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90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涂剂,特别涉及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在常温、常湿放置后,与后涂覆的油墨层的附着力较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底涂剂包括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烯烃‑丙烯腈共聚物、环氧树脂、聚酯多元醇、多环杂原子化合物、助剂、催化剂和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底涂剂在聚酯薄膜涂覆后形成的底涂层,无需静置熟化,底涂层与聚酯薄膜层的附着力即可达到0级,满足后续连续化生产;同时,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可进行常温、常湿储存放置,当再次涂覆UV油墨时,油墨层与底涂层依旧会保持良好的附着性能。

A prim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 polyester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imer, in particular to a prim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 polyester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olyester film coated with coating substrate is plac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often wet, and the adhesion of the coated ink layer is low,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ottom coating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 polyester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 coating includes amine functionalized acrylic acid copolymer, olefin acrylonitrile copolymer, epoxy resin, polyester polyol, polycyclic hetero atom compound, auxiliaries, catalysts and solvents. The bottom coating, formed after coating the polyester film, is not required to be statically cured, and the adhesion of the bottom coating and the polyester film layer can reach 0 level to meet the subsequent continuous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yester film coated with the bottom coating can be stor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constant humidity. When the UV ink is coated again, the ink is used. Layer and bottom coat will still maintain good adhe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涂剂,特别涉及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酯薄膜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分子粒料及各种助剂通过熔融、挤出,再经由横向、纵向拉伸加工工艺得到厚度不等的透明聚酯型薄膜,由于聚酯薄膜优异的透明性、柔韧性、延展性及具有一定耐高低温等一系列特性,广泛应用于丝印包装、医疗、油墨喷涂等领域,尤其在近些年,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大力提高,伴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用于包装物件的聚酯薄膜需求量增大,聚酯薄膜的外表面需要印刷油墨,但是由于聚酯薄膜其表面的表面能较低,使得油墨在其表面涂布后难以很好附着,一般在加工过程中,都需要对聚酯薄膜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来提高各种油墨在其表面的附着性能。聚酯薄膜表面处理通常可分为两种:电晕处理、底涂处理。电晕处理具有一定使用局限性和时效性,电晕处理后的聚酯薄膜表面通常会对热固型涂料的附着性能得到提高,对UV型油墨附着力则不理想,随着聚酯薄膜放置时间的推移,电晕处理后薄膜表面的活性中心逐渐消失,聚酯薄膜对热固型涂料的附着力也逐渐下降;底涂处理是目前一种常用的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表面的处理方法,底涂剂主要为聚氨酯类涂料,此类底涂剂市面上一般随着反应单体、反应体系的选择不同,通常得到的聚氨酯涂层会存在以下问题:(1)底涂层与聚酯层附着性短时间难达标,具体表现为: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均需静置熟化,如不经熟化,在涂覆UV油墨层后,由于油墨层对底涂层的侵蚀,会发生油墨层侵蚀底涂层,导致底涂层与聚酯薄膜层脱落,无法在较短时间满足连续生产。(2)UV油墨后续最长可施工时长较短,具体表现为: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由于生产排程原因需暂时放置几天后再进行油墨层生产,而当再次涂覆UV油墨层,会发生油墨层与底涂层附着力不达标。(3)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在储存过程中需对储存温湿度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具体表现为: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在常温、常湿条件下储存,底涂层会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加速交联固化,当再次涂覆UV油墨时,会发生油墨与底涂层附着力不达标而脱落现象。许多厂商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但往往在解决以上一项问题后,往往会引入一些新的问题而不能得到在以上性能要求上均比较符合的成熟底涂剂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在常温、常湿放置后,与后涂覆的油墨层的附着力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涂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底涂剂在聚酯薄膜涂覆后形成的底涂层,无需静置熟化,底涂层与聚酯薄膜层的附着力即可达到0级,满足后续连续化生产;同时,涂覆底涂层的聚酯薄膜,可进行常温、常湿储存放置,当再次涂覆UV油墨时,不会产生油墨层与底涂层的附着力小于2级的情况,油墨层与底涂层依旧会保持良好的附着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底涂剂,所述底涂剂包括如下组分: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1%~15%;烯烃-丙烯腈共聚物:1%~10%;环氧树脂:1%~10%;聚酯多元醇:1%~15%;多环杂原子化合物:1%~5%;助剂:0.5%~5%;催化剂:0.01%~0.1%;溶剂:40%~93%;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进一步的,所述底涂剂的固含量为4.6%~36.9%,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进一步的,所述底涂剂的固含量优选为13.4%~21.3%。进一步的,所述底涂剂的固含量最优选为17.5%~19.5%。进一步的,所述的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为含有胺官能团的化合物和丙烯酸单体的侧链进行官能化反应得到的。进一步的,所述含有胺官能团的化合物选自伯胺、仲胺、叔胺、酰胺、酰亚胺、醇胺、胺多元杂环化合物、或芳香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含有胺官能团的化合物优选为伯胺、仲胺、叔胺、酰胺、或胺多元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含有胺官能团的化合物最优选为伯胺、仲胺、或胺多元杂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单体选自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丙烯酸-2-羟乙酯中的两种或至少三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单体优选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两种或至少三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单体最优选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两种或至少三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选自伯胺官能化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胺多元杂环化合物官能化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伯胺官能化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仲胺官能化聚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叔胺官能化聚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酰胺官能化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或胺多元杂环化合物官能化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选自伯胺官能化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胺多元杂环化合物官能化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20000。进一步的,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6000~12000。进一步的,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最优选为10000~12000。进一步的,所述的烯烃-丙烯腈共聚物选自芳香族或脂肪族烯烃-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选自聚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聚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醋酸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或聚醋酸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优选为聚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丙烯-丙烯腈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或聚醋酸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最优选为聚乙烯-丙烯腈共聚、或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这两者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环氧缩聚物、脂环族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环氧缩聚物、脂环族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或脂肪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环氧树脂选自脂环族环氧树脂、或脂肪族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这两者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多元醇选自聚碳酸-1,6-己二醇酯二醇、聚ε-己内酯二醇、聚己二酸蓖麻油酯多元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缩二乙二醇酯二醇、或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二醇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优选为聚己二酸蓖麻油酯多元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缩二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二醇、或聚ε-己内酯二醇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剂包括如下组分: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1%~15%;烯烃‑丙烯腈共聚物:1%~10%;环氧树脂:1%~10%;聚酯多元醇:1%~15%;多环杂原子化合物:1%~5%;助剂:0.5%~5%;催化剂:0.01%~0.1%;溶剂:40%~93%;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剂包括如下组分: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1%~15%;烯烃-丙烯腈共聚物:1%~10%;环氧树脂:1%~10%;聚酯多元醇:1%~15%;多环杂原子化合物:1%~5%;助剂:0.5%~5%;催化剂:0.01%~0.1%;溶剂:40%~93%;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剂的固含量为4.6%~36.9%,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为含有胺官能团的化合物和丙烯酸单体的侧链进行官能化反应得到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丙烯腈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500~20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环氧缩聚物、脂环族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多酚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脂肪族环氧树脂、或缩水甘油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胺官能化丙烯酸类共聚物、环氧树脂,按照配比加入一定质量溶剂的玻璃烧杯中,电动搅拌1h,形成混合均匀的溶液;(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余洋张毅顾春红叶群宋庆欢薛永富张彦唐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