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花机的滑轮组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32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提花机(1)中的滑轮组部件(2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引导一个第一活套结(6)的第一绳轮(25)和至少一个用于引导一个第二活套结(8)的第二绳轮(30),其中两个活套结(6、6)中的一个活套结与提花机(1)的至少一个竖钩(4、5)连接,而另一活套结(8)与至少一个用于提升经纱(14)的吊线(10)连接,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绳轮(25、30)可彼此独立旋转,其特征在于,滑轮组部件(20)具有一个包括一个内圈(22)和一个外圈(23)的轴承(21),其中轴承(21)的内圈(22)和外圈(23)可彼此独立旋转,并且两个绳轮(25、30)中的一个绳轮与内圈(22)连接,而另一绳轮(25、30)与轴承(21)的外圈(23)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应用在提花机 中的滑轮组部件。
技术介绍
为了产生所谓的提花机的复动式全开梭口的工作方式(Doppelhub-Offenfach-Arbeitsweise ),如由本申请人的EP0 287 921 Al已知的那样,优选采用 一种所谓的滑轮组系统。在该已知的系统中, 两个半竖钩经由一个柔性的综线(所谓的活套结)在一个滑轮组部件 的一个第一滑轮上工作,以便产生两个可能的全开梭口位置(Offenfachstellungen )中的一个。在该装置中,滑轮的行程减小到 竖钩行程的一半。利用一个以与第一滑轮固定关系设置在滑轮组壳体 中的笫二滑轮以及一个包括一个固定的和一个松弛的端部的第二活套 结,在松弛的活套结端部上又产生最初的竖钩行程。按这种方式受控 的活套结端部在其位置方面接着与至少一个用于提升经纱的吊线连 接。在现代的实践中采用具有高达20000个图案位置(Musterstellen ) 的提花机,在一种这样的机械中同样需要许多滑轮组。这样大的数目 以及对滑轮组关于尺寸、重量、维护自由度和所需的寿命方面的技术 要求导致滑轮组的构型在开发一种提花机时具有高的重要性。为此要 取得不断进展的努力对制造价格产生影响。至今满足上述准则的尝试基本基于通过由塑料件构成滑轮组。不 过在由此可达到的寿命方面,这些尝试并不是特别有成效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提花机中的滑轮组部件, 它可低成本地制造并满足上述要求。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滑轮组部件达到该目的。有利 的进一步构成是诸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构想,即釆用一个滑轮组部件,本专利技术只具有 一个唯一的轴承。由于成本原因为此特别从目录中采用一种便宜的优 质球轴承也应该是可能的。至今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滑轮组部件基本上 釆用两个轴承,其中在相应的轴承的外圏上各有一个绳轮是自由运动 的。而两个轴承的内圏分别是固定的并且不再用于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主题中,在外圏上同样安装一个绳轮,不过同时轴承 的内圏还用于支承一个第二绳轮。通过这样的措施,应用一个唯一的 轴承足以实现一传统的滑轮组部件的目的。与之相应地因此与传统的 解决方案相比可以明显地减小体积和重量。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建议一种应用在提花机中的滑轮组部件,它具 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一个第一活套结的第一绳轮和至少一个用于引导 一个第二活套结的第二绳轮,其中两个活套结中的一个活套结与至少一个竖钩连接,而另一活套结与至少一个用于提升经纱的吊线连接, 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绳轮可彼此独立旋转地支承。按照本专利技术,滑轮 组部件具有一个包括一个内圏和一个外圏的轴承,其中轴承的内圏和 外圏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并且两个绳轮中的一个绳轮与内圏连接,而 另一绳轮与轴承的外圏连接。由于对称性原因,优选两个活套结中的一个活套结构成为双活套 结,在这种情况下,轴承的内圏与两个第二绳轮连接,它们设置在第 一绳轮的两侧。通过这样的措施实现了均匀地将拉力分配到两个活套结端部上的并因此不出现偏拉力(Schiefzug)。双活套结在这种情况 下可以构成稍弱的,因为负荷分配到活套结的两个平行延伸的区域上。 两个第二绳轮的横截面优选构成为大致角形的并且在指向轴承的 外面的端面上分别具有一个用于活套结的引导槽或绳槽。优选两个第 二绳轮的面向第一绳轮的内面构成为大致与第一绳轮的外面互补。借 此确保在本专利技术滑轮组部件的不同的部分之间出现微小的缝隙宽度并 因此同时也可以用作为球轴承的迷宫式密封。因此不再需要轴承的一个附加的密封件。为了在绳槽中可靠的引导活套结以及为了防止污染并保证滑轮组部件在通过提花机的等梭口位置时(Fachgleichstellung )可靠相斥, 将各绳轮优选设置或掩盖在一个壳体内。