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752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第二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二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转轮和铲斗状刀、第二切刀。第二电机驱动第二转轴转动,左、右侧第二转轴顺、逆时针方向转动。铲斗状刀沿第二转轮轴线方向平均分布在第二转轮上。铲斗状刀包括底面刀、左、右侧板刀,左、右侧板刀相互平行并垂直固定在第二转轮上,左、右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交错固定在相应的左、右侧第二转轮上,并且左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右/左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右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左/右侧板刀之间的距离均为0.5~1mm。第二切刀垂直固定在铲斗状刀的左、右侧板刀之间的第二转轮上。

A modified straw pulverized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straw crushing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crush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rushing device. The second crushing device includes second pairs of motors set in pairs, second rotating shafts, second rotary wheels, bucket shaped knives and second cutting knives. Second the motor drives the second rotary shaft to rotat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econd rotating shaft rotates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The bucket knife is distributed evenly on the second runner along the axis of the second runner. The bucket knife includes a bottom knife, a left and right plate knif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plate knive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xed vertically on the second wheel. The bucket shaped knif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econd wheels is staggered on the corresponding left and right second wheels, and the right / left plate knife of the bucket knife on the left second wheel is the closest right side to the right side. Seco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eft / right blade of the bucket knife on the runner is 0.5~1mm. Second the cutter is vertically fixed on the second runner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knife blades of the bucket kn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
技术介绍
专利号201611131555.5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秸秆粉碎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部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水平设置,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粉碎刀片,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粉碎刀片,所述第一粉碎刀片和第二粉碎刀片交错设置,第二转轴下方设有第一筛网,第一筛网向左下方倾斜设置,第一筛网的左端上侧固定设有提升套筒,提升套筒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提升套筒内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转轴上布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筛网下方设有一对粉碎辊。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筛网表面存在很多小孔,导致筛网表面对秸秆的阻力很大,即使倾斜,秸秆在筛网表面上也不容易移动;第一粉碎刀片和第二粉碎刀片的的切割粉碎效果还有待改进提高;粉碎辊上的粉碎齿对第二筛网上未被过滤的秸秆的再次粉碎效果有限,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技术方案碰到的问题,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本技术,以解决上述技术方案碰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包括壳体、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上端面,所述壳体内分成第一粉碎室、第二粉碎室、回收室、输出室,所述回收室位于所述第一粉碎室左侧并通过位于底部的吸料口及顶部的复出口与所述第一粉碎室相连通,所述第二粉碎室位于所述回收室、第一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向左下方倾斜的第一筛网相分隔,所述输出室位于所述第二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弧形的第二筛网相分隔,所述壳体上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第一粉碎室的进料口,所述壳体下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输出室的出料口;所述第一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一粉碎装置以粉碎秸秆,所述回收室内竖直设置有由一螺旋电机驱动转动的螺旋叶片以回送秸秆,所述第二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二粉碎装置以继续粉碎秸秆;所述第二粉碎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转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左侧所述第二转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所述第二转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轮过盈配合地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粉碎装置还包括铲斗状刀、第二切刀,所述铲斗状刀沿所述第二转轮轴线方向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铲斗状刀包括底面刀、左侧板刀、右侧板刀,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相互平行并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底面刀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的底端上,所述底面刀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的顶端和所述底面刀的顶端为刀刃,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和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交错固定在相应的左侧所述第二转轮、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并且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右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之间的距离为0.5~1mm,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所述右侧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右侧板刀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第二切刀垂直固定在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螺旋电机、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第二电机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秸秆进入第二粉碎室中时,底面刀、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的顶端刀刃及第二切刀可以相交和平行的方向对秸秆进行切割粉碎,提高了粉碎效率和粉碎质量;左、右侧第二转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左