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和纺织机械的具有该装置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17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压力介质气缸(3),该第一压力介质气缸(3)借助于一支杆(6)与一个第二压力介质气缸(5)轴线平行间隔开地设置,其中支杆(6)在气缸底面与两压力介质气缸(3、5)相连接,并且设有一基本上U形的壳体元件(1),其两个臂部分(2、4)各构成一个用于压力介质气缸(3、5)的气缸体,其中还在构成支杆(6)的中空的中部(7)结合多个不同的连接管线用以控制两个压力介质气缸(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其包括第一压力介质气缸,该第一压力介质气缸借助于一支杆与第二压力介质气缸轴线平行而间隔开设置,其中支杆在气缸底面与两压力介质气缸相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拉伸装置的加载装置,其包括一个这样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这里,一种使人感兴趣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特别用于纺织机械技术中。在纤维材料用的拉伸装置中在其加载装置中采用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拉伸装置基本上包括多对上辊/下辊的串联设置,其中各个上辊可借助于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加载,以便其压向下辊。因此各上辊一般是浮动式支承的。在每对上辊/下辊之间连续通过纤维材料,通过串联的多个这样的拉伸装置总体上将纤维材料拉伸,从而纤维材料经受持久的延伸。为此,各个拉伸装置具有不同的转速。由EP0939151A2得知一种这样的拉伸装置,其加载装置配备有相应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加载装置具有一加载臂,其上安装拉伸装置的各个上辊。其中总共三个上辊支承在所属的下辊上。各上辊可旋转地支承在两端并且由加载装置压向对应的下辊,以便与通过的纤维材料之间建立持续的摩擦力,从而纤维材料在通过该路段时可以被延伸。按此各上辊彼此的间距构成可调的,因为根据待拉伸的纤维材料要求不同的间距。由加载装置在上辊上产生的压力经由一压力来控制,后者以加载装置的压缩空气的形式经由相应的压力介质导管供给。加载臂还可旋转地安装在一回转点上,从而可以打开加载臂,借此在上辊与下辊之间的区域内可接近拉伸装置,以便装入新的纤维材料或排除故障。加载装置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可在活塞的远离活塞杆一侧供给压缩空气,从而由此产生的压缩空气经由两轴线平行伸出的活塞杆传到每一上辊的两端部。为每一上辊配置一自身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已知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由总是两个同种的标准气缸构成,它们经由其气缸底在端面拧紧在一支杆上,以便为配置的上辊产生所要求的平行间隔开的压力。其中支杆由一弯板件构成,其制造是相当耗费的。并且供在这里使人感兴趣的使用目的使用的标准气缸的构造是相当长的,以致总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在拉伸装置上有干涉地突出。而且由于这样的占地方的结构,操作可转动的加载臂是不灵巧的。此外,由于暴露在外面的与标准气缸连接的电连接导线和气动连接导管存在导管断裂的危险。另外已知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单个部件的组装是相当耗费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不同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其特征是操作方便的结构并且在采用少量的部件的情况下可靠地正常工作。该目的根据按照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结合其表明的特征来达到。诸附属的权利要求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进一步构成。关于纺织机械的拉伸装置用的加载装置,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2来达到。本专利技术包括这样的技术原理,即为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设置一基本上U形的壳体元件,其两臂部分各构成一个用于压力介质气缸的气缸体,其中在构成支杆的中空的中部结合多个不同的连接管线用以控制两个压力介质气缸。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优点特别在于,由于不同的壳体构件的功能结合,部件的数量是最少的。在这方面完全取消了单个的制造耗费的支杆。由于不同于包括标准气缸的已知的构造方式总体上可以使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结构尺寸减至最小。将连接导管设置于构成支杆的中部可靠地防止断裂危险。