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593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9: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胶框和背板;背板包括容置部、垂直于容置部的折边和折边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扣部,容置部上设置导光板;胶框包括并排设置的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还包括与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垂直设置的承载部,外卡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卡扣盲孔,用于与卡扣部卡合;折边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阻挡胶框和卡扣部之间的漏光。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卡挡墙与承载部的交界处设置有阻挡件,能够解决背板漏光问题。

A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are disclosed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light guide plate, a rubber frame and a back plate. The back plate comprises a capacitive part, a plurality of buckles arranged on the margin and a folding edge perpendicular to the accommodating part,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on the housing section; the rubber frame includes the arranged inner card retaining wall and the external card retaining wall, and the package is also wrapped. A bearing section which is vertically set with the inner card retaining wall and the external card retaining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buckle blind hole on the outer barrier wall, which is used for clamping the buckle section. A barri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olding and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barrier is used to block the leakage between the glue frame and the buckl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proposal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 blocking element is arranged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inner card retaining wall and the bearing part, so that the backlight leakage problem can be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领域,背光模组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发光体,基本原理为将常用的线型或者点发光体,透过有效光机构转化为高亮度与分布均匀的面发光体组件,使得液晶面板能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外观需求提高,带有前框和后盖的传统背光模组已经无法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窄边框和超薄的显示器逐步发展起来。而背光模组的结构将直接影响着显示器的边框宽度和厚度,因此,改进背光模组的结构是焦点。而在改进的过程中,易出现背板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有效控制背板漏光的背光面板和显示装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胶框和背板;背板包括容置部、垂直于容置部的折边和折边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扣部,容置部上设置导光板;胶框包括并排设置的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还包括与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连接并垂直于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的承载部,外卡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卡扣盲孔,用于与卡扣部卡合;折边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阻挡胶框和卡扣部之间的漏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阻光部和与第一阻光部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第一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设置于内卡挡墙内侧,第一阻挡件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承载部,形成L型阻挡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和第一固定部采用黏胶粘贴于内卡挡墙和承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包括第一阻光部和与第一阻光部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第二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设置于卡扣部和导光板之间,第二阻挡件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承载部,形成L型阻挡件,卡扣部对应的胶框处无内卡挡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的第一固定部采用黏胶粘贴于承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阻光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固定部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阻光部的厚度小于等于0.3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的厚度小于等于0.1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背板的至少两角处对称设置有L型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用于限定导光板的移动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件包括第二阻光部和与第二阻光部垂直设置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容置部上,第二阻光部位于内卡挡墙与导光板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背板厚度小于等于1mm。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组装于背光模组的承载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卡挡墙与承载部的交界处设置有阻挡件,能够解决背板漏光问题。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通过在背板的边角处设置弹性定位件,还能解决导光板的移动范围过大引起的损坏问题,获得限定导光板的移动范围的效果进而保护导光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卡扣盲孔部位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板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阻挡件的示例性展开图;图5示出了图4中A-A剖面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4中B-B剖面放大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定位件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边角处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卡扣盲孔部位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背板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6、光学膜片7、胶框2和背板3;背板包括容置部33、垂直于容置部33的折边31和折边31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扣部32,容置部33上设置导光板6,导光板6上设置有光学膜片7;胶框2包括并排设置的内卡挡墙21和外卡挡墙23,还包括与内卡挡墙21和外卡挡墙23垂直设置的承载部22,外卡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卡扣盲孔9,用于与卡扣部32卡合;折边31和导光板6之间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用于阻挡胶框2和卡扣部32之间的漏光。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模组中的反射片5,可设置于导光板6和背板3之间如图1所示,或者设置于光学膜片7中,可根据需求设置。背板3的折边3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卡扣部32,胶框2并排设置有内卡挡墙21和外卡挡墙23,内卡挡墙21和外卡挡墙23之间有凹槽,各卡扣部31对应的外卡挡墙23上设置有若干卡扣盲孔9。背板3与胶框2卡扣时,卡扣部31与卡扣盲孔9卡合,而折边31卡合在内卡挡墙21和外卡挡墙23之间的凹槽。此时,卡扣部32和卡扣盲孔9、承载部22之间存在缝隙,又因各卡扣部32所在位置未设置内卡挡墙21,导致导光板的光通过该缝隙漏出至外部。将阻挡件设置于卡扣部32与导光板6之间时,阻挡件能够阻挡胶框2和卡扣部32之间的漏光。请参考图1,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件4(参见图1)和第二阻挡件4′(参见图2),第一阻挡件4包括第一阻光部42和与第一阻光部42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41,第一阻挡件4的第一阻光部42设置于内卡挡墙内侧,第一阻挡件4的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承载部22,形成L型阻挡件。如图1所示,阻挡件4包括第一阻光部42和与第一阻光部42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41,第一阻光部42设置于内卡挡墙21内侧,此处的内卡挡墙21内侧指内卡挡墙21面对导光板6的一侧。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承载部22的内侧,同理,此处的承载部22的内侧指承载部22面对导光板6的一侧,形成L型阻挡件。第一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和第一固定部采用黏胶粘贴于内卡挡墙和承载部。请参考图2,第二阻挡件4′包括第一阻光部42′和与第一阻光部42′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41′,第二阻挡件4′的第一阻光部42′设置于卡扣部32和导光板6之间,第二阻挡件4′的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承载部22的内侧,形成L型阻挡件,各卡扣部32对应的胶框2处未设置内卡挡墙21,因此通过设置第二阻挡件4′阻挡导光板通过卡扣部32与胶框2之间缝隙漏光。第二阻挡件4′的第一固定部41′采用黏胶粘贴于承载部。如图1所示,第一阻光部41的厚度大于第一固定部42的厚度。为了尽量减少对背光模组厚度的影响,第一固定部42的厚度尽可能地薄,而为了有效阻挡漏光第一阻光部41应有一定的厚度。优选地,第一阻光部的厚度小于等于0.3mm。优选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小于等于0.1mm。优选地,背板厚度小于等于1mm。阻挡件采用PE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胶框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容置部、垂直于所述容置部的折边和所述折边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扣部,所述容置部上设置所述导光板;所述胶框包括并排设置的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还包括与所述内卡挡墙和所述外卡挡墙垂直设置的承载部,所述外卡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卡扣盲孔,用于与所述卡扣部卡合;所述折边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胶框和所述卡扣部之间的漏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胶框和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容置部、垂直于所述容置部的折边和所述折边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卡扣部,所述容置部上设置所述导光板;所述胶框包括并排设置的内卡挡墙和外卡挡墙,还包括与所述内卡挡墙和所述外卡挡墙垂直设置的承载部,所述外卡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卡扣盲孔,用于与所述卡扣部卡合;所述折边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胶框和所述卡扣部之间的漏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一阻挡件和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包括第一阻光部和与所述第一阻光部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设置于所述内卡挡墙内侧,所述第一阻挡件的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形成L型阻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和第一固定部采用黏胶粘贴于所述内卡挡墙和所述承载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件包括第一阻光部和与所述第一阻光部垂直设置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阻挡件的第一阻光部设置于所述卡扣部和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二阻挡件的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武根韩振宇张强董慧许海峰桑艾霞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