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7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9:05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包括:对煤岩样品构建三轴压力环境;将煤岩样品放置在通气管路上;以预定压力值向通气管路中注气和水;向第一压力参考罐注入气体;当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使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压力参考罐和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时,获取第一压力参考罐和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参数;计算煤岩样品的渗透率。本技术方案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不依赖模拟的数据模型,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进行测量,而且可以动态变换压力参数,可以实现动态测量,通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岩实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煤层气的渗透率作为衡量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一项指标,是影响煤层气井产量高低、确定煤层气藏可采性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测量渗透率的方法,如专利号为201410806361.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煤岩动态渗透率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渗透率检测方法中,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将不同参数输入到预测模型内以获得不同的数据,如应力差值、围压、孔隙压力等数据。但是由于这种煤岩动态渗透率检测方法依赖于建立的煤岩动态渗透率预测模型,不能满足不同煤岩不同条件的通用性,也无法精确的获得煤岩渗透率与其他条件参数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解决现有设计中的无法精确的获得煤岩渗透率与其他条件参数的关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S1:对煤岩样品构建三轴压力环境;步骤S2:将所述煤岩样品放置在通气管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通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所述通气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步骤S3:使第一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通气管路中注气和水,从而使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达到预定压力值,注气方向为从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步骤S4: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后,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步骤S5: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6: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参数;步骤S7:根据所述预定压力值和所述压力参数计算煤岩样品的渗透率。优选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通气管路、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进行抽真空。优选地,在步骤S5中: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为所述预定压力值的10%至20%。优选地,在步骤S7后,更改所述预定压力值并循环步骤S3至S6;所述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还包括步骤S8:在循环步骤S3后得到不同所述预定压力值与煤岩样品的不同渗透率的关系,进而得到的所述渗透率与所述预定压力值的动态曲线。优选地,在步骤S4中,向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加压的时间小于一小时。优选地,在步骤S1中,对煤岩样品构建的三轴压力为恒定值。优选地,在步骤S1中,对煤岩样品构建的三轴压力环境中的温度为恒定值。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述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的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室,所述温度控制室用于使其内维持在预设温度;位于所述温度控制室内的套管,所述套管内用于放置煤岩样品;轴向压力部件,所述轴向压力部件用于向煤岩样品施加轴向作用力;围压部件,用于向煤岩样品施加围压;注气管路,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注气管路用于向所述套管内注入天然气,所述注气管路上设置第一压力参考罐;注水管路,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注水管路用于向所述套管内注入水;出气管路,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参考罐。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均位于所述温度控制室内。优选地,在所述注气管路上,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量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如上述的测量方法。通过设置第一压力参考罐和第二压力参考罐进行压力变化的实验步骤,首先是这种测量方法可以模拟煤岩在地下的压力环境,还可以实时通过压力值测量得到渗透率与压力的变化。并且,本技术方案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不依赖模拟的数据模型,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进行测量,而且可以动态变换压力参数,可以实现动态测量,通用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测量得到的动态渗透率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煤岩样品构建三轴压力环境;步骤S2:将所述煤岩样品放置在通气管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压力参考罐51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81,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和所述通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82,所述通气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力参考罐52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41;步骤S3:为了保证第一压力参考罐51在加压时消除天然气进入到煤岩样品内产生的影响,使第一控制装置81以及第二控制装置82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控制装置41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第一压力参考罐51的压力值达到预定压力值,注气方向为从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步骤S4:当所述煤岩样品吸附饱和后,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8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82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41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压力值;步骤S5: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的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压力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81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4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82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6: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压力值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压力参数;步骤S7:根据所述预定压力值和所述压力参数计算煤岩样品的渗透率。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压力参考罐51和第二压力参考罐52进行压力变化的实验步骤,首先是这种测量方法可以模拟煤岩在地下的压力环境,还可以实时通过压力值测量得到渗透率与压力的变化。并且,本技术方案的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不依赖模拟的数据模型,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进行测量,而且可以动态变换压力参数,可以实现动态测量,通用性更高。进一步地,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通气管路、第一压力参考罐51和第二压力参考罐52进行抽真空。抽真空是为了减小空气对注气的数据影响,降低了误差。在步骤S5中: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51的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52的压力值的差值为预定压力值的10%至20%。如在步骤S3中施加的预定压力值为1MPa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对煤岩样品构建三轴压力环境;步骤S2:将所述煤岩样品放置在通气管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通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所述通气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步骤S3:使第一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通气管路中注气和水,从而使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达到预定压力值,注气方向为从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步骤S4: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后,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步骤S5: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6: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参数;步骤S7:根据所述预定压力值和所述压力参数计算煤岩样品的渗透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采动态渗透率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对煤岩样品构建三轴压力环境;步骤S2:将所述煤岩样品放置在通气管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上游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通气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装置,所述通气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力参考罐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控制装置;步骤S3:使第一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通气管路中注气和水,从而使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达到预定压力值,注气方向为从所述通气管路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步骤S4: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后,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向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注入气体以使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步骤S5: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6:当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相同时,获取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参数;步骤S7:根据所述预定压力值和所述压力参数计算煤岩样品的渗透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通气管路、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和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进行抽真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第一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参考罐的压力值的差值为所述预定压力值的10%至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后,更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泽何东博李贵中孙斌杨青王玫珠赵洋陈姗姗东振姜馨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