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右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右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左侧板刀之间的距离和左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左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右侧第二转轮上的铲斗状刀的右侧板刀之间的距离均很小,这样就可对秸秆进行剪切粉碎,进一步提高了粉碎效率和粉碎质量;由于铲斗状刀的铲斗状结构,可以把第二筛网上未被过滤的秸秆大量的被铲斗状刀带回至左、右侧第二转轮之间再次进行粉碎,这样大大提高了秸秆粉碎效率和粉碎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秸秆粉碎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未标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含鼓风机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正向切刀、反向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铲斗状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螺旋电机;2、螺旋叶片;3、回收室;4、吸料口;5、复出口;6、第一导流板;7、控制器;8、第一粉碎室;9、进料口;10、正向切刀;11、反向切刀;12、反向转轴;13、反向电机;14、正向转轴;15、正向电机;16、进风管;17、鼓风机;18、弹簧;19、阻挡杆;20、挡板;21、第一筛网;22、第二导流板;23、第二粉碎室;24、输出室;25、出料口;26、第二筛网;27、弧形突起;28、第二电机;29、铲斗状刀;291、底面刀;292、左侧板刀;293、右侧板刀;30、第二转轴;31、第二切刀;32、第二转轮;33、导风板;34、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6所示的秸秆粉碎总成,包括壳体34、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固定在所述壳体34的外上端面。所述壳体34内分成第一粉碎室8、第二粉碎室23、回收室3、输出室24,所述回收室3位于所述第一粉碎室8左侧并通过位于底部的吸料口4及顶部的复出口5与所述第一粉碎室8相连通,所述第二粉碎室23位于所述回收室3、第一粉碎室8下方并通过一向左下方倾斜的第一筛网21相分隔,所述输出室24位于所述第二粉碎室23下方并通过一弧形的第二筛网26相分隔。所述壳体34上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第一粉碎室8的进料口9以向第一粉碎室8输送秸秆,所述壳体34下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输出室24的出料口25以把输出室24内粉碎完的秸秆排出。所述第一粉碎室8内设置有第一粉碎装置以粉碎秸秆,所述回收室3内竖直设置有由一螺旋电机1驱动转动的螺旋叶片2以回送秸秆,所述第二粉碎室23内设置有第二粉碎装置以继续粉碎秸秆,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未在图1至6中标出。所述第一粉碎室8右侧壁底端固定设置一连通所述粉碎室的进风管16,所述进风管16平行于所述第一筛网21的上端面,所述壳体34外还设置一经所述进风管16向所述第一粉碎室8、回收室3送风的鼓风机17,所述鼓风机17固定在所述壳体34的右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筛网21的上端面左端设置一弧形的导风板33,导风板33可以使秸秆更容易进入螺旋叶片2的输送范围,提高了秸秆回送成功率。所述鼓风机17、螺旋电机1、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7。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可控制鼓风机17间隔启动,控制器7可控制螺旋电机1、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的正常运行。秸秆经进料口9进入第一粉碎室8内,控制器7控制螺旋电机1、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启动,第一粉碎装置对秸秆进行粉碎后,秸秆落在第一筛网21上端面上,被切碎的秸秆经第一筛网21过滤进入第二粉碎室23中被第二粉碎装置继续粉碎,不能过滤的秸秆被第一筛网21阻挡在第一筛网21的上端面上,控制器7控制鼓风机17间隔启动以不妨碍第一筛网21的正常过滤操作,由于进风管16位于第一粉碎室8右侧壁底端且进风管16平行于第一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上端面,所述壳体内分成第一粉碎室、第二粉碎室、回收室、输出室,所述回收室位于所述第一粉碎室左侧并通过位于底部的吸料口及顶部的复出口与所述第一粉碎室相连通,所述第二粉碎室位于所述回收室、第一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向左下方倾斜的第一筛网相分隔,所述输出室位于所述第二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弧形的第二筛网相分隔,所述壳体上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第一粉碎室的进料口,所述壳体下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输出室的出料口;所述第一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一粉碎装置以粉碎秸秆,所述回收室内竖直设置有由一螺旋电机驱动转动的螺旋叶片以回送秸秆,所述第二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二粉碎装置以继续粉碎秸秆;所述第二粉碎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转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左侧所述第二转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所述第二转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轮过盈配合地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粉碎装置还包括铲斗状刀、第二切刀,所述铲斗状刀沿所述第二转轮轴线方向平均分布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铲斗状刀包括底面刀、左侧板刀、右侧板刀,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相互平行并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底面刀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的底端上,所述底面刀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的顶端和所述底面刀的顶端为刀刃,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和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交错固定在相应的左侧所述第二转轮、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并且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右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右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之间的距离为0.5~1mm,左侧所述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与相距最近的所述右侧第二转轮上的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右侧板刀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第二切刀垂直固定在所述铲斗状刀的所述左侧板刀、右侧板刀之间的所述第二转轮上;所述螺旋电机、第一粉碎装置、第二粉碎装置、第二电机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秸秆粉碎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上端面,所述壳体内分成第一粉碎室、第二粉碎室、回收室、输出室,所述回收室位于所述第一粉碎室左侧并通过位于底部的吸料口及顶部的复出口与所述第一粉碎室相连通,所述第二粉碎室位于所述回收室、第一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向左下方倾斜的第一筛网相分隔,所述输出室位于所述第二粉碎室下方并通过一弧形的第二筛网相分隔,所述壳体上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第一粉碎室的进料口,所述壳体下端面上开设一连通所述输出室的出料口;所述第一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一粉碎装置以粉碎秸秆,所述回收室内竖直设置有由一螺旋电机驱动转动的螺旋叶片以回送秸秆,所述第二粉碎室内设置有第二粉碎装置以继续粉碎秸秆;所述第二粉碎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转轴、第二转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左侧所述第二转轴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所述第二转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转轮过盈配合地套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粉碎装置还包括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佳源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