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4481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及方法,包括第一主体模块、与第一主体模块相连接的第二主体模块,以及连接第一主体模块和第二主体模块的过度法兰;第一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为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第一外壳的外壁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法兰;第二主体模块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呈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第一外壳的一端插入第二外壳的内部,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过度法兰设置在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第一法兰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齿轮箱通过配过渡法兰的厚度可以实现齿轮箱中心距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箱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
技术介绍
齿轮箱在现代化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随着工业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分析传统的齿轮箱设计方法的不足,诞生了模块化设计理念。该设计理念运用在齿轮箱中,不仅使齿轮箱具有很大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对提高齿轮箱的传动质量,延长齿轮箱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模块化设计是将一组特定的模块,在一定范围内组成多种不同功能或同功能不同性能的产品的设计。模块作为批量生产,以少品种模块组成多品种产品。其在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及加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的综合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对品种规格极为繁多的齿轮箱而言,模块化设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齿轮箱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以少变应多变”。正是有诸多的优点,现在模块化齿轮箱设计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但由于没有形成为标准化产品,且许多是由不同的生产厂家设计出来的产品,在部分安装尺寸上各个生产厂家还是存在诸多差别的,例如:中心距不同等。这就导致模块化设计的部分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模块、与所述第一主体模块相连接的第二主体模块,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主体模块和所述第二主体模块的过度法兰;所述第一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二主体模块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呈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过度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模块、与所述第一主体模块相连接的第二主体模块,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主体模块和所述第二主体模块的过度法兰;所述第一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的中部向外延伸形成环状的第一法兰;所述第二主体模块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呈水平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过度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法兰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模块还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入轴与所述第一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有输入锥齿轮;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一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中部设有传动锥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与所述输入锥齿轮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中心距的齿轮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模块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中部设有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梅付常春丁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