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5166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包括单榀架,所述单榀架包括左侧上支腿、右侧上支腿、左侧上横梁、右侧上横梁、左侧上斜支撑、右侧上斜支撑、顶升设备、左侧下支腿、右侧下支腿、左侧立杆和右侧立杆,所述左侧上横梁、左侧上斜支撑和左侧立杆组成左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右侧上横梁、右侧上斜支撑和右侧立杆组成右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左侧爬升三角架体与所述右侧爬升三角架体之间设置顶升设备。本装置有效的实现了架体的自动爬升和角度调节,减少了现场提升设备的使用,人工投入量小,有效的减少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土木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电站、大坝、山体防护的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水电站、大坝及山体防护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有岩体进行锚栓拉结防护,但是在施工工程中由于岩体的高度和岩体面的不规则性,用传统的施工辅助设备不容易有效的完成,而且在做防护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携带一些机具和少量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包括单榀架,所述单榀架包括左侧上支腿、右侧上支腿、左侧上横梁、右侧上横梁、左侧上斜支撑、右侧上斜支撑、顶升设备、左侧下支腿、右侧下支腿、左侧立杆和右侧立杆,所述左侧上横梁、左侧上斜支撑和左侧立杆组成左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右侧上横梁、右侧上斜支撑和右侧立杆组成右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左侧爬升三角架体与所述右侧爬升三角架体之间设置顶升设备,所述左侧上支腿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上端,所述左侧下支腿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下端,所述右侧上支腿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上端,所述右侧下支腿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下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左侧上横梁下方还设置中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左侧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各自的一端通过第二立杆连接,所述中横梁还与左侧立杆连接,所述中横梁和下横梁之间还通过吊梁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中横梁与所述吊梁之间还通过第三斜支撑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中横梁或下横梁上设置围护立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左侧上横梁上设置围护立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左侧上支腿和右侧上支腿各自分别包括外撑管和能在所述外撑管内伸缩的内撑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撑管上设置吊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内撑管与支撑座连接,所述外撑管与调节丝杠连接。本技术还可以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至少2个单榀架通过螺栓和销轴拼装成施工操作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在对水电站、大坝、山体防护施工中,即便岩体的高度和外轮廓的不规则,通过本技术的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也可方便的对岩体进行锚栓拉结防护,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单榀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支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立体示意图。图4和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施工架体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a-左侧上支腿,1b-右侧上支腿,2a-左侧上横梁,2b-右侧上横梁,3a-左侧上斜支撑,3b-右侧上斜支撑,4-顶升设备,5a-左侧下支腿,5b-右侧下支腿,6a-左侧立杆,6b-右侧立杆,7-中横梁,8-下横梁,9-第二立杆,10-吊梁,11-第三斜支撑,12-围护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单榀架结构,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包括单榀架,所述单榀架包括左侧上支腿1a、右侧上支腿1b、左侧上横梁2a、右侧上横梁2b、左侧上斜支撑3a、右侧上斜支撑3b、顶升设备4、左侧下支腿5a、右侧下支腿5b、左侧立杆6a和右侧立杆6b,所述左侧上横梁2a、左侧上斜支撑3a和左侧立杆6a组成左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右侧上横梁2b、右侧上斜支撑3b和右侧立杆6b组成右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左侧爬升三角架体与所述右侧爬升三角架体之间设置顶升设备4,所述左侧上支腿1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上端,所述左侧下支腿5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下端,所述右侧上支腿1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上端,所述右侧下支腿5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下端。