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纺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86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擦纺纱的方法,其特征是经开松辊开松后的纤维流经过电介质材料制成的纤维通道被设置有一定扇形角圆周吸气面的转入尘笼充分吸附凝聚后在两个尘笼间的锲形区进行摩擦自由端加捻成纱,该纤维流的方向与尘笼轴的垂直线呈一定的斜角。同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明显提高成纱质量。提高纺制无芯纱的可纺性,节省吸气能耗以及抗静电干扰的性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纺纱的技术。摩擦纺纱是七十年代末国际上新兴的一种纺纱技术。该技术是将喂入的纤维条经开松辊开松成单纤维,由气流送到一对同向旋转的圆周面透孔,内置吸气内胆的摩擦加捻滚筒(简称尘笼)的锲形区,进行纤维自由端凝聚摩擦加捻而成纱。摩擦纺纱具有产量高,卷装大,工艺过程简单,适纺纤维范围宽广(包括废次纤维),成纱花式品种多样,条干均匀等优点。摩擦纺纱技术在国际上唯一付之实施、大量应用的是奥地利FEHRER公司的DREF2摩擦纺纱机。但该种机器的成纱原理尚不尽理想,机器电耗大,成纱强力差,难纺无芯纱,静电干扰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如下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摩擦纺纱方法采用两个尘笼(同向旋转),两个尘笼之间的锲形区形成对成纱自由端的摩擦加捻。但对这两个尘笼不能等同而言。尘笼的旋转相对输入纤维导入尘笼间锲形区的流向,尘笼表面的运动与纤维流向一致的称转入尘笼,相反的称转出尘笼。转入尘笼除了要完成摩擦加捻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对摩擦纺纱十分重要的吸附凝聚纤维的作用,必需由它来完成。转出尘笼主要是与转入尘笼相配合,形成稳定的对成纱自由端的摩擦加捻力矩。转入,转出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纺纱方法,包括将喂入的纤维条经开松辊开松成单纤维,由气流送入到一对同向旋转的圆周面透孔,内置吸气内胆的摩擦加捻滚筒(简称尘笼)的锲形区进行纤维自由端凝聚摩擦加捻而成纱,其特征在于:开松后的纤维流经过对带电纤维吸引力很小的电介质材料制成的纤维通道被设置有一定扇形角圆周吸气面的转入尘笼充分吸附凝聚后,在两个尘笼间的锲形区进行摩擦自由加捻成纱,该纤维流的方向与尘笼轴的垂直线呈一定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百申丁好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新型纺织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