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43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该车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设有承载使用者的脚踏部位,两个支撑骨架的外侧端分别设置车轮,两个支撑骨架的内侧端通过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左右两个支撑骨架之间设有功能扩展件,转动机构为一转轴,转轴上设置有一固定件和一能够摆动或转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安装在固定件上且其摆动或转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该限位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的内侧端限位配合,功能扩展件固定或一体成型在固定件上。本方案在车体的左右脚踏部位做相对转动或运动时,设置在左右脚踏部位中间的功能扩展件能够相对于地面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定位。

A man-machine interactive somatosensory vehicle and its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somatosensory vehicle and its body. The body comprises two supporting frameworks set i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a foot part carrying the user is provided on the support skeleton, the wheel is set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wo support skeleton,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two support skelet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on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rotation connection. There are functional extension parts between the two support frames. The rotating mechanism is a rotating shaft. A fixed piece and a limit part that can swing or rotate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e limit part is mounted on the fixed part and the plane i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imit parts are respectively two and right. The inner end limit matching of the supporting skeleton is fixed or integrated on the fixed part by the functional expansion member. This scheme can keep a relatively stable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ground when the left and right foot parts of the car body are rotated or moving, and the functional extension parts set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and right foot parts can be kept relatively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车,具体涉及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
技术介绍
人机互动体感车,又叫电动平衡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现有的人机互动体感车一般分为有操作杆和无操作杆这两类,其中带操作杆的人机互动体感车,其人机互动体感车的前进、后退及转向均由操作杆来进行具体操作控制。而不带操作杆的人机互动体感车,其人机互动体感车的前进、后退是由整个人机互动体感车的重心倾斜来控制,转向则由使用者脚踏在脚踏平台上,并通过两个脚踏平台之间相对旋转角度差来进行控制实现。公开号为CN10402976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包括顶盖、内盖、底盖、轮毂电机、转动机构、平衡控制机构;顶盖、内盖、底盖均包括两个成对称布置且可相互转动的部件,内盖处于顶盖及底盖之间并与这两者配合在一起;内盖的中间横向位置固定有转动机构;内盖的左右两侧边缘位置固定有纵向设置的轮毂电机;平衡控制机构固定在底盖上并与电机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轴承、一个轴套、两个卡簧;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在内盖的两个相同部件的内端,轴套固定在两个轴承内并通过卡簧固定在内盖上。该结构中,车体被分为左右转动的两部分,使用者仅仅通过利用脚部施力即可对平衡车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向前、向后和转向。为了提高使用者的体验和实际使用需要,人机互动体感车上会需要设置有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等功能扩展件。例如公开号为CN106184529的专利文献公开的结构中,在相对转动的两个车架的中间设置一个功能扩展件,该功能扩展件可以是灯饰或者行车状态显示屏等的装饰件,也可在该功能扩展件加设扶手杆或者座椅,以及进一步扩展体感车的其它辅助功能的附件,以实现对平衡车整车结构的充分开发及利用,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人机互动运动装置的使用需求。再例如,公开号为CN106184531、CN106184531、CN10651595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结构中,分别独立转动的左踏板和右踏板设置在支撑轴上,中间箱体固定连接于在左踏板和右踏板之间的支撑轴上,且中间箱体设置有支撑脚,在需要时,支撑脚可以伸出以配合两个轮子制成车体,方便平衡车的停放;另外,由于中间箱体的设置,鉴于中间箱体设置在中部,且许多物件可以设置在中间箱体内,使得中间箱体成为整个平衡车的重心,减少用户在使用平衡车时,重心不稳的情况发生;而避让缺口的设置则使得支撑脚可以更合理的设置于中间箱体处。但是,这些功能扩展件最佳是设置在操控体感车时不会相对转动的车体上,而不希望设置在操控体感车时会产生相对转动的车体上,以免影响这些外设装置的功能效果和用户体验。上述专利文献中,都是在中间的功能扩展件和左右两侧的车架或踏板之间通过限位杆和限位槽配合的形式以实现活动范围限位,而无法使得功能扩展件能够相对于地面有较好的平稳定位,这样在体感车行驶过程中或者使用者转动左右两侧的车架或踏板时,都会导致功能扩展件产生上下晃动或移动,从而影响该功能扩展件的功能实现或使用效果。