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707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包括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电机以及螺旋桨;所述上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所述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在所下矩形护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加强板;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四个,分别安装在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正中心位置的加强板上,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螺旋桨。通过对机架外形的独特设计,增强了机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减小勤务性,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Speed crossing training machine for UAV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n UAV race speed crossing exercise machine, including a rectangular arm, a lower rectangle arm, an upper circle rotor arm, a lower positive circular rotor arm, a motor, and a propeller. The inner four angle positions of the upper rectangle arm are separately connected to the upper circle. A rotor arm; the inner four angle positions of the lower rectangle arm are separately connected to the lower positive circular rotor arm; a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lower rectangle arm.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separat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inforcing plate; the upper rectangle arm and the lower rectangle arm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column. Together, the motor is four,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positiv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lower positive circular rotor arm,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installed with the propeller. The unique design of the rack shape enhances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ody, reduces the duty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f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
技术介绍
FPV全称「FirstPersonView」,FPV通常指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控制飞行的无人机,又称穿越机。与一般大众所熟知的追求稳定与拍摄能力的航拍机不同,FPV追求的是速度、灵活与飞行体验。并且通过图传系统进行第一人称视角操纵,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传统穿越机架都是采用直板机臂、碳纤四轴多边中心板构成,缺点是稳定性不够,重心点控制不好,不利于电池及飞控保护,而且摆放时电池会接触地面促使摩擦导致损坏,经过碰撞时会导致飞控及关键部件短暂失灵。在飞行竞速时,多旋翼的运动都依赖于螺旋桨的速度改变及调整力矩,桨叶的外漏极容易导致飞行安全,导致飞机坠毁。并且多旋翼的机械结构可靠性低,机构中无可活动部件,飞行过程中易产生磨损。电子调速器、电池、桨叶及飞控的损坏,极容易替换,使得其极容易替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能够保护无人机桨叶以及飞控。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电机以及螺旋桨;所述上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所述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在所下矩形护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延伸至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内并将其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半圆形;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四个,分别安装在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正中心位置的加强板上,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螺旋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池。优选地,所述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之间设有两块摄像头保护板,在所述两块摄像头保护板之间安装有摄像头。优选地,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分别为倒角,倒角弧度与上正圆形旋翼护臂和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弧度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对机架外形的独特设计,用于保护无人机桨叶及飞控的固定装置(电机、电调、飞控等),增强机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减小勤务性,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减少工艺流程,结构简洁稳固,设计布局合理,安装和拆卸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包括上矩形护臂1、下矩形护臂2、上正圆形旋翼护臂3、下正圆形旋翼护臂4、电机5以及螺旋桨6;上矩形护臂1、下矩形护臂2、上正圆形旋翼护臂3、下正圆形旋翼护臂4由碳纤维布通过环氧树脂层叠粘合,形成碳纤维板,再通过CNC切割处理形成一体化高强度碳纤维机架。所述上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所述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在所下矩形护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底板7,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延伸至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内并将其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半圆形;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9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四个,分别安装在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正中心位置的加强板上,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螺旋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池10。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同时起到了保护中间桨叶的目的。独立设计连接的电池板,目的在于把电池藏到机架内部,从而减少飞机坠机对电池的伤害。也可以达到降低重心的效果。上正圆形旋翼护臂和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可以保护桨叶和电机,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能够使整体更加牢固,机架中间的核心部件比如电池和电控部分都由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进行防护,有效的对无人机整体都进行了防护。如图2-3所示,所述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之间设有两块摄像头保护板11,在所述两块摄像头保护板之间安装有摄像头12。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所述电机中还设有用于控制电机转速的电子调速器。所述飞行控制系统、电池、GPS定位模块和航拍设备均通过绝缘螺钉固定安装在机架中心位置的固定底板上,所述飞行控制系统、GPS定位模块和航拍设备与固定底板的连接线路上均含有信号线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电机以及螺旋桨;所述上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所述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在所下矩形护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延伸至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内并将其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半圆形;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四个,分别安装在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正中心位置的加强板上,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螺旋桨;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竞速穿越练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矩形护臂、下矩形护臂、上正圆形旋翼护臂、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电机以及螺旋桨;所述上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上正圆形旋翼护臂;所述下矩形护臂的内侧四个夹角位置分别一体连接有所述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在所下矩形护臂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延伸至下正圆形旋翼护臂内并将其分为两个相同大小的半圆形;所述上矩形护臂和下矩形护臂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电机为四个,分别安装在下正圆形旋翼护臂的正中心位置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昌丽侯硕刘颢张健苏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