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065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每毫升该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溶液包括β‑榄香烯0.03~0.6mg,铂类药物0.025~0.5mg,磷脂1~2mg,高纯胆固醇0.05~0.1mg,聚乙二醇化磷脂0.03~0.06mg,其余为缓冲溶液。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共载脂质体,将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分别包裹于脂质体的亲脂性双分子层中和亲水性脂质体空腔中,按各自特定的药物代动力学特点释放出药物,起到稳定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药物对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

Co loading liposomes of beta elemene and platinum drug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kind of liposomes co loaded with beta elemene and platinum drugs. The co loaded liposome solution per milliliter contains beta elemene and platinum drugs, including beta elemene 0.03 ~ 0.6mg, platinum drugs 0.025 to 0.5mg, phospholipid 1 ~ 2mg, high pure cholesterol 0.05 ~ 0.1mg, pegylated phospholipid 0.03 to 0.06mg, and the rest as buffer solution. . The co loaded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the membrane hydration method. The drugs were encapsulated in the lipophilic bimolecular layer and the hydrophilic liposome cavity of the liposomes respectively. The drug was releas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posomes, which had a stable synergistic effect, and coul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rug on lung cancer. Low drug tox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脂质体药剂

技术介绍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因癌症致死的首要因素,每年接近140万人死于肺癌,并且每年仍有160万新增加的肺癌病人确诊。肺癌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居各类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传统化疗药物治疗仍然是人肺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单一的化疗药物因为耐药性等毒副作用限制着治疗效果的发挥,因此基于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已经日渐成为人肺腺癌等癌症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多种脂质体药物上市,如β-榄香烯脂质体,铂类药物脂质体已经进入临床二期。游离β-榄香烯与游离顺铂的两药联合治疗肺癌的研究文献已有发表如:β-榄香烯联合顺铂和热疗对A549细胞中MDR1等基因表达的影响的研究。因此,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的专利技术有研究基础支撑和临床意义。尽管,β-榄香烯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但是其在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治疗效果的研究已经明确了其作用机制:引起细胞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铂类药物是一种应用较早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是: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铂原子与DNA结合后,阻断DNA的修复和复制,因而诱导细胞凋亡。已有许多研究报道β-榄香烯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逆转癌细胞对该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提高药物抗肿瘤效果,如β-榄香烯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β-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等。但是,作为已经有多年应用的抗肿瘤药物β-榄香烯和铂类药物单独用药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多药耐药性、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等。因此,本设计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逆转多药耐药性、提高治疗作用和降低毒副作用。此外,两药联合应用中,两药的恰当比例决定药物能否发挥最大药效。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比例不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同如协同、增强和拮抗作用。先前两种游离药物的应用中,由于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不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就具有了不确定性。因此,通过制备共载脂质体,将两种药可以按固定比例包载后,控制药物在治疗部位的比例,从而发挥药物较好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的同时会对非病变组织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基于纳米颗粒的载药体系可以将药物选择性输运到肿瘤靶组织甚至靶细胞内,从而提高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用量和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利用度。靶向是抗肿瘤纳米载药体系研究中重要的方向,理想的载药体系是药物定向地到达靶组织后释放出来,在肿瘤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研究表明肿瘤或炎症附近组织的渗透性比正常组织大,大分子物质较易进入并积聚到肿瘤细胞附近,实现肿瘤的被动靶向这种作用被称为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即EPR效应。