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6109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4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燥釜。干燥釜包括:壳体,包括进液管道、出液管道、流通管道及内腔,内腔与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及流通管道均连通;滤筒,设置在内腔中,滤筒具有朝向进液管道的开口端、设置在滤筒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及出料管道;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与壳体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干燥釜内部密封性差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

Drying kett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ying kettle. The drying kettle includes the shell, including the inlet pipe, the outlet pipe, the circulation pipe and the inner cavity, the inner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circulation pipe; the filter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the filter has the opening end toward the inlet pipe, the intake structure and the discharge pipe set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lter tube; the shielding assembly is used. 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rtridge and the shell to ensure that all the dry gases enter the filter tube through the intake structure, and prevent the dried material discharged from the discharge pipe from the outle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drying efficiency caused by poor sealing inside the drying kettl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燥釜
本技术涉及催化剂生产干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燥釜。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聚丙烯催化剂制备装置主要由催化剂制备、溶剂回收两部分组成。其中,催化剂制备部分由原料净化、原料溶解、催化剂配制、催化剂干燥及包装5个单元构成。催化剂干燥单元是催化剂制备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催化剂干燥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质量和收率。具体地,将含有催化剂的己烷溶液(己烷悬浮液)导入至干燥釜中,己烷悬浮液内的大部分己烷被干燥釜内的滤筒滤除,颗粒状的催化剂粘附在滤筒的内壁上。之后,通过减压脱除剩余己烷,启动带式搅拌器,同时对干燥釜进行升温操作,用氮气在干燥釜的釜底反吹直至己烷含量合格,则颗粒状的催化剂在氮气作用下与滤筒的内壁脱离,并从滤筒的下端排出。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干燥釜内的密封性较差,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在气体反吹的过程中,氮气通过滤筒与干燥釜之间的间隙进入至滤筒的上方,导致氮气对催化剂的干燥效果较差,降低了干燥釜的工作效率;二、在被干燥后的催化剂从滤筒内排出的过程中,造成小颗粒的催化剂从滤筒的缝隙处进入至壳体的出液管道,不仅造成催化剂的浪费,且影响了己烷溶液的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燥釜内部密封性差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燥釜,包括:壳体,包括进液管道、出液管道、流通管道及内腔,内腔与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及流通管道均连通;滤筒,设置在内腔中,滤筒具有朝向进液管道的开口端、设置在滤筒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及出料管道;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与壳体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排出。进一步地,内腔的高度为H,且开口端的靠近进液管道的端面在内腔中的高度为H1,其中,进一步地,滤筒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通气间隙,遮挡组件包括位于开口端的第一遮挡件,且第一遮挡件夹设在滤筒的外表面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以使经壳体通入的干燥气体仅能通过通气间隙流入滤筒内。进一步地,第一遮挡件为密封圈,密封圈套设在开口端外且与壳体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滤筒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第一锥状结构和出料管道,主体段相对于第一锥状结构靠近进液管道设置,且主体段具有开口端,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锥顶连通,进气结构设置在第一锥状结构的锥面上。进一步地,遮挡组件还包括用于止挡被干燥后的物料的第二遮挡件,第二遮挡件位于通气间隙内并设置在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连接处,以减小第二遮挡件所在位置处的通气间隙的大小,且出液管道的入口端相对于第二遮挡件靠近出料管道的远离第一锥状结构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二遮挡件为密封圈,且密封圈套设在出料管道与第一锥状结构的连接处。进一步地,壳体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部、第二锥状结构和流通管道,流通管道与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顶连通,出液管道设置在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面上。进一步地,进气结构为多个进气孔,干燥釜还包括:进气管道,设置在第二锥状结构的锥面上,从进气管道进入的干燥气体经由多个进气孔后进入滤筒内。进一步地,干燥釜还包括:密封件支架,位于滤筒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内,密封件支架设置在滤筒和/或壳体上,且密封件支架与遮挡组件连接实现对遮挡组件的支撑。