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内衬管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设备
,具体涉及油管内衬管生产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石油的抽取或者运输等工作中都需要用到油管,往往需要在油管内套入衬管方可使用,UHMWPE内衬管技术在油管防偏磨抗腐蚀等优良的特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各油田在实现UHMWPE衬管衬入油管的过程都停留在半机械半手工的原始操作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就是由于人工操作精度低,生产率低,产品合格率低,所以也制约了UHMWPE管的规范化批量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油管内衬管生产线,它完全克服传统衬管生产半人工半机械生产的效率低下、动作粗糙、产品废品率高等缺陷。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生产线步骤为:1)油管在出料区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将油管放入油管通径工位上;2)油管在油管通径工位上,通过自动通径设备A对油管内壁进行油管内壁光滑程度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将油管放置于第一待料架上;3)第一待料架上的油管通过下料机构翻转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内衬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生产线步骤为:油管在出料区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将油管放入油管通径工位上;油管在油管通径工位上,通过自动通径设备A(1)对油管内壁进行油管内壁光滑程度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将油管放置于第一待料架(2)上;第一待料架(2)上的油管通过下料机构翻转到卸接箍工位上;油管在卸接箍工位上通过卸扣机(3)进行油管接箍的拆卸工作,接箍拆卸完成后,通过下料机构将油管翻转到第二待料架(20)上待命;启动第一传输线(4),通过下料机构将第二待料架(20)上油管翻转到第一传输线(4)上,第一传输线(4)将油管传送到衬管缩径工位上;油管放置在衬管缩径工位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内衬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生产线步骤为:油管在出料区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将油管放入油管通径工位上;油管在油管通径工位上,通过自动通径设备A(1)对油管内壁进行油管内壁光滑程度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将油管放置于第一待料架(2)上;第一待料架(2)上的油管通过下料机构翻转到卸接箍工位上;油管在卸接箍工位上通过卸扣机(3)进行油管接箍的拆卸工作,接箍拆卸完成后,通过下料机构将油管翻转到第二待料架(20)上待命;启动第一传输线(4),通过下料机构将第二待料架(20)上油管翻转到第一传输线(4)上,第一传输线(4)将油管传送到衬管缩径工位上;油管放置在衬管缩径工位上后,衬管通过衬管输送电机经过自动缩径衬管设备(6)从油管的一端进入,且套于油管内部,衬管进入油管后形成内衬油管,内衬油管通过下料架构将油管翻转到第二传输线(8)上;在内衬油管翻转到第二传输线(8)上时,内衬油管的一端进入衬管管头切割设备(7)中,内衬油管在第二传输线(8)上固定好后,衬管管头切割设备(7)对衬管的一端端头进行切割;衬管管头一端切割后,启动第二传输线(8),向与衬管管头切割设备(7)相反的方向移动,将内衬油管输送进碳纤维恒温自动加热装置(9)内;内衬油管在碳纤维恒温自动加热装置(9)内进行加热复形工作,碳纤维恒温自动加热装置(9)内的加热温度为80~100℃,保持恒温加热,加热1~3个小时,加热完成后启动第三传输线(10);第三传输线(10)将内衬油管从碳纤维恒温自动加热装置(9)中传送出来,通过提升机械手(11)将内衬油管提升至料筐(12)进行自然冷却,料筐(12)内的内衬油管要成捆吊至自然冷却料架上放置,自然状态下放置23~25个小时;经过23~25个小时的冷却后,内衬油管由吊车吊至第四传输线(13)上,第四传输线(13)将内衬油管传输至第三待料架(21)处;内衬油管通过下料机构从第三待料架(21)上翻转到切头工位上,切头工位两端的自动管端切头设备(14)按照工艺要求将衬管管端多余的部分切掉,切头完成后通过下料机构将内衬油管翻转到加热工位上;加热工位两端的自动管端加热设备(15)对衬管的两端进行加热,自动管端加热设备(15)的加热温度为140~160℃,保证恒温加热,加热1~3分钟,衬管管端加热完成后,通过下料机构将内衬油管翻转到翻边工位上;翻边工位两端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伟峰,陶明权,袁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鑫顺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