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43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视镜杆、套装于后视镜杆的第一圆环、连接后视镜杆一端的端盖,后视镜杆包括第一半杆和第二半杆,第一半杆的端部与第二半杆的端部连接,第一半杆包括连接第二半杆的第一杆部和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一球体,第一球体设置于第一杆部背向第二半杆的一端,第二半杆包括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二杆部和连接第二杆部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二杆部背向第一杆部的一端,第二安装部背向第二杆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置铁管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降低后视镜杆的生产难度,第一圆环可以方便的套装在后视镜杆上。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rearview mirr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rearview mirror, which includes a rearview mirror rod, a first ring fitted to a rearview mirror rod and an end cover attached to one end of a rear view mirror bar. The rear view mirror rod includes a first half rod and a second half rod, the end part of the first half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second half rod, and the first half rod includes the second half rod. The first ball is set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rod back to the second half, and the second half is composed of the second bar connecting the first bar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part connecting the second rod,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part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rod back to the first bar,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back to the second bar. One side of the par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which can hold iron pipes.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the rearview mirror of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production difficulty of the rearview mirror rod, and the first ring can be conveniently sleeved on the rearview mirror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后视镜产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后视镜通过后视镜杆与汽车上的铁管连接,后视镜杆为塑料注塑成型,后视镜杆靠近后视镜的一端为球状并且会套有第一圆环,第一圆环与后视镜连接,后视镜杆的另一端会连接端盖,后视镜杆的端面与端盖贴合,后视镜杆和端盖之间设置有方便铁管通过的空腔,后视镜杆和端盖通过螺栓连接夹紧铁管。然而,这就使得后视镜杆需要从两个垂直方向脱模,生产工艺难度增加,同时,第一圆环很难套在后视镜杆,后视镜杆连接铁管的一端设计也受到第一圆环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降低后视镜杆的生产难度,第一圆环可以方便的套装在后视镜杆上。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视镜杆、套装于后视镜杆的第一圆环、连接后视镜杆一端的端盖,第一圆环与后视镜连接形成容置后视镜杆转动的第一限位空腔,后视镜杆与端盖通过螺栓连接,后视镜杆和端盖之间设置有容置汽车上铁管通过的第二限位空腔,后视镜杆包括第一半杆和第二半杆,第一半杆的端部与第二半杆的端部连接,第一半杆包括连接第二半杆的第一杆部和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一球体,第一球体设置于第一杆部背向第二半杆的一端,第二半杆包括连接第一杆部的第二杆部和连接第二杆部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位于第二杆部背向第一杆部的一端,第二安装部背向第二杆部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置铁管的第二凹槽。优选的,第一杆部背向第一球体的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二杆部对应设置有螺纹孔。优选的,第二杆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容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螺杆部与第一杆部连接。进一步的,第一杆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沿第一杆部的端面边缘设置,第二杆部的端面设置有容置第一凸起的第二凹部。进一步的,第二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容置第二螺栓的头部的第三凹槽。进一步的,第一杆部的端面设置有容置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的第一孔,第一孔设置有连接第二螺栓的第一螺母。进一步的,第一螺母位于第一球体内部,第一球体背向第一杆部的一侧设置有容置第一螺母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与第一孔连通。优选的,第二安装部呈圆盘状,第二杆部与第二安装部的端面连接,第二安装部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凹槽偏置设置。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使后视镜杆件具有第一半杆和第二半杆,第一半杆的端部与第二半杆的端部连接,使得后视镜杆可以通过先将用于连接后视镜的第一圆环套装在第一半杆上,再使第一半杆与第二半杆连接,使第一圆环可以方便的套装在后视镜杆上,同时,使后视镜杆两端的形状不受第一圆环的限制;还通过使第一半杆具有第一杆部和第一球体,使第二半杆具有第二杆部和第二安装部,使得第一半杆和第二半杆在注塑成型时只需要从一个方向脱模,生产工艺简单;另外,后视镜杆具有第一半杆和第二半杆,使得后视镜杆可以根据后视镜或汽车上铁管形状尺寸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第一半杆或第二半杆,有利于设计通用,减少后视镜杆的产品种类,减少开发成本。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后视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半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视镜杆、套装于后视镜杆的第一圆环3、连接后视镜杆一端的端盖4,第一圆环3与后视镜连接形成容置后视镜杆转动的第一限位空腔,后视镜杆与端盖4通过螺栓连接,后视镜杆和端盖4之间设置有容置汽车上铁管通过的第二限位空腔。