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59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蓝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电性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层;覆设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的光学转换层,所述光学转换层包括胶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胶体材料中的荧光粉和雾度粒子,所述光学转换层将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白光;依次形成于所述光学转换层上的透明介质层和金属光栅层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减小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器。

Straight dow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ight down backlight module, which includes a substrate substrate with a driving circuit layer, a blue light LED chip set on the substrate substrate, and the blue light LED chip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circuit layer, covered with the optical conversion layer on the blue light LED chip, and the optical conversion layer including glue. The body material and the fluorescent powder and the foggy particle doped in the colloid material, the optical conversion layer converts the blue light emitted by the blue light LED chip to the white light, and the transparent medium layer and the metal grating layer on the optical conversion layer are formed in tur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hich comprises a direct down type backlight module as described above. The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s conducive to realizing a thin liquid and narrow border LC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还涉及包含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并且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因此倍受大家青睐,成为显示器的主流。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相对设置,背光模组提供显示光源给液晶面板,以使液晶面板显示影像。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液晶显示器特别是液晶电视的外观涉及需求逐步趋向于超薄超窄边框的设计,背光模组的结构是影响液晶显示器实现轻薄化、窄边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灯条设置在模组的侧边,依靠导光板将光能均匀分布到模组的显示区域内,故而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比较轻薄,但难以做到窄边框设计。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则是由多组光源均匀分布在背光模组的底部,在光源上加装发散透镜以在背光模组内部腔体的空间距离内进行混光,需要较大的混光高度,所以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满足窄边框的要求,但却难以实现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可以在较小厚度的空间内实现均匀的混光效果,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蓝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电性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层;覆设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的光学转换层,所述光学转换层包括胶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胶体材料中的荧光粉和雾度粒子,所述光学转换层将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白光;依次形成于所述光学转换层上的透明介质层和金属光栅层。优选地,所述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形成为印刷电路板结构或柔性印刷电路板结构。优选地,所述蓝光LED芯片为倒装结构的LED芯片,多个所述蓝光LED芯片呈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蓝光LED芯片的宽度尺寸为100~600μm,相邻两个所述蓝光LED芯片的间距为100~1000μm。优选地,所述胶体材料为硅胶或树脂。优选地,所述荧光粉为黄色荧光粉;或者是,所述荧光粉包括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或者是,所述荧光粉包括能够激光红光和绿光的量子点。优选地,所述雾度粒子的粒径为1~10μm。优选地,所述透明介质层的材料选自SiO2、SiO、MgO、Si3N4、TiO2和Ta2O5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金属光栅层的材料为Al、Ag或Au。优选地,所述金属光栅层中的光栅周期为20~500nm,光栅占空比为0.1~0.9。优选地,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背离所述蓝光LED芯片的一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上的阵列基板、液晶层、滤光基板以及上偏光片;其中,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所述金属光栅层还用于作为所述液晶面板的下偏光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首先是保持了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的优点。然后通过设置雾度粒子和金属光栅层,所述雾度粒子可以对光线进行扩散,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所述金属光栅层形成为反射式偏光片,使得一部分光线被朝向蓝光LED芯片反射,在荧光粉和雾度粒子之间反复反射进行混光;因此,所述雾度粒子和所述金属光栅层使得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在较小厚度的空间内实现均匀的混光效果,减小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基于以上两方面的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非常有利于实现轻薄化、窄边框化的液晶显示器。进一步地,在所述液晶显示器中,由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金属光栅层形成为反射式偏光片,所述金属光栅层还用于作为液晶显示器的下偏光片,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液晶显示器的总体厚度,还减小了传统下偏光片与背光模组之间间隔的多层膜片所造成的反射增光效果衰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阵列排布的蓝光LED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参阅图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包括衬底基板10、蓝光LED芯片20、光学转换层30、透明介质层40和金属光栅层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中形成有驱动电路层11,所述驱动电路层11设置为向所述蓝光LED芯片20提供驱动电压和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蓝光LED芯片20发光。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层11设置有焊盘(PAD),所述蓝光LED芯片20连接在所述焊盘上。更具体地,所述包含有驱动电路层11的衬底基板10可以是形成为印刷电路板(PCB)结构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结构。其中,所述蓝光LED芯片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所述蓝光LED芯片20通过所述焊盘电性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层11,所述蓝光LED芯片20在接收到驱动信号时发出蓝光。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所述蓝光LED芯片20在所述衬底基板10上呈阵列排布。其中,所述光学转换层30覆设于所述蓝光LED芯片20上,所述光学转换层30用于将所述蓝光LED芯片20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白光。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光学转换层30包括胶体材料31以及掺杂在所述胶体材料31中的荧光粉32和雾度粒子33。所述荧光粉32能够被所述蓝光LED芯片20发出的蓝光激发出红光和绿光,由此所述蓝光LED芯片20发出的蓝光和所述荧光粉32发出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形成白光。所述雾度粒子33可以对光线(包括所述蓝光LED芯片20发出的蓝光和所述荧光粉32发出的红光和绿光)进行扩散,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从所述光学转换层30出射的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所述胶体材料31可以选择为硅胶或树脂。所述荧光粉32为黄色荧光粉;或者是,所述荧光粉32包括红色荧光粉和绿色荧光粉;或者是,所述荧光粉32包括能够激光红光和绿光的量子点。所述雾度粒子33的粒径可以选择为1~10μm的范围内。其中,所述透明介质层40和所述金属光栅层50依次形成于所述光学转换层30上。所述透明介质层40主要用于保护所述光学转换层30。所述金属光栅层50形成为反射式偏光片,从所述光学转换层30出射的光线到达所述金属光栅层50时,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金属光栅层50中栅条51的光线可以透射出所述金属光栅层50,而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蓝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电性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层;覆设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的光学转换层,所述光学转换层包括胶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胶体材料中的荧光粉和雾度粒子,所述光学转换层将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白光;依次形成于所述光学转换层上的透明介质层和金属光栅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蓝光LED芯片,所述蓝光LED芯片电性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层;覆设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上的光学转换层,所述光学转换层包括胶体材料以及掺杂在所述胶体材料中的荧光粉和雾度粒子,所述光学转换层将所述蓝光LED芯片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白光;依次形成于所述光学转换层上的透明介质层和金属光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有驱动电路层的衬底基板形成为印刷电路板结构或柔性印刷电路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LED芯片为倒装结构的LED芯片,多个所述蓝光LED芯片呈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蓝光LED芯片的宽度尺寸为100~600μm,相邻两个所述蓝光LED芯片的间距为100~10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材料为硅胶或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为黄色荧光粉;或者是,所述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国伟崔宏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