方便,连接部件123包括对称设置于连接段122同一端的两根抵接臂125,两根抵接臂125远离连接段122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活动端126和第二活动端127,两根抵接臂125之间形成用于第一活动端126和第二活动端127靠近和远离的活动间隙128,抵接臂125由第一壁112朝向第二壁113的方向穿过连接孔111,第一活动端126和第二活动端127分别与第二壁113形成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抵接臂125在本实施例中由弹性材料制成,以避免使用时挤压力过大造成损坏;在使用时,倚靠手指的力量将两根抵接臂125朝彼此挤压靠拢后穿过连接孔111,挤压力消失,两根抵接臂125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连接孔111的内壁形成抵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紧固装置120与PCB本体110连接更加牢固,第一活动端126和第二活动端127均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29,第一抵接部129具有第一抵接面130,第一抵接面130垂直于连接孔111的轴心线设置,第一抵接面130与第二壁113形成抵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紧固部件的PCB100是这样使用的:用手捏住连接段122后,用手指挤压第一连接件121的一个连接部件123的两根抵接臂125,使第一活动端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印刷电路板本体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和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相对两端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同一端的两根抵接臂,两根抵接臂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两根所述抵接臂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靠近和远离的活动间隙,所述抵接臂由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壁的方向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壁形成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电路板本体和紧固装置;所述印刷电路板本体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和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相对两端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段同一端的两根抵接臂,两根抵接臂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两根所述抵接臂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靠近和远离的活动间隙,所述抵接臂由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第二壁的方向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壁形成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紧固部件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端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均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垂直于所述连接孔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壁形成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祖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深北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