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7104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门上的光幕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的重量检测装置和设置在电梯轿厢内部的防撞装置,其中防撞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架、两个液压杆、液压泵、正反转马达、座椅面板、控制器和电源,座椅面板下方设有固定在其中一个L型支架上的重量感应器,光幕装置、重量检测装置、正反转马达和重量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电源用于供电给上述中的电器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防止电瓶车等大部件进入轿厢破坏轿壁及轿厢运行质量,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便于物业对电梯使用的管理,对于老年人比较多的小区,便于他们坐乘电梯。

An intelligent anti-collision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anti-collision car, including an elevator car, a light screen set on the elevator car door, a weight detection device set in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car, and a collision avoidance device arranged in the elevator car.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includes two L type supports, two hydraulic poles, hydraulic pumps,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horses. The seat panel, controller, and power supply are equipped with a weight sensor fixed on one of the L supports under the seat panel. The light screen device, the weight detection devic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tor, and the weight inductor are all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ler, and the power supply is used to supply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s in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prevent the large parts such as the battery car entering the sedan car to destroy the quality of the car wall and the car, and it is simple in making, convenient in installation and conveni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use of the elevator, for the older people with a lot of community and convenient for them to sit and take the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撞轿厢
本技术属于电梯轿厢内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撞轿厢。
技术介绍
住宅楼电梯由于电瓶车等大型物件进出导致轿壁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电梯的外观及使用年限。改造电梯轿厢都是整体更换,为了保护公共财产,防止电瓶车等大型物件对轿壁伤害和对电梯使用的影响,现加装一个高度为400mm,折面为300mm可折叠椅,正常使用为锁闭状态,有特殊情况可联系物业配合折叠使用。但是此加装防电瓶车装置,即折叠椅,非常影响轿厢空间,乘载电梯人数减少,使用时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光幕装置检测以及电梯载重检测装置检测后,自动控制座椅翻转的一种智能防撞轿厢。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包括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轿厢门上的光幕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的重量检测装置和设置在电梯轿厢内部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撞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架、两个液压杆、液压泵、正反转马达、座椅面板、控制器和电源,两个L型支架分别紧密贴合的设置在电梯轿厢内壁的两侧上,座椅面板后端两侧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上端,座椅面板前端两侧通过两个液压杆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下端,两个液压杆均与液压泵连接,正反转马达连接并驱动液压泵工作,座椅面板下方设有固定在其中一个L型支架上的重量感应器,光幕装置、重量检测装置、正反转马达和重量感应器均与控制器连接,电源用于供电给上述中的电器元件。作为一种改进,电源上设有开关,开关可以控制智能防撞轿厢的启动,在防撞装置不需要使用时,关闭开关。作为一种改进,开关设有锁盖,锁盖保护电源上的开关,且防止他人意外触碰开关。进一步的,L型支架高度为400mm,厚度为5mm。进一步的,座椅面板宽度为300m。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光幕装置感应,使座椅面板转动,防止电瓶车等大型物件随意进出,减少对电梯本身因外力而造成的外观影响及安全质量;乘客在乘载电梯时可以坐在座椅面板上,从而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当电梯载重超过70%时,座椅面板会自动下翻,保证电梯的空间,不过当椅面有人坐着时,重量感应器会发出感应,使椅面无法自动下翻,保证乘客安全;电源上的开关设有锁盖,保护电源安全,防止他人意外触碰开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梯轿厢1、重量检测装置2、防撞装置3、L型支架4、液压杆5、液压泵6、正反转马达7、座椅面板8、控制器9和电源10、重量感应器11、开关12、锁盖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中没有画出属于现有技术的设置在电梯轿厢1门上的光幕装置,同时隐去了电梯轿厢1的两侧,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门上的光幕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1底部的重量检测装置2和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部的防撞装置3,其特征在于,防撞装置3包括两个L型支架4、两个液压杆5、液压泵6、正反转马达7、座椅面板8、控制器9和电源10,两个L型支架4通过用四个12mm螺丝分别固定在电梯轿厢1内壁的两侧上,L型支架4高度为400mm,厚度为5mm,座椅面板8后端两侧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上端,座椅面板8前端两侧通过两个液压杆5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下端,座椅面板8宽度为300m,两个液压杆5均与液压泵6连接,正反转马达7连接并驱动液压泵6工作,座椅面板8下方设有固定在其中一个L型支架4上的重量感应器11,光幕装置、重量检测装置2、正反转马达7和重量感应器11均与控制器9连接,电源10连接并供电给正反转马达7、控制器9和重量感应器11。光幕装置上的一个触点连接至控制器9,当有人进入电梯,光幕触点断开,控制器9使正反转马达7正转回路接通,座椅面板8抬起,防止电瓶车等大型物件随意进出,减少对电梯本身因外力而造成的外观影响及安全质量;在重量检测装置2检测到电梯载重超过70%时,控制器9使正反转马达7反转回路接通,座椅面板8下降,保证电梯的空间,此时若座椅面板8上有人,重量感应器11会使控制器9断开正反转马达7的反转回路,使座椅面板8无法自动下翻,保证乘客安全。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电源10上设有开关12,开关12设有锁盖13,在防撞装置3不需要使用时,关闭开关12,锁盖13保护电源上的开关12,锁盖13的钥匙由物业保管,防止他人意外触碰开关。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防撞轿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门上的光幕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1)底部的重量检测装置(2)和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部的防撞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3)包括两个L型支架(4)、两个液压杆(5)、液压泵(6)、正反转马达(7)、座椅面板(8)、控制器(9)和电源(10),所述两个L型支架(4)分别紧密贴合的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壁的两侧上,座椅面板(8)后端两侧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上端,座椅面板(8)前端两侧通过两个液压杆(5)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下端,两个液压杆(5)均与液压泵(6)连接,正反转马达(7)连接并驱动液压泵(6)工作,所述座椅面板(8)下方设有固定在其中一个L型支架(4)上的重量感应器(11),所述光幕装置、重量检测装置(2)、正反转马达(7)和重量感应器(11)均与控制器(9)连接,电源(10)连接并供电给正反转马达(7)、控制器(9)和重量感应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撞轿厢,包括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轿厢(1)门上的光幕装置、设置在电梯轿厢(1)底部的重量检测装置(2)和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部的防撞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3)包括两个L型支架(4)、两个液压杆(5)、液压泵(6)、正反转马达(7)、座椅面板(8)、控制器(9)和电源(10),所述两个L型支架(4)分别紧密贴合的设置在电梯轿厢(1)内壁的两侧上,座椅面板(8)后端两侧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上端,座椅面板(8)前端两侧通过两个液压杆(5)分别铰接在两个L型支架(4)下端,两个液压杆(5)均与液压泵(6)连接,正反转马达(7)连接并驱动液压泵(6)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灿沈健康洪彬哲叶剑军毛志平林育明刘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容创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