为此,需要设计一个体感车的车体机械结构,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车体部分,在用户脚部操控体感车时,该车体部分不会跟随左右脚踏部位做相对转动或运动,能够相对于地面保持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定位,不会上下晃动或移动影响该功能扩展件的功能实现或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车体,在车体的左右脚踏部位做相对转动或运动时,设置在左右脚踏部位中间的功能扩展件能够相对于地面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定位,例如整体始终保持水平或者固定角度或固定高度,不会上下晃动或移动影响该功能扩展件的功能实现或使用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骨架(101),支撑骨架(101)上设有承载使用者的脚踏部位(101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外侧端分别设置车轮(20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通过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之间设有功能扩展件,所述转动机构为一转轴(301),所述转轴(301)上设置有一固定件(307)和一能够摆动或转动的限位件(308),该限位件(308)安装在固定件(307)上且其摆动或转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转轴(301)的轴线平行,该限位件(30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限位配合,所述功能扩展件固定或一体成型在固定件(307)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设有用于插设转轴(301)的筒体(1013),转轴(301)和筒体(1013)之间设有轴承(302)或轴套,所述筒体(1013)与支撑骨架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转轴(301)的轴线和两个车轮(201)的转动轴线为同一转动轴线。作为优选,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之间设有对两者之间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轴(310),限位轴(310)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支撑骨架的筒体上,另一端与另一支撑骨架的筒体限位配合。作为优选,固定件(307)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通过空套、卡接、插接、固定连接、前后限位或者左右限位的方式安装在转轴上。作为优选,固定件(307)通过前后延伸的延伸部与功能扩展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固定件和限位件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凸起配合以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作为优选,固定件与转轴融合成一体,即在转轴上安装设置功能扩展件,在转轴上直接设置定位销或定位孔以转动设置限位件并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作为优选,固定件与功能扩展件融合成一体,即功能扩展件安装设置在转轴上,功能扩展件上设有定位销、定位孔、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以转动设置限位件并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308)为一摆杆,摆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限位配合连接,摆杆中间通过定位孔、定位销、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安装在固定件上。作为优选,限位件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销轴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活动连接以实现限位配合并能够摆动。作为优选,左右两个支撑骨架的内侧端均设有限位凹槽(10131),限位件将其端部容置在限位凹槽(10131)内以实现限位配合并能够前后摆动。作为优选,限位凹槽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与限位件的端部相配合,三角形的底边部为敞口以供限位件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作为优选,限位件为一齿轮,左右两个支撑骨架的内侧端面设有传动齿,该传动齿与上述限位件啮合传动。作为优选,传动齿呈环形或扇形分布。作为优选,功能扩展件包括装饰灯、照明灯、显示屏、支撑脚、操控杆、扶手杆或者座椅。作为优选,功能扩展件呈杆状、板状或盒状。作为优选,功能扩展件包括上壳体(305)和下壳体(309)的组合成盒体,上壳体(305)、下壳体(309)和固定件(307)固定连接,上壳体(305)上安装有显示组件(304)和透明盖板(306)。作为优选,在盒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开口以便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的内侧端伸入盒体内,支撑骨架的筒体被该盒体部分覆盖或者全部覆盖。作为优选,功能扩展件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骨架(101),支撑骨架(101)上设有承载使用者的脚踏部位(101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外侧端分别设置车轮(20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通过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之间设有功能扩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一转轴(301),所述转轴(301)上设置有一固定件(307)和一能够摆动或转动的限位件(308),该限位件(308)安装在固定件(307)上且其摆动或转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转轴(301)的轴线平行,该限位件(30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限位配合,所述功能扩展件固定或一体成型在固定件(30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骨架(101),支撑骨架(101)上设有承载使用者的脚踏部位(101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外侧端分别设置车轮(201),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通过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之间设有功能扩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为一转轴(301),所述转轴(301)上设置有一固定件(307)和一能够摆动或转动的限位件(308),该限位件(308)安装在固定件(307)上且其摆动或转动所处的平面与所述转轴(301)的轴线平行,该限位件(308)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101)的内侧端限位配合,所述功能扩展件固定或一体成型在固定件(30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307)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通过空套、卡接、插接、固定连接、前后限位或者左右限位的方式安装在转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307)通过前后延伸的延伸部与功能扩展件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和限位件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凸起配合以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与转轴融合成一体,即在转轴上安装设置功能扩展件,在转轴上直接设置定位销或定位孔以转动设置限位件并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与功能扩展件融合成一体,即功能扩展件安装设置在转轴上,功能扩展件上设有定位销、定位孔、定位凸起或定位凹槽以转动设置限位件并实现限位件能够绕相对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8)为一摆杆,摆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个支撑骨架限位配合连接,摆杆中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佳伟孙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