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508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包括背靠板、设置在靠背板顶部的头枕以及设置在靠背板底部的座板,所述靠背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靠背板的正面设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内设置有可抽拉出的第一弧形挡板,所述背靠板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挡板的滑动相配合的滑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舒适度高等优点。

Bus seat backrest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ckrest assembly of a bus seat, including a back board, a head pillow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back plate and a seat plate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back plate. The back plate is a hollow cavity inside, and the front setting of the back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vertical opening opening, and the first bar opening is opened. The first arc baffle plate can be pulled out, and the middle cavity of the back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e way matched with the sliding of the first arc baff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high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巴士座椅靠背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交通工具,在提升其动力性能的同时,对乘车舒适度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长途大巴客车,由于乘客通常需要在大巴上乘坐数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并且在座椅上长时间坐着或者睡觉时,由于两侧没有依靠且头部没有支撑点则会很不舒服,且在大巴行驶时的刹车或其他振动,则对正在休息的乘客影响比较大,大大降低了大巴的舒适度。针对上述缺陷,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乘客大巴汽车座椅舒适度是现有技术中厄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舒适度高等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包括背靠板、设置在靠背板顶部的头枕以及设置在靠背板底部的座板,其中所述靠背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靠背板的正面设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内设置有可抽拉出的第一弧形挡板,所述背靠板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挡板的滑动相配合的滑道。进一步地,设置在背靠板上的所述第一条形开口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背靠板正面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头枕内部为中空的结构且头枕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条形开孔,所述第二条形开孔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二弧形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挡板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挡板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一延伸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挡板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第二弧形挡板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二延伸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挡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挡板靠近人体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气孔,一气泵与挡板的中空腔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的进气口与空调的冷风口和/或与外界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第一弧形挡板和第二弧形挡板的设置,可以对人体的头部和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滑动而造成身体不稳的情况;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更加人性化、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靠背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第一弧形挡板处于使用状态;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弧形挡板均处于使用状态;图6为本技术再一可替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6的变化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背靠板10;头枕20;第二弧形挡板21;第二延伸挡板22;底板30;第一条形开口40;第一弧形挡板50;第一延伸挡板51;滑道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巴座椅靠背垫,其包括靠背板10、设置在靠背板顶部的头枕20、以及设置在靠背板底部的底板30。具体地,靠背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靠背板的正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竖直的第一条形开口40,该第一条形开口内设置有可抽拉出的第一弧形挡板50,背靠板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挡板的滑动相配合的滑道(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该滑道的设置应尽可能少地占用背靠板的内部空间。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条形开口的长度可根据不同需求来定,优选为40-60cm,但是并不限制于此。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当乘客乘坐座椅时,可通过抽拉出第一弧形挡板来实现对身体的支撑,从而避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身体中心不稳等情况发生。优选地,如在图1中所示出的,设置在靠背板上的第一条形开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背靠版正面的两侧,从而对身体两侧起到保护作用。实施例二如在图4-5中所示出的,头枕2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头枕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条形开孔(未在附图中示出),该第二条形开孔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二弧形挡板21。通过第二弧形挡板的设置可对头部两侧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头部来回左右晃动。实施例三如在图6-7中所示出的,该第一弧形挡板为中空的结构,第一弧形挡板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一延伸挡板51,通过第一延伸挡板的设置可适当地加长户型挡板的长度,最大限度地将乘客身体包围住以形成单独的空间,对乘客的安全性起到保护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乘客随身携带的重要物品被剽窃者盗走。此外,优选地,第二弧形挡板为中空的结构,第二弧形挡板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二延伸挡板。通过第二延伸挡板的设置可最大限度的对头部形成保护空间,同时由于挡板的能够将部分声音削弱因而也能避免睡眠不良者打鼾对其他乘客的影响。此外,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一弧形挡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第一弧形挡板靠近人体一侧的面(即,在乘客乘坐时紧靠乘客的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气孔,一气泵的引气管与挡板的中空腔体连通。气泵的进气口与空调的冷风口和/或与外界连通,因而通过气泵可将空调的冷风口和/或外界的自然风引入并经由第一弧形挡板上的气孔排出,从而使得气体直接作用于人体上,避免了冷风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而产生的不适感。在实际使用中,气泵通过引气管分别与每个座椅连通,乘客可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引气管的开关来进行调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包括背靠板、设置在靠背板顶部的头枕以及设置在靠背板底部的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靠背板的正面设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内设置有可抽拉出的第一弧形挡板,所述背靠板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挡板的滑动相配合的滑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包括背靠板、设置在靠背板顶部的头枕以及设置在靠背板底部的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板内部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靠背板的正面设置开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内设置有可抽拉出的第一弧形挡板,所述背靠板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弧形挡板的滑动相配合的滑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背靠板上的所述第一条形开口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背靠板正面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士座椅靠背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内部为中空的结构且头枕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条形开孔,所述第二条形开孔内设置有可抽拉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平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