第一圆环3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后视镜的安装孔32,若干安装孔32沿第一圆环3的周向均布设置。第一圆环3内侧设置有能够与后视镜杆的外表面贴合的内球面31,这样可以增加第一圆环3与后视镜杆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便于后视镜与后视镜杆保持相对固定。端盖4设置有沿后视镜杆的径向表面延伸的翻边41,避免杂质进入后视镜杆与端盖4之间,避免连接松动。后视镜杆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第一半杆1的端部与第二半杆2的端部连接。后视镜杆件具有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第一半杆1的端部与第二半杆2的端部连接,使得后视镜杆可以通过先将用于连接后视镜的第一圆环3套装在第一半杆1上,再使第一半杆1与第二半杆2连接,使第一圆环3可以方便的套装在后视镜杆上,同时,使后视镜杆两端的形状不受第一圆环3的限制。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是两个单独的零件,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制造完毕后再组装成后视镜杆。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连接或不拆连接,不可拆连接可以是压铆连接或焊接,由于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通常为塑料材质,焊接应采用热板焊接或超声波焊接,以增加连接强度。可拆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可以是在第一半杆1或第二半杆2上设置螺纹进行连接,也可以使用螺栓螺母将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连接,以方便使用中对连接后视镜的第一圆环3进行更换。第一半杆1包括连接第二半杆2的第一杆部11和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一球体12,第一球体12设置于第一杆部11背向第二半杆2的一端,第二半杆2包括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二杆部21和连接第二杆部21的第二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2可以呈圆盘状,第二杆部21与第二安装部22的端面连接,第二安装部22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开口25,第二开口25与第二凹槽23偏置设置。第二开口25与第二凹槽23偏置设置是指第二开口25与第二凹槽23不相交。第二开口25的设置方便拆装工具通过,便于第一圆环3与后视镜的拆装。第二安装部22位于第二杆部21背向第一杆部11的一端,第二安装部22背向第二杆部2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置铁管的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增加与汽车上铁管的接触面积,避免相对滑动。由于第一半杆1具有第一杆部11和第一球体12,第二半杆2具有第二杆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使得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在注塑成型时只需要从一个方向脱模,生产工艺简单。另外,后视镜杆具有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使得后视镜杆可以根据后视镜或汽车上铁管形状尺寸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第一半杆1或第二半杆2,有利于设计通用,减少后视镜杆的产品种类,减少开发成本。对于第一半杆1与第二半杆2的连接方式,可以如下设置:实施例一:第一杆部11背向第一球体12的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二杆部21对应设置有螺纹孔。外螺纹和螺纹孔属于常见结构,未图示画出。实施例二:第二杆部2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容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螺杆部与第一杆部11连接。使用第二螺栓将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连接,可以增强连接强度,减少后视镜杆折断风险。作为实施例二的进一步的拓展,第一杆部1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14,第一凸起14沿第一杆部11的端面边缘设置,第二杆部21的端面设置有容置第一凸起14的第二凹部。第一凸起14和第二凹部配合防止第一杆部11相对第二杆部21转动,避免连接松动,也避免后视镜角度意外变化。作为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拓展,第二凹槽23的槽底设置有容置第二螺栓的头部的第三凹槽。这样使得第二螺栓即使松动,汽车上铁管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半杆1与第二半杆2脱落。相应的,第一杆部11的端面设置有容置第二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视镜杆、套装于后视镜杆的第一圆环(3)、连接后视镜杆一端的端盖(4),第一圆环(3)与后视镜连接形成容置后视镜杆转动的第一限位空腔,后视镜杆与端盖(4)通过螺栓连接,后视镜杆和端盖(4)之间设置有容置汽车上铁管通过的第二限位空腔,其特征在于,后视镜杆包括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第一半杆(1)的端部与第二半杆(2)的端部连接,第一半杆(1)包括连接第二半杆(2)的第一杆部(11)和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一球体(12),第一球体(12)设置于第一杆部(11)背向第二半杆(2)的一端,第二半杆(2)包括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二杆部(21)和连接第二杆部(21)的第二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2)位于第二杆部(21)背向第一杆部(11)的一端,第二安装部(22)背向第二杆部(2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置铁管的第二凹槽(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包括后视镜杆、套装于后视镜杆的第一圆环(3)、连接后视镜杆一端的端盖(4),第一圆环(3)与后视镜连接形成容置后视镜杆转动的第一限位空腔,后视镜杆与端盖(4)通过螺栓连接,后视镜杆和端盖(4)之间设置有容置汽车上铁管通过的第二限位空腔,其特征在于,后视镜杆包括第一半杆(1)和第二半杆(2),第一半杆(1)的端部与第二半杆(2)的端部连接,第一半杆(1)包括连接第二半杆(2)的第一杆部(11)和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一球体(12),第一球体(12)设置于第一杆部(11)背向第二半杆(2)的一端,第二半杆(2)包括连接第一杆部(11)的第二杆部(21)和连接第二杆部(21)的第二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2)位于第二杆部(21)背向第一杆部(11)的一端,第二安装部(22)背向第二杆部(2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容置铁管的第二凹槽(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11)背向第一球体(12)的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二杆部(21)对应设置有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部(2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胜罗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宏力后视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