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592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导光板、红光量子点层及绿光量子点层,所述背光源用于发射蓝光,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红光量子点层和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分别设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导光板、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射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acklight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backlight, a light guide plate, a red light quantum dot layer and a green quantum dot layer. The backlight is used to transmit blue light. The light guide plate includes a light entry surface and a light surface. The red light quantum dot layer and the green light quantum dot layer are respectively described in the description. The light emitted from the back light source passes through the red light quantum dot layer,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green light quantum dot layer in sequence.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 display effect of the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量子点是由数个原子组成的纳米晶体,在量子点材料受到电刺激或光刺激时会发射出强烈的荧光,并且该荧光的发射峰半峰宽极窄,色纯度高。因此,若在彩色光阻材料中用自主发光量子点替代传统RGB颜料,可以大大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和色彩表现力,还可以减少能耗。在使用量子点材料的过程中,使用同时含有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的荧光膜,会存在很大弊端。红色量子点能吸收绿色量子点发出的绿光,然后自身发出红色荧光,此过程导致绿光强度下降,影响背光模组的光效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若通过增加绿色量子点用量的方法增加绿光强度,则红光同时增强,也使得背光源自点的调整变得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光效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导光板、红光量子点层及绿光量子点层,所述背光源用于发射蓝光,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红光量子点层和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分别设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导光板、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射出。其中,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源设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交设置,所述背光源设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线通过所述入光面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及在所述导光板中发生全反射后,自所述出光面出射所述导光板,并经过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射出。其中,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为数个量子点网点,所述数个量子点网点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入光面上。其中,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为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贴附于所述入光面上。其中,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为数个量子点网点,所述数个量子点网点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出光面上。其中,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为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贴附于所述出光面上。其中,所述红光量子点层和/或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包括掺杂散射粒子。其中,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中的掺杂散射粒子的浓度高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中的掺杂散射粒子的浓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绿光量子点层和红光量子点层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不同面,背光源发射出的蓝光先通过红光量子点层,产生红光和蓝光的混合光,再通过绿光量子点层,以形成红、绿、蓝三原色光,避免混用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从而避免了绿色量子点吸收蓝光后产生的绿光被红色量子点吸收,导致背光模组的出射光出现偏差,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二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三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中的第四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顶”、“底”、“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彩膜基板1、液晶层2、薄膜晶体管基板3及背光模组4。液晶层2设于彩膜基板1与薄膜晶体管基板3之间。背光模组4设于靠近薄膜晶体管基板3的一侧,为显示装置100提供光源。彩膜基板1、薄膜晶体管基板3、液晶层2及背光模组4之间由胶框5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的背光模组4。背光模组4应用于显示装置100。所述背光模组4包括导光板41、红光量子点层43、绿光量子点层42及背光源44。背光源44用于发出蓝光,例如背光源44可以是数个发射蓝光的LED。所述导光板41包括入光面411和出光面412。所述入光面411和所述出光面412不共面,在所述背光源44的发光路径上,所述入光面411位于所述背光源44和所述出光面412之间,即所述入光面411和所述出光面412相对设置或相交。所述红光量子点层43和所述绿光量子点层42分别设于所述入光面411和所述出光面412。所述背光源44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43、所述导光板41、所述绿光量子点层42射出。可以理解的,绿光量子点层42在吸收背光源44发射出的蓝光后,产生绿光。红光量子点层43在吸收背光源44发射出的蓝光后,产生红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41的入光面411上可以设置绿光量子点层42,所述导光板41的出光面412上可以设置红光量子点层43。所述导光板41的入光面411和出光面412上还可以设置吸收蓝光后发射出相同颜色光的量子点层。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44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43后,投射至入光面411。从红光量子点层43射出的光线通过入光面411入射至导光板41,然后通过出光面412射出导光板41。从导光板41射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绿光量子点层42射出。由于红光量子点层43设于入光面411,背光源44射出的光线先经过红光量子点层43,并投射至入光面411,通过入光面411入射至导光板41中。在背光源44射出的光线经过红光量子点层43的过程中,红光量子点层43吸收背光源44射出的部分蓝光,并发射出红光,背光源44射出的其余的蓝光混合着红光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412射出。由于绿光量子点层42设于出光面412,蓝光及红光的混合光从导光板41的出光面412射出后,进入绿光量子点层42中,一部分的蓝光被绿色量子点吸收并被转化成绿光射出,这样实现了从导光板41中射出了红、绿、蓝三种光。本实施例通过将绿光量子点层42和红光量子点层43设于所述导光板41的不同面,背光源44发射出的蓝光先通过红光量子点层43,产生红光和蓝光的混合光,再通过绿光量子点层42,以形成红、绿、蓝三原色光,避免混用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从而避免了绿光被红色量子点吸收后转化为红光,导致背光模组4的出射光出现偏差,影响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量子点材料可以使光线向四面八方射出,也就是说,量子点层具有散射的效果,因此,在将绿光量子点层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导光板、红光量子点层及绿光量子点层,所述背光源用于发射蓝光,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红光量子点层和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分别设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导光板、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导光板、红光量子点层及绿光量子点层,所述背光源用于发射蓝光,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红光量子点层和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分别设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所述背光源出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红光量子点层、所述导光板、所述绿光量子点层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源设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为数个量子点网点,所述数个量子点网点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入光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光量子点层为数个量子点网点,所述数个量子点网点相间隔地分布在所述出光面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量子点层为量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建宇李泳锐萧宇均张简圣哲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