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结合的方案在邻接的各构件之间需要不多的密封面,在工作期限内这些密封面可能是故障的起因,因此这相对于已知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确保在工作期限内的更加可靠的操作。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还可以具有用以可拆式锁定在一支承结构例如拉伸装置的加载装置上的装置,该装置至少结合于壳体元件邻近于压力介质气缸的臂部分的区域内。借此例如在使用时与拉伸装置用的加载装置相结合可以实现所要求的转动运动,其转动轴位于对置的臂部分的区域内,其中确保可拆式锁定于工作位置。这可以例如经由结合于所指的臂部分区域内的弹簧复位的按键等在结构上实现之。优选设置用于两压力介质气缸的流体和/或电供给的接头装置,其至少结合于壳体元件邻近于压力介质气缸的臂部分的区域内。在采用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情况下在拉伸装置用的加载装置范围内为此提供这样的臂部分,其位于转动轴承的区域内。该接头装置优选从壳体元件中在臂部分的下面上伸出。可按简单的方式连接向这里延伸的用于控制两压力介质气缸的压力介质导管或用于连接传感器元件等的导电线。如果所指的各接头装置共同设有用于可拆式锁定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装置,则建议,为壳体元件的各一个臂部分专门配置用于压力介质气缸的流体的和/或电的供给的接头装置和用于可拆式锁定在支承结构上的装置。由此达到这些构件在U形壳体元件内的节省空间和均衡的设置。特别节省空间的设置在于,一方面将用于压力介质气缸的流体的和/或电的供给的接头装置而另一方面将用于可拆式锁定在支承结构上的装置设置于臂部分的一个分别位于向外的区域内而邻近相应的内部的压力介质气缸之旁边。在总体上并不因此加大结构高度,从而所指的附加构件结合并不显著影响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紧凑性。按照另一改进本专利技术的措施,结合于壳体元件的中部的连接导管一方面包括用于控制两压力介质气缸的压力介质导管而另一方面包括用于位置传感器的电信号导线,它们为每一压力介质气缸配置并且并列设置于壳体元件的中部,因此该中部构成电缆通道的型式,此外还可设想,至少压力介质导管直接作为相应的通道系(kanalzüge)结合于壳体元件的中部。在单独铺设的连接导管的情况下该有利的方式通过一板条式盖是可接近的,该盖沿中部的上面延伸并且用夹式连接可拆式固定在壳体元件上。该夹式连接可以用附加的固定元件如螺钉等固定之。通过可拆式的板条式盖,从而全部的连接导管为了安装或修理目的是易于接近的。壳体元件连同板条式盖可以按特别有利的方式由塑料通过注塑成型制造。已表明由塑料的制造是可在壳体元件的相应的静力优化的情况下实现的,这确保简单的制造。按照另一改进本专利技术的措施,每一压力介质气缸用一由活塞杆通过的气缸盖封闭,其中在气缸盖与壳体元件之间的缝隙利用一螺钉拧紧,以便气缸盖可靠地固定在壳体元件上。特别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时在拉伸装置用的加载装置的框架中建议这种简单的解法,因为其压力介质气缸完全是单动式的,从而在气缸盖的区域内不可能出现紧密性问题。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时在拉伸装置用的加载装置中在U形壳体元件上还可安装一抑制转动运动的气压弹簧,其用作为止回安全装置以防止加载臂的非有意的反转。就此而言气压弹簧安装在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与支承结构之间。此外,在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中部可以设置多个凹槽等,其用于拉伸装置的抽吸片的弹簧夹固定。就此而言在该位置可以取消要较耗费地安装的螺钉元件。附图说明其他改进本专利技术的措施以下与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一起借助于附图加以更详细地描述。附图中图1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总透视图;图2所用的板条式盖的纵剖面图;图3按照图1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仰视图;以及图4按照图1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图1的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具有一基本上U形的壳体元件1,其第一臂部分2构成一压力介质气缸3用的气缸体,反之对置第二的臂部分4构成一用于另一压力介质气缸5的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双压力介质气缸装置,它包括一个第一压力介质气缸(3),该第一压力介质气缸(3)借助于一支杆(6)与一个第二压力介质气缸(5)轴线平行间隔开地设置,其中支杆(6)在气缸底面与两压力介质气缸(3、5)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基本上U形的壳体元件(1),其两个臂部分(2、4)各构成一个用于压力介质气缸(3、5)的气缸体,其中在一个构成支杆(6)的中空的中部(7)组合安装有多个不同的连接管线用以控制两个压力介质气缸(3、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道夫默勒迪尔克科勒格尔萨利赫阿贾
申请(专利权)人:雷克斯罗特梅克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