同时特别浮动地实现各绳轮 在壳体内的设置,其中壳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构成为两件式的。作为轴承优选采用一个球轴承,当然也可设想,釆用一个滑动轴承。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的特别优点在于,通过将需要的构件减小至一 个唯一的轴承,不仅可以使制造成本而且可以使滑轮组部件的重量基本上减半。借此得到的较小的装入质量产生的结果是,整个的提花机一方面需要较小的重量而另一方面可达到较长的寿命。附图说明以下要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l提花织造设备的示意和大大简化的图,其中设有一些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部件; 图2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部件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 图3按图2的滑轮组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提花织机的基本构造是充分已知的,因此以下只拟简要地概 括。图1中所示的织造设备基本上包括本身已知的部分提花机l、 通丝2和织机3,它们只示意地示于图1中。特别是在设有标记l的 提花机只示出所属的竖钩4和5,其经由一个第一活套结6相互连接。 该活套结6,如图l中只示意示出的,经由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部件20延 伸。相反,图1中未示出提花机l的控制装置,借其实现竖钩4和5 的提升和下降并且还确保其在一个上面的位置或一个下面的位置受控 的支承。可以实现这一点的装置由现有技术同样是充分已知的。在这 方面特别参阅开头所述本申请人的EP0 287 921 Al。在织造设备的通丝2中, 一个第二活套结8在其一端部8a牢固地固定在一个位置固定的活套结和通丝引导装置上,活套结和通丝引导装置常常也称为活套结底板9。该第二活套结8又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滑轮 组部件20并且以其另一松弛的端部86与一根吊线IO连接,该吊线伸 过活套结底板9并且还伸过一个位置固定的所谓目板11。在目板11 的下方,吊线10与一根综线12连接,该综线包括一个环圏12a,经 纱14伸过该环圏。经纱14按照竖钩4和5的控制亦即按照预定的提 花图案进入高或低梭口位置并保持在那里。一个通丝下拉装置13在环 圏12a的下侧与综线12连接并且对整个系统施加必需的恢复力,亦即 这样的力,它确保经纱14在竖钩4和5的相应的控制下可以再次从高 梭口位置返回到低梭口位置。至今采用的滑轮组部件通常包括两个绳轮,它们分别设置在一个 自己的轴承上。通常各绳轮以垂直的彼此延长方式设置,以便避免在 传递拉力时的不对称的力。不过两个轴承的应用产生的结果是,已知 的滑轮组部件具有一个相当高的结构高度并由此也是相当重的。为了避免这些缺点,现在按照本专利技术建议一种新式的滑轮组部件, 它示出于图2和3中。其中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部件的透视图, 而相反图3示出滑轮组部件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设有标记20的滑轮组部件的特别特征是,它只具有 一个唯一的轴承21。该轴承优选涉及一种球轴承,当然同样也可设想 采用一种滑动轴承。而在至今已知的滑轮组部件中,应用的轴承只外 圏是可旋转的。但在本专利技术的滑轮组部件20中,不仅轴承21的内圏 22而且其外圏23均可旋转地设置。按照图3中的剖视图,轴承21的外圏23首先与一个第一绳轮25 连接,该第一绳轮设置在外圏23的外圆周上并且因此随其旋转。该绳 轮在其指向外面的端面上具有一个环形的凹槽或绳槽26,它用于引导 与竖钩连接的第一活套结6。如上所述,轴承21的内圏22同样是可旋转地支承的并且与一个 第二绳轮30连接。准确地说,内圏22与两个第二绳轮3(h和302连接, 这对均匀的负荷分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在提花机(1)中的滑轮组部件(2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引导一个第一活套结(6)的第一绳轮(25)和至少一个用于引导一个第二活套结(8)的第二绳轮(30),其中两个活套结(6、8)中的一个活套结与提花机(1)的至少一个竖钩(4、5)连接,而另一活套结(8)与至少一个用于提升经纱(14)的吊线(10)连接,并且其中第一和第二绳轮(25、30)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其特征在于,滑轮组部件(20)具有一个包括一个内圈(22)和一个外圈(23)的轴承(21),其中轴承(21)的内圈(22)和外圈(23)可彼此独立地旋转,并且两个绳轮(25、30)中的一个绳轮与内圈(22)连接,而另一绳轮(25、30)与轴承(21)的外圈(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瓦尔特凯姆
申请(专利权)人:弘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