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泵桥顶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95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上进行单路多排多丝的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与旋转杆,其特征在于:旋转杆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连接杆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且与顶针活动式连接,顶针中间有螺纹和进胶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泵桥的可维修性,减少了废丝产生率,提高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连续离心纺丝机的泵桥连接方式,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上进行单路多排多丝的折叠式泵桥顶针
技术介绍
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如R535上,由于是单路单丝,设计的单泵桥与顶针是一个整体式,位置合理,空间距离适合单泵桥及其顶针的维修,不需要进行调整。而对于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如R535上进行改造后的能够实现单路多排多丝的结构,泵桥相应增加并缩小尺寸,在原有的泵桥空间距离内,泵桥顶针的长度不能适应,长度较大,在维修时必须在整个工作区进行调整操作,这不仅需要停止一个工作区内所有的电锭及离心缸如12个或18个电锭及离心缸工作,影响生产效率,给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增加维修成本,而且容易产生大量的废丝,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上进行单路多排多丝的折叠式泵桥顶针,这种折叠式泵桥顶针提高了泵桥的可维修性,减少了废丝产生率,提高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与旋转杆,其特征在于旋转杆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连接杆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且与顶针活动式连接,顶针中间有螺纹和进胶孔。所述的顶针的前端“U”形槽的两侧和连接杆对应开有用于顶针与旋转杆间隙配合连接的固定孔。所述的旋转杆在水平方向旋转0~180度。本技术由于将泵桥顶针分折成活动式的两段,在旋转杆与泵桥连接后,需要撤除时,能将旋转杆围绕顶针旋转0~180度,从而缩短了在安装或撤卸泵桥时,泵桥顶针的长度,能在有限的空间距离内很方便的工作,有利于维修,不需要对1个工作区进行调整,仅仅单路范围内进行维护,提高了泵桥的可维修性,减少了废丝产生率,提高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及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的原有的泵桥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1与旋转杆2,其特征在于旋转杆2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5,连接杆5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1且与顶针1活动式连接,顶针1中间有螺纹3和进胶孔4。所述的顶针1的前端“U”形槽的两侧和连接杆5对应开有用于顶针1与旋转杆2间隙配合连接的固定孔6。所述的旋转杆2在水平方向旋转0~180度。实施例2本技术所述的顶针的前端“U”形槽的宽度为5~8毫米,旋转杆的宽度为5~8毫米,相互之间活动式连接。所述的顶针、旋转杆均由耐酸耐热的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由于将泵桥顶针分折成活动式的两段,在旋转杆与泵桥连接后,需要撤除时,能将旋转杆围绕顶针旋转0~180度,从而缩短了在安装或撤卸泵桥时,泵桥顶针的长度,能在有限的空间距离内很方便的工作,有利于维修,不需要对1个工作区进行调整,仅仅单路范围内进行维护,提高了泵桥的可维修性,减少了废丝产生率,提高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1)与旋转杆(2),其特征在于旋转杆(2)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5),连接杆(5)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1)且与顶针(1)活动式连接,顶针(1)中间有螺纹(3)和进胶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1)的前端“U”形槽的两侧和连接杆(5)对应开有用于顶针(1)与旋转杆(2)间隙配合连接的固定孔(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杆(2)在水平方向旋转0~18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在半连续离心纺丝机上进行单路多排多丝的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与旋转杆,其特征在于旋转杆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连接杆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且与顶针活动式连接,顶针中间有螺纹和进胶孔,本技术提高了泵桥的可维修性,减少了废丝产生率,提高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文档编号D01D13/02GK2711187SQ20042003412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何大雄, 廖建军 申请人: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泵桥顶针,包括顶针(1)与旋转杆(2),其特征在于:旋转杆(2)呈“T”字形,后端有外凸的连接杆(5),连接杆(5)嵌入前端呈“U”形槽的顶针(1)且与顶针(1)活动式连接,顶针(1)中间有螺纹(3)和进胶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雄廖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