EPR效应的发现在药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治疗效果且低毒性的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渐渐广泛深入,抗肿瘤药物脂质体更是其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作为应用度较高的一种纳米药物载体,脂质体包载的抗肿瘤药物比游离的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化疗药物被脂质体包载后其细胞摄取率会增加,且在体内持续释放从而增强其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脂质体因具有组织相容性、细胞亲和性、靶向性和缓释性等性质,被广泛地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另据文献报道,脂质体因其自身优点,通过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的浓度从而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并且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相比较,脂质体有一定的逆转肿瘤耐药性的效果。目前,已有多种脂质体药物上市,如阿霉素脂质体、紫杉醇脂质体、及β-榄香烯脂质体等,顺铂脂质体已经进入临床二期。中国专利200410082866.8公开了一种以β-榄香烯为主含有其它倍半萜烯混合榄香烯的脂质体的几种制备方法。本文制备的榄香烯脂质体粒径只说明小于500nm,这样的粒径是否可以发挥较好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效果,没有实验依据;且该脂质体的榄香烯是混合物,不能指出该脂质体是否能达到确切的肺癌治疗效果。中国专利200910058074.X公开了β-榄香烯脂质体的一种制备方法,以及它的冻干粉针的制备,在粒径的控制上达到230nm,但是该文只说明的是对肝癌的治疗,对其它类型的癌症治疗未作说明。中国专利201410240399.0公开了一种顺铂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有对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实验和实体瘤大鼠实验的支撑。但是,没有引入共载药的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铂类药物与β-榄香烯共载脂质体,该脂质体能够共传递两种药物,控制两种药物在体内释放,提高药物对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每毫升所述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溶液由以下物质制成:β-榄香烯0.03~0.6mg,优选0.5mg;铂类药物0.025~0.5mg,优选0.4mg;磷脂1~2mg,优选1.7mg高纯胆固醇0.05~0.1mg,优选0.08mg;聚乙二醇化磷脂0.03~0.06mg,优选0.05mg;其余为缓冲溶液。其中,所述铂类药物为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奈达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磷脂为天然磷脂和/或合成磷脂,天然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蛋黄磷脂、氢化大豆磷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合成磷脂选自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酯、(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聚乙二醇化磷脂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1-棕榈酰基-2-油酰基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高纯胆固醇的纯度不低于99%。所述β-榄香烯为β-榄香烯纯品。所述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盐缓冲液(pH7.0~7.6,配方为柠檬酸3.27g/L、柠檬酸钠26.3g/L)、磷酸盐缓冲液(pH6~8,配方为NaCl8g/L、KCl0.2g/L、Na2HPO41.44g/L、KH2PO40.24g/L)或碳酸盐缓冲液(pH9.2~10.7,配方为Na2CO31.59g/L、NaHCO32.94g/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β-榄香烯、磷脂、高纯胆固醇、聚乙二醇化磷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混匀,将混合液体旋转蒸发,蒸干有机溶剂直到混合物形成均匀的薄膜;步骤二:在步骤一得到的薄膜中继续加入铂类药物的水溶液和缓冲溶液,室温下水浴超声4~6min,然后冰水浴超声2~4min得到均一的脂质体溶液;步骤三:采用过滤柱纯化步骤二得到的脂质体溶液即得。步骤一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氯仿、二氯甲烷、甲醇和丙酮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步骤二中,铂类药物的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优选为1mg/mL。步骤三中,所述水浴超声的频率为30~50KHZ,优选40KHZ;所述冰水浴超声的频率为300~500HZ,优选400HZ。上述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上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尤其是制备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每毫升所述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由以下物质制成:β‑榄香烯 0.03~0.6mg,铂类药物 0.025~0.5mg,磷脂 1~2mg,高纯胆固醇 0.05~0.1mg,聚乙二醇化磷脂 0.03~0.06mg,其余为缓冲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每毫升所述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由以下物质制成:β-榄香烯0.03~0.6mg,铂类药物0.025~0.5mg,磷脂1~2mg,高纯胆固醇0.05~0.1mg,聚乙二醇化磷脂0.03~0.06mg,其余为缓冲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类药物为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奈达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为天然磷脂和/或合成磷脂,天然磷脂选自大豆磷脂、蛋黄磷脂、氢化大豆磷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合成磷脂选自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酯、(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β-榄香烯与铂类药物共载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化磷脂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1-棕榈酰基-2-油酰基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平曹明翔朱俐赵越陆爱玲龙朦朦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