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嘴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176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气嘴纺纱装置包含有一个纤维输入通道和一个后置的、可以从该纤维输入通道处运动离开的纱线拉出通道。一个可连接于压缩空气源的注入通道通入到该纱线拉出通道里。该注入通道布置在一个活塞状构件里,该构件通过输入给注入通道的压缩空气可以从纤维输入通道处运动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气嘴纺纱装置,它具有一个纤维输入通道和一个后置的、可以从纤维输入通道处运动离开的纱线拉出通道,一个可以连接于压缩空气源的注入通道通入到该纱线拉出通道里。这种类型的喷气嘴纺纱装置的技术背景就是根据EP 0 787 843A1。在纺纱时将短纤维须条在一个前置的牵伸装置里拉伸成一种小纤维须条,然后在喷气嘴纺纱装置里使这些小纤维须条纺纱加捻。为此使小纤维须条经过喷气嘴纺纱装置的纤维输入通道首先引入到一个涡流室中,该涡流室配置有一个流体装置用于产生一种围绕纱线拉出通道进入开孔的涡流。在此首先使保持在小纤维须条里的纤维的前端引入到纱线拉出通道里,而纤维的后部自由端则伸出,被涡流抓住并围绕所述已经位于纱线拉出通道进入开孔里的、也就是说进入的前端旋转,因此产生一种具有很大程度上是真正的加捻的纱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所述还很弱的未加捻的小纤维须条或者已纺纱的纱线断了,那么必须进行接纱过程,其中将已纺好的纱线的端部返回送至牵伸装置。这里对于已知的喷气嘴纺纱装置来说,就在纺纱过程中断之后将从压缩空气喷嘴流出的压缩空气切断,并使一个包含有纱线拉出通道的构件从纤维输入通道处运动离开。那就可以净化在纤维输入通道和纱线拉出通道之间的区域,因为当纤维输入通道在运行时在到纱线拉出通道的距离较小时,往往会在纱线断开时在相对较窄的间隙中粘附纤维球或纱线球。但在已知的喷气嘴纺纱装置中,要从纤维输入通道上分开纱线拉出通道是很费事的,因为所述的构件都位于不同的外壳里,当纺纱过程中断时就必须使这些外壳完全相互拆开。拆开这些外壳则通过一个外部机构来进行控制。若纱线拉出通道移动离开了纤维输入通道,那么就使一个已经纺好的纱线的断头穿过喷气嘴纺纱装置迎着按照运行时的运输方向返回至牵伸装置里。为此在已知的喷气嘴纺纱装置中在含有纱线拉出通道的构件里设有一个注入通道,该通道用一个入口连接于纱线拉出通道并指向牵伸装置。若此注入通道连接于压缩空气源,那么在纱线拉出通道里就产生一个指向牵伸装置的抽吸流,借助于该抽吸流可以使已纺好的纱线端返回运输到牵伸装置。然后通过外部机构可以使纱线拉出通道又向着纤维输入通道方向运动至工作位置中。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对开头所述类型的喷气嘴纺纱装置进行改进,使得在结构费用小得多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接线过程。此任务通过使纱线拉出通道布置在一个活塞状构件里来解决,该构件可以通过输给注入通道的压缩空气从纤维输入通道处移动离开。由于纱线拉出通道设置在一个活塞状构件里,因此不再需要为了使纱线拉出通道移动离开纤维输入通道而使任意一个外壳相互分离开;而对于上面这种操纵还必要有一种外部机构。确切地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活塞-缸体单元整体地位于喷气嘴纺纱装置的内部中。在
技术介绍
中只是用于使所要接长的纱线穿纱的压缩空气按照本专利技术则具有一个附加的功能,其方法是充分利用所述压缩空气也用来使纱线拉出通道运动离开纤维输入通道。在这两个构件相互分离开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清洗,其中必要时甚至可以应用输给注入通道的压缩空气来进行清洗。压缩空气最好克服一个加载弹簧起作用,该加载弹簧在压缩空气切断时将活塞状构件压入到工作位置中。因此不仅用简单的措施使纱线拉出通道向着纤维输入通道返回运动,而且也确保了通过加载弹簧使构件又组合在一起而达到一种稳定的工作位置。当切断所述引起分离的、紧接着引起穿线的压缩空气时,纱线拉出通道重新毫无困难把转移到其工作位置上。活塞状构件类似于一个阀门,它在输入压缩空气时可以进行操纵,然后就在压缩空气的输入管路和注入通道之间建立一种有效连接。加载弹簧的弹簧行程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阀门行程。