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5531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2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短路棒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4),具有:带板状的固定部(8),具有使固定用的螺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7),且利用螺钉固定于各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第一连接部(9),设置于固定部(8)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10),设置于固定部(8)的另一端,具有如下结构:第一连接部(9)与第二连接部(10),通过固定部(8)的板厚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马达驱动装置,如图14的(a)以及图14的(b)所示,已知如下结构:具有作为整流器而发挥作用的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作为逆变器而发挥作用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利用一对短路棒130连接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驱动装置100中,按照驱动的马达的规格等,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在更换时,将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相对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向跟前拉出并拆卸,然后从跟前向里侧插入另一个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54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如图14的(a)所示,若一对短路棒130在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的跟前侧连接双方,则相对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不能将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向跟前拉出。由此,如图14的(b)所示,存在如下不良情况:两根短路棒130双方都不得不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的双方拆卸。即,为了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只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拆卸两根短路棒130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拆卸,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更换时间变长与该作业的量相当的时间。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其能够提高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作业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短路棒,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具有:带板状的固定部,具有使固定用的螺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且利用所述螺钉固定于各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固定部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如下结构:通过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与另一个短路棒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根据本方案,通过使螺钉贯穿设置于短路棒的固定部上的贯穿孔,并使在端子板上分别固定有短路棒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固定于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的短路棒的第一连接部、与固定于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的短路棒的第二连接部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相对移动,能够将双方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另外,切断互相连接的状态的两个短路棒时,使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相对于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固定于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的短路棒的第一连接部、与固定于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的短路棒的第二连接部,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相对移动而互相切断。即,根据本方案的短路棒,不拆卸固定于端子板上的螺钉,只使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相对移动,就能够进行短路棒彼此的连接以及切断。从而,与为了更换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而松开螺钉并从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完全拆卸的现有的短路棒相比较,能够大幅度提高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作业效率。在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沿着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任何一个方向的相对移动,也能够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通过如此,不管沿着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相对移动方向如何,也能够互相连接或者切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即,在板厚方向为前后方向的情况下,既可以将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相对于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向前方拉出并拆卸,还可以将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相对于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向前方拉出并拆卸。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短路棒单元,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单元,具有:第一短路棒,固定于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以及第二短路棒,固定于另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所述第一短路棒以及所述第二短路棒分别具有带板状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使固定用的螺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并利用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端子板上,所述第一短路棒具有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短路棒具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端,并具有如下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根据本方案,使螺钉贯穿设置于第一短路棒的固定部上的贯穿孔,在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固定第一短路棒,使螺钉贯穿设置于第二短路棒的固定部上的贯穿孔,在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上固定第二短路棒。通过在该状态下使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相对移动,能够使第一短路棒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短路棒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另外,切断互相连接的状态下的第一短路棒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短路棒的第二连接部时,使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相对于另一个马达驱动用单元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第一短路棒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短路棒的第二连接部沿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相对移动而互相切断。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短路棒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短路棒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也可以。通过如此,不考虑分别安装于马达驱动用单元上时的朝向而能够简单安装第一短路棒以及第二短路棒。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具有: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用于驱动马达;以及上述任何一个短路棒,分别固定于各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各个所述端子板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提供马达驱动装置,具有: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用于驱动马达;以及上述任何一个短路棒单元,所述第一短路棒固定于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所述第二短路棒固定于另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路棒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相对于整流器将逆变器向跟前侧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短路棒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的短路棒的其他变形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具有图5的短路棒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6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相对于整流器将逆变器向跟前侧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5的短路棒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路棒单元的(a)第一短路棒、(b)第二短路棒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具有图9的短路棒单元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相对于整流器将逆变器向跟前侧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将两个逆变器与单一的整流器的两侧连接的图10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在图12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相对于逆变器将整流器向跟前侧拉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分别表示现有的马达驱动用单元的(a)装配状态、以及(b)拆卸逆变器的情况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马达驱动装置2:整流器(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3:逆变器(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4:短路棒5、6: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短路棒、短路棒单元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路棒,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板状的固定部,具有使固定用的螺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且利用所述螺钉固定于各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固定部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如下结构:通过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与另一个短路棒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09 JP 2016-2397661.一种短路棒,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其特征在于,具有:带板状的固定部,具有使固定用的螺钉沿板厚方向贯穿的贯穿孔,且利用所述螺钉固定于各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固定部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如下结构:通过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相对移动,能够与另一个短路棒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棒,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沿着所述固定部的板厚方向的任何一个方向的相对移动,也能够互相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3.一种短路棒单元,是连接用于驱动马达的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的端子板彼此的短路棒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短路棒,固定于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以及第二短路棒,固定于另一个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上,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钟多松本要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