以上的左侧爬升三角架体和右侧爬升三角架体通过顶升设备4交替爬升,从而达到自爬升的目的,顶升设备4为液压设备。其具体的连接关系及爬升原理可以是:液压自爬升钻灌平台的爬升通过调节液压顶升设备中液压油的压力大小促使油缸杠杆的伸出和缩回,从而实现液压自爬升钻灌平台中爬升架体和平台架体的互相爬升。一台液压自爬升钻灌平台中包含两套爬升架体(即两套液压顶升设备:安装在两套爬升三角架上),为了保证在爬升过程中,两套爬升架体同步爬升,将两套液压顶升设备分别用单独的泵站控制,且用同一个电控箱控制,实现架体在爬升过程中的同步。左侧上横梁2a下方还设置中横梁7和下横梁8,所述左侧上横梁2a、中横梁7和下横梁8各自的一端通过第二立杆9连接,所述中横梁7还与左侧立杆6a连接,所述中横梁7和下横梁8之间还通过吊梁10连接。中横梁7与所述吊梁10之间还通过第三斜支撑11连接。左侧上横梁2a、中横梁7或下横梁8上设置围护立杆12。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支腿的结构,左侧上支腿1a和右侧上支腿1b各自分别包括外撑管1-4和能在所述外撑管1-4内伸缩的内撑管1-5。外撑管1-4上设置吊环1-3。内撑管1-5与支撑座1-1连接,所述外撑管1-4与调节丝杠1-2连接。通过该结构,可实现角度调节。结合以上实施例给出的结构,以下对其施工原理做出进一步描述:在设定的场地按照设计进行架体的拼装,至少2个单榀架拼装,架体各个构件间的连接是用螺栓和销轴连接,销轴连接是为了有效的调节架体的倾斜角度并且保证操作平台的平整,螺栓连接可以保证特定构件间的紧密连接。用现场的提升设备将拼装完成的架体吊装在对应的结构面上,利用岩体上的锚杆将架体固定在岩体结构上,每组架体有四榀爬升三角架,在施工状态下将四榀爬升三角架全部与岩体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架体上端的上支腿进行架体的调节,保证架体有效的附着在岩体结构上,并且保证平台的平整,使平台可以正常使用,调节上支腿的丝杆使内撑管伸出和缩回调节架体的倾斜角度,因为与平台间是用销轴连接的,所以不影响平台的平整度。在完成当前施工段后,通过两套爬升三角架的配合完成架体的爬升,因架体自带动力顶升设备无需其他提升设备的辅助即可完成爬升,在爬升时首先将两榀爬升三角架与结构解除固定,利用自带的液压顶升设备将其提升到下一施工位置,并且进行与岩体的锚固,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提升另外两榀爬升三角架从而完成施工平台的自动爬升。本技术的操作步骤:(1)利用设计给定的锚杆孔作为架体安装的挂点,节省了单独埋设埋件的工作;(2)通过架体上端设置的支腿调节架体的倾斜角度,因为架体构件间是通过销轴连接,在调整架体倾斜度时不影响平台的平整度;(3)在完成施工后,利用两套爬升架体的配合通过液压爬升动力设备进行架体的爬升。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榀架,所述单榀架包括左侧上支腿(1a)、右侧上支腿(1b)、左侧上横梁(2a)、右侧上横梁(2b)、左侧上斜支撑(3a)、右侧上斜支撑(3b)、顶升设备(4)、左侧下支腿(5a)、右侧下支腿(5b)、左侧立杆(6a)和右侧立杆(6b),所述左侧上横梁(2a)、左侧上斜支撑(3a)和左侧立杆(6a)组成左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右侧上横梁(2b)、右侧上斜支撑(3b)和右侧立杆(6b)组成右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左侧爬升三角架体与所述右侧爬升三角架体之间设置顶升设备(4),所述左侧上支腿(1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上端,所述左侧下支腿(5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下端,所述右侧上支腿(1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上端,所述右侧下支腿(5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榀架,所述单榀架包括左侧上支腿(1a)、右侧上支腿(1b)、左侧上横梁(2a)、右侧上横梁(2b)、左侧上斜支撑(3a)、右侧上斜支撑(3b)、顶升设备(4)、左侧下支腿(5a)、右侧下支腿(5b)、左侧立杆(6a)和右侧立杆(6b),所述左侧上横梁(2a)、左侧上斜支撑(3a)和左侧立杆(6a)组成左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右侧上横梁(2b)、右侧上斜支撑(3b)和右侧立杆(6b)组成右侧爬升三角架体,所述左侧爬升三角架体与所述右侧爬升三角架体之间设置顶升设备(4),所述左侧上支腿(1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上端,所述左侧下支腿(5a)设置于所述左侧立杆(6a)下端,所述右侧上支腿(1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上端,所述右侧下支腿(5b)设置于所述右侧立杆(6b)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自爬升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上横梁(2a)下方还设置中横梁(7)和下横梁(8),所述左侧上横梁(2a)、中横梁(7)和下横梁(8)各自的一端通过第二立杆(9)连接,所述中横梁(7)还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启祥杨宗立周绍武牟荣峰黄灿新张建山曹中升尚永红刘志坚段海波黄伟张传虎刘传炜徐文赫常亚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