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当纱线拉出通道移动离开纤维输入通道时,活塞状的构件就穿过一个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连接于压缩空气的输入管路上。因此可以跨过弹簧行程的公差,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这样来设计环形通道的尺寸,使得注入通道的入口到达这个环形开孔。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则可从以下对一个实施例的说明获得。附图所示为附图说明图1一种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喷气嘴纺纱装置在运行时的一个轴向剖视放大图;图2同样的喷气嘴纺纱装置在停止运行时的一个相同视图。图1所示的喷气嘴纺纱装置1用于由短纤维须条3制造已纺纱线2。喷气嘴纺纱装置1之前设置一个牵伸装置4。将要纺纱的短纤维须条3在牵伸方向A上输送给牵伸装置4,并作为纺成的纱线2在拉出方向B上拉出,并继续送至一个未示出的络纱装置上。仅局部所示的牵伸装置4最好为一种三圆筒牵伸装置,并因此包含有总共三个罗拉对,它们分别具有一个驱动的下罗拉和一个作成压辊的上罗拉。所表示的只是输送罗拉对5、6。在这样一种牵伸装置4里以已知的方式将一个短纤维须条3拉伸至所希望的细度。与牵伸装置4连接的是薄的小纤维须条7,它已受到拉伸,但还未加捻。通过一个纤维输入通道8将小纤维须条7输送给喷气嘴纺纱装置1。接着是一个所谓的涡流室9,在该涡流室里使小纤维须条7进行纺纱加捻,从而形成已纺好的纱线2,该纱线通过纱线拉出通道10被拉出。流体装置在纺纱过程中在涡流室9里通过使压缩空气鼓入穿过切向地通入到涡流腔9里的压缩空气喷嘴11而产生涡流。由喷嘴孔里流出的压缩空气经排风通道12排出,其中该排风通道具有环形横截面,该排风通道围绕一个心轴状的、工作时静止不动的构件13,该构件包含有纱线拉出通道10。在涡流室9部位处作为阻捻机构设有纤维导向面14的一个棱边,它略偏心于纱线拉出通道10地布置在其进入开孔15的部位处。在喷气嘴纺纱装置1里,使所要纺纱的纤维一方面保持成小纤维须条7、并因此从纤维输入通道8基本无加捻地引入到纱线拉出通道10,但另一方面该纤维在位于纤维输入通道8和纱线拉出通道10之间的区域内经受涡流的作用。通过这种涡流作用,使纤维或者至少其端部从纱线拉出通道10的进入开孔15处径向地推动离开。用所述喷气嘴纺纱装置1制成的纱线2因此是基本上在纱线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基本上没有加捻的纤维或纤维部位的芯线以及其中纤维或纤维部位围绕该芯线加捻转动的一个外面部位。这种类型的喷气嘴纺纱装置1允许有很高的纺纱速度,该速度的大小在300米/分钟至600米/分钟之间。所述由压缩空气喷嘴11流入到涡流室9中的压缩空气在工作时通过一个压缩空气道16在输入方向C上输送给喷气嘴纺纱装置1。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通道16首先到达一个围住涡流室9的环形通道17,直接与该环形通道相连的是所述的压缩空气喷嘴11。在纱线拉出通道10的进入开孔15和纤维导向面14之间,在符合生产条件的纺纱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小的间距x1,该间距例如为0.5mm。这种小的间距x1由此产生所述包含有纱线拉出通道10的心轴状构件13轴向方向上可以移动地进行布置。间距x1在工作状态时固定。为了加大该间距x1,如由图2可见的那样,心轴状构件13局部设计成一个活塞缸体单元19的活塞状构件18,其工作原理在下面还要进一步加以说明。如果由于任何某种原因使小纤维须条7或纱线2断了,那么首先将输给涡流室9的过压切断,参见图2中的打叉箭头C。同时将牵伸装置4和未示出的纱线拉出罗拉及络纱装置的所有驱动机构都关断。因为心轴状构件13局部设计成活塞状构件18,因此可以用很简单的措施使纱线拉出通道10运动离开纤维输入通道8。例如设置一个围住心轴状构件13的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喷气嘴纺纱装置,它具有一个纤维输入通道和一个后置的可以从纤维输入通道上运动离开的纱线拉出通道,一个可以连接于压缩空气源的注入通道通入到该纱线拉出通道中,其特征在于,纱线拉出通道(10)布置在一个活塞状构件(18)里,该构件通过输给注入通道(25)的压缩空气可以运动离开纤维输入通道(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沙夫勒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