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针织边角料回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8699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真丝针织边角料的回用工艺,其特征包括下列步骤:剪切,给湿、机械开松、梳棉、精纺、成筒、编织、染整、拉绒、轧幅定型。如此获得的*丝针织产品无草屑、蛹屑,缕纱强度较传统*丝产品约高13%,从而实现化废为宝,进一步提高了真丝利用率。(*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各种颜色的真丝针织边角料进行回收利用的工艺。随着真丝针织生产和出口的大幅增长,边角料也相应增加,仅用其中的白色边角料手工折回丝纺高支绢丝,不仅工艺复杂,劳动力繁重。而且占80%左右的有色边角料仍未加以充分利用,所以必须研究出机械开松以及纺制_丝的新技术工艺途径,并使纺制的_丝质量指标达到和超过原来传统工艺途径生产的_丝。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实现化废为宝、提高真丝利用率,在不增加原料消耗的前提下,增加出口创汇开发新产品的真丝针织边角料回用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真丝针织边角料的回用工艺,包括下列步骤剪切、给湿、机械开松、梳棉、精纺、成筒、编织、染整、拉绒、轧幅定型。给湿采用水或乳化剂进行,给湿后的回潮率控制在10-22%。如此获得的_丝针织产品与传统的_丝在针织机上试制的产品比较具有如下几个优点。a、无草屑、蛹屑b、缕纱强度高13.1%c、染整处理工艺流程短,省染化料、省能源(电、气)d、产品色调丰富,别具一格为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工艺,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真丝针织边角料回用工艺进行详述工艺流程设计和产品质量边角料分色除杂→剪切→给湿→开松→梳棉→精纺→成筒→编织→染整处理→烘干→拉绒→轧幅定型(→载剪→成衣缝纫→整烫→褶验→包装)。1、边角料分色除杂,从裁剪台板产生的边角料是有各种各样颜色的,为了利用原有的颜色,把这些边角料分成四个色档白色(包括白、漂白)黑色(藏青、深咖啡、墨绿、深紫酱等)暖色调(包括红、黄、驼色等类)冷色调(包括绿、灰、蓝色等类)并在分色过程中,剔除绳子,票竿等非真丝针织另料及纸屑等杂物,以免染色后因纤维的吸色性能不同影响绸面外观质量。2、剪切从裁剪台板中取得的边角料块面的尺寸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为了便于开松,以6×6cm,5×7cm,4×10cm左右块面为宜,一般切断成狭长条比较适合开松,块面太大,经开松后在开松绵中会出现未开松的小僵块,影响开松绵质量。3、给湿由于真丝边角料在开松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静电,造成纤维绞罗拉而无法进行,因此必须给湿,给湿方法是在开松之前,采用水或乳化液均可,给湿后的回潮率控制在15-17%,给湿后的边角料在布袋内堆放12-24小时,然后上机开松。4、开松是在法国引进的LAROCHE公司500型废纺开松机上进行的。开松后的开松绵质量与几种_丝原料纤维质量对比,见表1。因此它能够适应_丝纺工艺的要求,也可以和其他传统的_丝纺原料混和而不影响产品质量。表1_丝原料纤维质量对比 5、梳绵在传统的两联式罗拉梳绵机上进行,为了使质量稳定,对自动给绵机单位时间内的每次喂绵量要保持一致。在梳绵过程中对原料给湿要均匀,以及合理配置针布、梳理、隔距、皮带的长度与宽度,搓板等均是影响粗纱质量的主要因素,对车间温度管理和操作管理也很重要。6、精纺也是在传统的精纺机上精纺,为增加成纱强力、适当提高_丝捻度是有利的,按标准_丝的捻系数是1=2m 一般机织α=100则i=100× =500稔。但考虑到针织纬编的_丝一般以比机织_丝的捻度较低,而有利于编织质量。目前采用520捻/米作为暂行标准。7、成筒可用MI332槽筒机成筒,筒丝的锥角采用2φ=9°,以利编织退绕。现将真丝下脚料回用的25N丝与桑蚕丝的若干品质指标对比见表2。表2 a、编织可在传统的2281台和2211棉毛车上编织,织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表3 目前可以正式投入生产的主要品种及其物理指标情况,见表4 </tables>无论是2231用钩针编织或2211用舌针编织都采用干法工艺,除绸丝粗结,大肚丝影响织物产生破洞,漏针断丝以外,其它对编织工艺无特殊要求。