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66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侧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将完成烘干步骤后残留的热空气回收并重新加热,实现了对隧道炉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炉,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触摸屏的生产制造主要是通过全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完成,由于在玻璃触摸屏制造的工序中包含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工序,因此在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上设有专门的隧道炉对玻璃触摸屏进行烘干。目前,设置于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上的隧道炉基本没有设置热量回收装置或者所设置的热量回收装置过于简单,导致从隧道炉排出的绝大部分热量直接流入至外界,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该装置通过在隧道炉的内部设置多个热量回收通道,实现了对隧道炉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侧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所述热风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热风出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和所述第二回流孔均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且与所述热风出口相邻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二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发热装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壳体共同形成第三热量循环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经过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流经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一过滤层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壳体的上壁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层相对于所述第二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壳体的上壁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内侧密封层,所述内侧密封层为由多个密封板围成的封闭结构,所述发热装置和所述引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内侧密封层的内部,所述内侧密封层的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粘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外侧密封层,所述外侧密封层为由多个密封板围成的封闭结构,所述发热装置、引风装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位于所述外侧密封层的内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侧密封层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外侧密封层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热量抽离通道,所述壳体的上壁连接有热量抽离管,所述热量抽离管与所述热量抽离通道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装置为红外线发热电阻。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热装置的数量为2,2组发热装置相互独立工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风装置包括叶轮和耐高温电机,所述耐高温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并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的侧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轮的出风侧连接有一个环形引风通道,所述环形引风通道的出风口正对所述热风出口。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并在所述热风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当引风装置将所述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引至热风出口后,热空气对所需烘干的物体进行烘干,当热空气与待烘干物体相碰撞回弹后,其中一部分回弹的热空气流动至第一回流孔处,此时由于引风装置的吸引,使得回流至第一回流孔处的热空气进入第一回流孔,流经第一热量回收通道,然后穿过第一过滤层进入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经过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再在引风装置的吸引下对待烘干物体进行烘干,如此循环往复,即实现了烘干物品的作用,同时,通过将完成烘干步骤后残留的热空气回收并重新加热,实现了对隧道炉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过滤层并在所述热风出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二热量回收通道,当热空气与待烘干物体相碰撞回弹后,其中一部分回弹的热空气通过第一回流孔回收再利用,另一部分热空气流动至第二回流孔处,同样在引风装置的吸引下,得回流至第二回流孔处的热空气进入第二回流孔,流经第二热量回收通道,然后穿过第二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流经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发热装置进行再次加热,然后再在引风装置的吸引下对待烘干物体进行烘干,如此循环往复,进一步提高了对隧道炉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的效果。进一步的,由于热空气的循环会带动空气中细小粉尘颗粒漂浮,而粉尘颗粒在经过发热装置后温度上升,增加了粉尘颗粒对玻璃触摸屏产品的附着力,从而污染产品,因此设置了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通过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过滤热空气中的细小粉尘颗粒,使其无法污染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热量回收通道中的热量流动示意图;图4为第二热量回收通道中的热量流动示意图;图5为热量抽离通道中的热量流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内部的热量流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外部的热量流动示意图;图8隧道炉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内侧密封层;3、发热装置;4、第一过滤层;5、外侧密封层;6、热量抽离管;7、叶轮;8、耐高温电机;9、第二回流孔;10、待烘干物体;11、热风出口;12、第一回流孔;13、环形引风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发热装置3,所述发热装置3的侧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11,所述热风出口11为设置于所述壳体1外壁的通孔,所述热风出口11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12,所述热风出口1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回流孔9,所述第一回流孔12和所述第二回流孔9均为设置于所述壳体1外壁的通孔且与所述热风出口11相邻设置,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层4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4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12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4将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3隔开,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4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孔12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流孔9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层将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3隔开,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二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孔9连通;所述发热装置3与所述壳体1的上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发热装置3、第一过滤层4、第二过滤层和壳体1共同形成第三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侧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所述热风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热风出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和所述第二回流孔均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且与所述热风出口相邻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二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发热装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壳体共同形成第三热量循环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经过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流经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一过滤层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壳体的上壁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炉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侧部设有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的下方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出口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所述热风出口一侧设有第一回流孔,所述热风出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回流孔,所述第一回流孔和所述第二回流孔均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壁的通孔且与所述热风出口相邻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一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流孔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层将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发热装置隔开,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过滤层之间形成第二热量回收通道,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发热装置、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壳体共同形成第三热量循环通道,所述第一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一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经过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二热量回收通道内的热空气流经所述第二过滤层进入所述第三热量循环通道、再流经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的上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发热装置加热,然后从所述热风出口流出;所述第一过滤层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壳体的上壁共同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炉热量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怀军周健华唐继勇邓伟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泰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