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理机中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1109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梳理机的装置中,其中,包括支架和至少两个梳理元件的至少一个固定梳理段与例如锡林的滚筒联合,这些梳理元件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一个接着另一个地进行排布,梳理元件的针布和滚筒针布设置成相互相对。为了通过其简单的构造和安装来实现梳理强度的单独设置和梳理元件针布上磨损的减少,至少一个梳理元件的梳理表面与滚筒针布处的相应切线形成一个角度,并且梳理元件相对于滚筒以固定方式进行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梳理机中的装置,其中包括支架和至少两个梳理元件的至少一个固定梳理段与例如锡林的滚筒联合,这些梳理元件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排布,并且梳理元件的针布和滚筒针布设置成相互相对。
技术介绍
在公知的装置(EP0431482)中,各自包括三个固定梳理元件的若干固定梳理段与梳理机的锡林联合,它们的每一个借助端部固定到梳理机的相关侧框架上。位于支架上的三个固定梳理元件的安装表面如是配合锡林的曲度,以致当梳理段设置成最佳时,每个梳理元件的宽度与锡林的相应半径相垂直地延伸。梳理元件的梳理表面在每种情况下相应地被定位为平行于位于锡林针布处的相应切线。可以如此地进行重新设置,例如借助合适的计量器来进行重新设置,以致一个梳理元件的针布与锡林针布之间具有理想的间距。但是,在所有的可能性中,其它两个梳理元件的针布与锡林针布之间则没有理想的间距。利用梳理段绕预定轴线的枢转运动获得理想的设置。在所述枢转运动期间,所有三个相互连接的梳理元件进行移动直到实现理想的设置为止,在这种设置中,所有梳理元件的宽度垂直于锡林的相应半径进行延伸。用于枢转动和固定梳理段的结构其复杂性是不利的。同样不利的是,梳理元件平行于滚筒上相应切线的取向增加了纤维的损伤和棉结的形成。最后,梳理元件的针布在工作时受到相当大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课题,即提供一种在开始时所描述过的那种装置,该装置克服了所提及的缺点,并且在构造和安装方面特别简单,可以独自设置梳理强度并且可以减少梳理元件针布上的磨损。这个问题借助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独立地选择位于每个梳理元件的针布表面和锡林针布之间的角度,即所谓的“偏斜角度”。尤其有利的是,作为使梳理元件的针布表面相对于彼此特定或者独自取向的结果是,纤维损至产生棉结的比率得到相当大的改善。此外,在结构方面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来实现持久的技术改进。作为梳理元件的固定布置的结果是,不需要附加的装置来使梳理段进行枢转。根据另一个优点,梳理元件的针布上的磨损由于梳理表面的各自倾斜而明显减少。权利要求2-48包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更加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这些附图中图1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具有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梳理机;图2以侧视图和剖视图示出了具有两个不可运动梳理元件的固定梳理段,所述梳理元件的梳理表面相对于锡林针布布置成一角度;图2a示出了具有锯齿针布的梳理元件;图3a示出了位于旋转梳理盖板梳理机的初始梳理区域中的本专利技术三个固定梳理段;图3b是在梳理段两端上的固定连接的顶视图;图4示出了位于两个梳理元件的针布和锡林针布之间的间距;图5示出了两个梳理元件,其梳理表面与锡林的相应半径形成一个角度;图6示出了两个梳理元件,所述元件可以绕着平行于锡林轴线的轴线进行旋转;图7示出了两个手动旋转的梳理元件和显示装置;图8示出了两个马达旋转的梳理元件,每个元件具有一个偏转元件; 图9示出了三个梳理段,每个段包括两个梳理元件,沿着锡林的旋转方向看去,这些梳理元件呈现偏斜角度、没有偏斜角度和相反的偏斜角度;图10示出了三个梳理段,每个梳理段包括一个不可运动梳理元件;图11示出了三个梳理段,每个梳理段包括一个可旋转的梳理元件;及图12是总体线路图,它具有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及两个用于梳理元件旋转的由马达驱动的致动件、两个角度测量装置和一个显示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一种梳理机,例如一种Trtzschler DK 903高性能梳理机,所述梳理机具有喂给罗拉1、喂给台2、刺辊(lickers-in)3a、3b、3c、锡林4、道夫5、剥取罗拉6、钳口罗拉7、8、棉网引导构件9、棉网漏斗10、送出罗拉11、12、具有梳理盖板偏转辊13a、13b和梳理盖板棒14的旋转梳理盖板13、条筒15、圈条器16和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梳理段17’、17”,所述梳理段具有梳理件。