进一步地,滤筒的内壁上设置有金属毡。进一步地,干燥釜还包括:开关结构,设置在流通管道及出料管道上以控制流通管道及出料管道的通断。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干燥釜包括壳体、滤筒及遮挡组件。其中,壳体包括进液管道、出液管道、流通管道及内腔,内腔与进液管道、出液管道及流通管道均连通。滤筒设置在内腔中,滤筒具有朝向进液管道的开口端、设置在滤筒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及出料管道。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与壳体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排出。在工作人员使用干燥釜进行催化剂分离、干燥的过程中,遮挡组件不仅能够保证全部干燥气体均由进气结构进入滤筒内对催化剂进行干燥,还保证被干燥后的催化剂均从出料管道排出。这样,本申请中的干燥釜能够使得催化剂被充分干燥,也使得催化剂的回收率更高,避免催化剂的浪费,进而提高干燥釜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干燥釜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进液管道;12、出液管道;13、流通管道;14、内腔;15、主体部;16、第二锥状结构;20、滤筒;21、开口端;22、进气结构;23、出料管道;24、第一锥状结构;25、主体段;31、第一遮挡件;32、第二遮挡件;40、进气管道;50、密封件支架;60、开关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干燥釜内部密封性差导致干燥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燥釜。如图1所示,干燥釜包括壳体10、滤筒20及遮挡组件。其中,壳体10包括进液管道11、出液管道12、流通管道13及内腔14,内腔14与进液管道11、出液管道12及流通管道13均连通。滤筒20设置在内腔14中,滤筒20具有朝向进液管道11的开口端21、设置在滤筒20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22及出料管道23。遮挡组件设置在滤筒20与壳体10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进气结构22进入滤筒20内,且防止从出料管道23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液管道12排出。在工作人员使用干燥釜进行催化剂分离、干燥的过程中,遮挡组件不仅能够保证全部干燥气体均由进气结构22进入滤筒20内对催化剂进行干燥,还保证被干燥后的催化剂均从出料管道23排出。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干燥釜能够使得催化剂被充分干燥,也使得催化剂的回收率更高,避免催化剂的浪费,进而提高干燥釜的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干燥气体采用氮气。氮气为保护气体,能够防止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干燥气体的选用不限于此,也可以选用其他保护气体。如图1所示,内腔14的高度为H,且开口端21的靠近进液管道11的端面在内腔14中的高度为H1,其中,这样,滤筒20在内腔14中的高度范围为进而保证滤筒20在内腔14中的高度H1略高于己烷悬浮液的液位,合理设计滤筒20的高度,防止滤筒20的上部剩余空间过大,降低滤筒20使用材料的浪费率,降低干燥釜的加工成本。如图1所示,滤筒2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通气间隙,遮挡组件包括位于开口端21的第一遮挡件31,且第一遮挡件31夹设在滤筒20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干燥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包括进液管道(11)、出液管道(12)、流通管道(13)及内腔(14),所述内腔(14)与所述进液管道(11)、所述出液管道(12)及所述流通管道(13)均连通;滤筒(20),设置在所述内腔(14)中,所述滤筒(20)具有朝向所述进液管道(11)的开口端(21)、设置在所述滤筒(20)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22)及出料管道(23);遮挡组件,设置在所述滤筒(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所述进气结构(22)进入所述滤筒(20)内,且防止从所述出料管道(23)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所述出液管道(1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包括进液管道(11)、出液管道(12)、流通管道(13)及内腔(14),所述内腔(14)与所述进液管道(11)、所述出液管道(12)及所述流通管道(13)均连通;滤筒(20),设置在所述内腔(14)中,所述滤筒(20)具有朝向所述进液管道(11)的开口端(21)、设置在所述滤筒(20)的侧壁上的进气结构(22)及出料管道(23);遮挡组件,设置在所述滤筒(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以保证全部干燥气体经由所述进气结构(22)进入所述滤筒(20)内,且防止从所述出料管道(23)排出的被干燥后的物料从所述出液管道(12)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4)的高度为H,且所述开口端(21)的靠近所述进液管道(11)的端面在所述内腔(14)中的高度为H1,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燥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20)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通气间隙,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端(21)的第一遮挡件(31),且所述第一遮挡件(31)夹设在所述滤筒(20)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10)的内表面之间,以使经所述壳体(10)通入的所述干燥气体仅能通过所述通气间隙流入所述滤筒(2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件(31)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开口端(21)外且与所述壳体(10)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20)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25)、第一锥状结构(24)和所述出料管道(23),所述主体段(25)相对于所述第一锥状结构(24)靠近所述进液管道(11)设置,且所述主体段(25)具有所述开口端(21),所述出料管道(23)与所述第一锥状结构(24)的锥顶连通,所述进气结构(22)设置在所述第一锥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年张利仁贾伟赵功硕李克营张利粉赵晶王大明郭洪元王婷婷王俊荣刘霞崔月黄荣福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