9、染整处理目的是为了清洗_丝在纺及编织过程中添加的润滑油剂等杂质,并在处理过程中,使织物的针卷恢复自然状态以及膨化丝素纤维,增加纤维的润滑性,使拉毛工艺得以顺利进行,若织物尚段染色,则经过净洗之后可提高毛细管效应,增强纤维对染化料的亲和力。染整处理的工艺用料的净洗剂,扩散剂等,温度0.5-90℃浴比1∶20,20分钟-30分钟,可在绳状染色机上施工,(可根据客商的要求,也可以染色)。10、烘干用R456园网形烘燥机上烘干,并堆置8-12小时,作自然平衡。11、拉绒采用Z851型拉毛机,与其它针织拉毛工艺基本相同。园筒正反面各三辊。12、轧幅定型三辊轧光机,冷轧。门幅尺寸,根据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而定,并使门幅固定,坯绸平整,便于裁剪,然后按照不同款式,交缝纫工段成衣。主要技术原理和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真丝针织使用的原料都是白厂丝,即长丝纤维,在整个编织过程中,虽然有40/44×3,或40/44×4甚至更多的单丝同时喂入一只导纱器编织,但都没有经过加捻,是平行喂入的,单丝也是不加捻的一条丝束,无非是藉丝胶的粘结作用,才使众多的丝纤维粘结成丝条。当编织成的针织生坯绸,经过精练染色加工后,原来占约25%的丝胶,几乎全部溶失而成为一束散纤维,此时依靠针织编织的作用,才维持着织物的坯绸形状,众所周知,真丝针织物穿着舒适柔软滑爽,是它独特的优良性能,而容易脱散又是它较之梭织物的主要缺点。真丝针织下脚料的回用工艺研究,就是利用了编织过程中的单丝没有加捻和针织物容易脱散的特点,才能使裁剪台板上产生的下脚料得以比较顺利地在开松机上开松为可纺性优良的开松绵。同样在研究此工艺中我们已发现单面纬编的下脚料开松绵质量,要比双面纬编的开松绵质量好,因为双面纬编织物的脱散性差,在开松绵中容易形成未完全开松的绵粒。又因为针织使用的白厂丝,单纤维长度比其它各种开然纤维的单纤维要长得多,这就使它在经过开松以后,仍能保持平均为44.1mm的纤维长度。纺成25公支丝以后,又具有平均达到172.5牛顿的缕纱强力,比用茧衣为原料纺成的相同支数的_丝152.5牛顿的强力要高出13.1W,从而使真丝下脚回用工艺的研究得以实现,又经过针织加工,以比普通的_丝织成织物高出27.3%的冲击强力,而开发出性能优良的针织_丝新产品。预期的经济效益真丝针织边角料的回用与_丝针织产品的开发,使最宝贵的真丝纤维利用率大大提高。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在正式生产和出口真丝针织品的工厂为数多达100余家,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门类,年耗的白厂丝多达2000余吨,边角料占10%,如收集起来,也就是每年达200余吨,边角料纺制_丝的制成率80-85%,_丝每吨市价达3.5万元,制成针织品后,每吨出厂价在18万元左右。此项边角料利用的产值即可增加2000万/年左右,纯_丝针织产品,又填补了我国真丝针织品出口中的一个缺门品种,其创汇水平,最保守的估计,也可达到500万美元/年,用不着增加一寸生丝的消耗,这种化废为宝的回收利用,使我国传统的丝绸工业,又增加新的生产内容,并且使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达到了增产而不增加原料消耗的经济目标。结论1、真丝针织下脚料,按照本工艺研究的方法是完全可以回用的,随着真丝针织出口创汇巨大效益和生产的蓬勃发展,边角的来源也日益增加。所以这项开发性的工艺研究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的。2、利用边角料回用纺制的_丝,比传统生产的_丝具有更高的强力和洁净度,可纺性良好。回用绵既可以单独纺丝也可以与其它绸丝原料混合纺,以达到改善其它低级原料的性能,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真丝针织边角料的回用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剪切,给湿、机械开松、梳棉、精纺、成筒、编织、染整、拉绒、轧幅定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海胡依清戴顺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五和针织二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