附图标记4a表示锡林4的旋转方向,附图标记4b表示锡林4的针布,及附图标记4c表示锡林4的中心轴线。附图标记G表示工作方向。根据图2的梳理段17由一个支架18和两个梳理元件19a、19b以及梳理元件19a和19b的针布20a、20b组成,所述梳理元件沿着锡林4的旋转方向(箭头4a)一个接着一个地进行排布,所述针布20a、20b(图2a)分别与锡林4的针布4b相对。梳理元件19a、19b是固定的并且以可移动方式来设置。梳理元件19a、19b的锯齿形针布20a、20b的梳理表面(参见图2a)分别与相应的切线21a和21b形成锐角α和β,所述切线21a和21b分别位于锡林4的针布4b上。根据图3a,固定梳理段17a、17b和17c布置在位于刺辊3c和旋转梳理盖板13的后部梳理盖板偏转辊13a之间的预梳理区域。如图3b所示,每个梳理段17的支架18与两个固定板27a、27b固定。固定板27a、27b借助螺栓28a、28b各自固定到延伸部分29a和29b上(图3a仅示出了位于梳理机的一侧上的延伸部分29a),所述延伸部分依次固定到分别位于梳理机每侧上的梳理板30a和30b上(在图3a中仅示出了30a)。根据图4,梳理元件19a的针布20a与锡林针布4b的切线形成一个锐角α(参见图2),其结果是,梳理钳口沿着锡林4的旋转方向4a变得更窄。倾斜角度α设计成所谓的“偏斜角”。位于针布20a和锡林针布4a之间的间距通过梳理钳口入口处的标号a和梳理钳口出口处的标号b来表示,其中a大于b。梳理元件19b的针布20b与锡林针布4b的切线形成一个锐角β(参见图2),其结果是,梳理钳口沿着锡林4的旋转方向4a变宽。倾斜角度β设计成所谓的“反向偏斜角”。角度α和β例如可以大约为1度。位于针布20b和锡林针布4b之间的间距通过在梳理钳口的入口处的标号C和梳理钳口出口处的标号d来表示,其中c小于d。间距b和c,换句话说在梳理钳口的最窄位置,优选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例如都为3/1000″。如图5所示,梳理元件19a的梳理表面20a与锡林4的半径r1形成一个锐角γ,并且梳理元件19b的梳理表面20b与锡林4的半径r2形成一个锐角δ。根据图6,梳理元件19a、19b被设置成在旋转连接处绕着相应的旋转轴线22a和22b旋转,该旋转轴线被定向为平行于滚筒轴线4c(参见图1)。旋转轴线22a、22b沿着锡林4的径向设置在相应的梳理元件19a和19b的中间。其结果是,梳理元件19a、19b的针布20a、20b和锡林针布4b之间的角度α、β(参见图2)各自进行可调(换句话说,彼此独立),并且可以借助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当角度α、β有改变时,间距b和c(参见图4)优选没有改变。梳理元件19a、19b是固定的并且以可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梳理段17a中。“固定”意味着梳理元件19a、19b保持它们的位置,该位置如所述地位于梳理元件17a中并且相对于锡林4没有改变。“可运动”表示,梳理元件19a、19b,例如可以旋转,借助旋转可以改变所述的倾斜角度α、β和间距。根据图7,杆23a、23b的一端作用在梳理元件19a、19b的相应旋转点22a和22b上。开始时,杆23b位于显示装置24上的第5号位置上(0位置)。另一个显示装置(未示出)与杆23a相连。该开始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梳理机中的装置,其中包括支架和至少两个梳理元件的至少一个固定梳理段与滚筒联合,所述滚筒例如锡林,所述梳理元件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地进行排布,梳理元件的针布和滚筒针布设置成相互相对,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梳理元件(19a至19f)的梳理表面(20a、20b)与滚筒(4)的针布(4b)处的相应切线(21a、21b)形成一个角度(α、β),并且梳理元件(19a、19b)相对于滚筒(4)以固定方式进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希姆布罗伊尔亚历山大霍恩
申请(专利权)人: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